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1997年~1998年我们对10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了早期吻合血管、神经的股薄肌移植重建联合神经移位修复的新术式,随访1年以上者6例,取得了初步的临床疗效。1.资料和方法:本组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0岁;均因摩托车或汽车车祸致伤,伤侧上肢运动、感觉全部丧失,但斜方肌肌力M4(Highet法)。CTM或MRI提示、手术探查均证实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受伤至一期手术时间为2~6个月,平均39个月。一期手术包括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以恢复肩外展、对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与伸拇、伸指。气管插管全麻,常规臂丛探查切口入…  相似文献   
82.
科研进展 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顽发有81项医学科技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其中8项荣获一等奖,26项荣获二等奖,47项获3等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如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玉东等7人完成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与颈7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吴清玉等10人完成的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83.
孙允龙  徐勇  刘其桃  吴巍  方忠  熊伟  李锋 《骨科》2019,10(3):188-192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经颈椎间孔类固醇激素注射(cervical transforaminal epidural steroids injection, CTFESI)治疗由神经根性颈椎病所致慢性颈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门诊骨科治疗室经X线引导下行CTFESI治疗的47例慢性颈部疼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采用牵引、按摩等保守治疗的56例慢性颈部疼痛病人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并利用Odom''s评分计算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注射,其中1例病人于术后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等Honor综合征表现,2例病人出现疑似局部血肿症状,经按压、冰敷后症状好转,上述病人均经急诊室留观确认病情稳定后出院。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1.96±1.23)分、(3.27±1.52)分,NDI分别为20.18%±1.83%、29.73%±3.57%,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34%(34/47),对照组为51.79%(29/56),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0,P=0.043)。结论 CTFESI治疗由神经根性颈椎病所致慢性颈部疼痛临床疗效好,是介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2 0 0 2年作者应用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健侧C7神经根等多组神经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17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5例,女2例;年龄15~4 3岁,平均2 5 4岁。致伤原因:摩托车伤13例,汽车伤3例,上肢被皮带卷入1例。9例有昏迷史,8例合并有锁骨、肱骨、股骨或胫骨骨折。所有病例均为全臂丛神经根性完全撕脱伤,表现为整个上肢完全瘫痪。第一期手术时间为2月~12月平均4个月。第二期手术时间为10月~12月平均11 8个月。1.2 手术治疗1.2 .1 手术分两期进行。第1期行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  相似文献   
85.
摘要 背景:负极性静电荷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微孔驻极体膜贴于患处表面,可形成高压静电和负静电场,中和患病局部聚集的正电荷。 目的:验证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根性腰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0例根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牵引组、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组(简称体膜组)和结合组。结合组患者联合上述两种方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通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JOA评分为:结合组> 牵引组> 体膜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合组患者腰痛改善指数、改善率明显高于与其他两组。提示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根性腰痛效果好于单纯牵引或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治疗。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根性腰痛;负极性静电荷;腰椎牵引;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9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以葛根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葛根提取物对颈神经根性痛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首先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椎管插线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模型。将符合人组条件的大鼠随机分成5组:颈复康组,葛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治疗前和治疗10d后,分别对大鼠进行疼痛行为及步态评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测量。结果葛根提取物各剂量组及颈复康组均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相关行为,且能显著改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葛根提取物高剂量组(葛根素含量266.1mg·kg^-1·d^-1)疗效最佳,中剂量组(葛根素含量133.0mg·kg^-1·d^-1)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葛根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葛根提取物能明显减轻颈神经根根性疼痛,并提示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7.
坐骨神经痛在临床上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种,根性坐骨神经痛是腰骶神经根受损后产生炎性水肿而造成的疼痛,滞针法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症,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单纯针刀椎间孔内口松解、针刀椎间孔内口松解加留置针刀及针刀椎间孔内口松解加针刺三种疗法治疗腰突症根性神经痛疗效,探讨针刀的针刺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慢性压迫颈背根神经节诱致的颈椎根性痛(cervical radiculopathic pain,CRP)模型,观察颈背根节神经元产生异位自发放电诱致颈椎根性痛的作用。方法:采用体重为100~150 g的成年SD大鼠,在椎间孔内植入L型不锈钢钢柱形成慢性压迫C7/C8背根节,建立颈椎根性痛模型。用Von Frey细丝刺激大鼠前足足底来检测机械痛敏。用热辐射刺激仪刺激大鼠前足足底来检测热痛敏,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由自动计时器读出。用丙酮刺激大鼠前足足底来观察冷刺激反应级别;同时检测大鼠前足肌肉的瞬间肌力;进行在体C7/C8 DRG背根纤维胞外电生理记录。结果:(1)CRP大鼠损伤侧前足表现出对机械刺激、热刺激以及冷刺激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2)在C7/C8 DRG慢性压迫损伤后有62.7%的神经元发生异位自发放电,而对照组只有22.5%的神经元发生自发放电。与对照组相比,CRP组发生异位自发放电的比例明显增加。受损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呈现三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阵发性放电,周期性放电以及非周期性放电。结论:我们通过对C7/C8 DRG神经元施加稳固的慢性机械压迫建立了一个新的CRP模型,CRP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痛行为学过敏反应。这种痛觉过敏可能由受损DRG神经元异位自发放电增强介导。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