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779篇
  免费   8227篇
  国内免费   4967篇
耳鼻咽喉   2071篇
儿科学   978篇
妇产科学   2232篇
基础医学   4494篇
口腔科学   1810篇
临床医学   37570篇
内科学   13202篇
皮肤病学   864篇
神经病学   2575篇
特种医学   54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5篇
外科学   33206篇
综合类   78475篇
预防医学   32667篇
眼科学   4970篇
药学   33921篇
  468篇
中国医学   14706篇
肿瘤学   6038篇
  2024年   929篇
  2023年   3939篇
  2022年   3582篇
  2021年   4680篇
  2020年   5003篇
  2019年   5452篇
  2018年   2620篇
  2017年   5079篇
  2016年   5435篇
  2015年   6238篇
  2014年   12739篇
  2013年   13283篇
  2012年   16666篇
  2011年   17889篇
  2010年   17246篇
  2009年   16422篇
  2008年   17767篇
  2007年   15613篇
  2006年   13591篇
  2005年   14317篇
  2004年   13522篇
  2003年   13085篇
  2002年   9847篇
  2001年   8437篇
  2000年   6095篇
  1999年   4586篇
  1998年   4181篇
  1997年   3640篇
  1996年   3784篇
  1995年   3034篇
  1994年   2298篇
  1993年   1296篇
  1992年   1074篇
  1991年   804篇
  1990年   637篇
  1989年   705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2.
正2012年1月~2018年3月,我科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三钢板治疗10例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胫骨平台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5~54岁。患者均为过伸位损伤。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均为V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14 d。1. 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或腰麻下手术。取近端胫骨内侧入路做长约12 cm切口,术中胫骨近端可见约2 cm平台整体骨折后移并且塌陷,给予复位后先克氏针临时固定。再取近端胫骨外侧切口约12 cm,显露骨折端见胫骨外侧平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外渗致局部皮肤肿胀及皮肤坏死的护理。方法:对32例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出现外渗的患者临床预防和护理干预。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无液体渗出,2例少量渗出,无1例发生大量外渗。结论:严格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可避免或减轻药液外渗的发生,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4.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肝硬化是一种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慢性病,其带来后果很严重,会带来很多并发症.肝腹水是一种由门静脉高压引起的疾病,肝腹水一般来说是由于中晚期肝硬化引起的,是肝硬化的一大症状.最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的产生,在肝腹水的患者中,细菌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首次报道时,其死亡率超过90%,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死亡率已经降低至大约20%.本文主要研究了肝腹水并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机理,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一次性直线型吻合器在喉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0例全喉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封闭法和半封闭法两组。总结比较所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咽瘘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会厌软骨残留1例,咽瘘1例。结论直线吻合器在全喉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接收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分析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根据2008至2012年我院的9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讲这些患者分组为 A 组和 B 组,A 组共45例患者,50只患眼,使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共50例患者,55只患眼,使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并发症情况来进行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术后无巩膜病变、植片排斥或脱落、创面感染、虹膜反应及全身反应等情况出现。A 组共有15例复发病例,占该组总数的30%,B 组是3例,占该组的5.45%,P <0.05。AB 组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结论:翼状胬肉患者使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8.
易栓症是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重点。对于接受手术的止凝血障碍病人,需要谨慎评估VTE的个体风险,同时兼顾手术和麻醉的性质、出血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年龄、体重指数(BMI)、血栓形成史、恶性肿瘤和其他高危共患病。VTE风险应与已知出血障碍病人使用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平衡。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发现和判断血栓与出血的病因,对病人的止凝血代偿能力作出评估,并对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对上述病人,建议术后不常规使用药物预防血栓,尤其是血友病病人,但围手术期因子替代和止血药物的过度应用仍存在导致血栓的风险。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直接口服抗凝剂前应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当血小板计数<50×109/L,LMWH短期减量应用可能相对安全,监测抗Хa水平可用于调整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人LMWH的剂量。主要消化道出血停止和重新使用华法林应至少相隔7 d。对于高血栓栓塞风险和术后高出血风险病人,术后当晚和术后第1天减量应用直接口服抗凝剂是一种可取的做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分别运用开放性手术以及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5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28例)以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中患者均实施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腰痛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均获得解决,观察组中患者的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开放性手术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椎间孔镜术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7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的慢性肺部疾病,患病率高,但可预防和治疗。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类。COPD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体质量减轻,这与血清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相关,且瘦素可能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炎性标志物并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该文就COPD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COPD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血清瘦素及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