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1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312篇
预防医学   5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8篇
  2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探讨应用暴力技能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暴力防范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18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研究组,对其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另选取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前的10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暴力行为处理能力、暴力事件发生率、护士受伤程度、护士心境情况。结果:研究组暴力沟通技能、暴力评估技能、暴力操作技巧能力、暴力处置配合能力、暴力自我防护能力等暴力行为处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暴力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受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简明心境量表(PD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可有效提升其暴力防范应对能力,减少暴力事件,降低护士受伤程度,并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2.
《医学心理指导》2008,(11):20-22
当校园不再安全,我们只能找个办法远离校园暴力,虽然有点消极,但是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无法改变校园暴力,也无法制止校园暴力,好好地活下去,对我们来说,是个最现实的话题——那么,我们如何在暴力校园中明哲保身呢?希望以下10条建议,能给校园里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3.
恋爱暴力在大学生恋人中普遍存在,但是它的发生机制及对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清楚,依恋类型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16名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考察成人依恋、恋爱暴力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温和暴力(仅有精神和躯体暴力)没有显著降低幸福感,而严重暴力(性胁迫、伤害)的发生会显著降低个体幸福感。②安全依恋、协商及遭受更少的恋爱暴力有助于提升女性的幸福感,安全依恋可提升男性的幸福感。③安全依恋和协商有利于个体维持恋爱关系。研究结果为大学生恋爱暴力的分性别干预提供了实证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4.
通过100对离婚诉讼夫妇与100对婚姻稳定的夫妇对照研究表明,诉讼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7%—41%;婚后有婚外性行为者达34%;婚内性生活完全满意者仅为20%—23%,对照组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1%—33%,婚内性生活完全满意的仅为23%—24%。虐妻行为主要见于诉讼组,49%的家庭经常发生。性与虐妻行为对婚姻质量均有严重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一、触目惊心的事件 最近,许多媒体陆续报道一些校园内的暴力攻击事件,使长期存在却不受关注的校园暴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数已达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又有相当多事件发生在学校中。  相似文献   
26.
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观看电视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对 2 5 9名初中生进行了观看暴力镜头的频次、对暴力的认同态度、观看暴力镜头的情绪反应、攻击行为倾向等五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青少年观看暴力镜头频次和兴奋水平程度越高 ,情绪宣泄越少 ,表现出攻击行为倾向越多 ;男生的攻击行为比女生多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工读学校学生比普通学校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结论 :过多地观看电视暴力可能导致青少年攻击行为倾向增加 ,且攻击行为与观看电视暴力引起的情绪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识别大学生网络欺凌的潜在类别, 分析不同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的关联, 以期为有效开展网络欺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21年4-5月在辽宁省和吉林省抽取1 0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版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 对数据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可分为低发组(72.40%)、普通组(20.20%)和高发组(7.40%)3个类别, 不同类别的网络欺凌者在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控制人口学变量后, 网络欺凌普通组和网络欺凌高发组均能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普通组=0.88, β高发组=2.44)和自杀意念(β普通组=0.50, β高发组=1.20)(P值均 < 0.01)。  结论  家庭-学校-社会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网络欺凌大学生进行干预, 以防范大学生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的发生, 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考察暴力暴露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关系, 探究情绪平衡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 为了解青少年暴力暴露的现状及特点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采用简单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南地区3所中学共2 506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 使用暴力暴露问卷(VE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及情绪平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类型的中学生暴力暴露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3.85, 21.14, 2.90, 7.62, 8.13, 8.12, P值均 < 0.01), 不同性别、年级和家庭类型的中学生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7.05, 18.61, 7.42, P值均 < 0.01), 不同性别、年级、父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中学生情绪平衡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7.93, 9.22, 7.71, 6.86, P值均 < 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初中生的暴力暴露水平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与情绪平衡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 -0.20, P值均 < 0.01)。分层回归模型结果显示, 情绪平衡在初中生暴力暴露和抑郁情绪之间起调节作用(t=-3.35, β=-0.02, P < 0.01)。  结论  暴力暴露与初中生抑郁情绪相关, 提高其情绪平衡能力, 可以有效减缓暴力暴露对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负面影响, 降低青少年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父母婚姻状况与中小学生受欺凌情况及自伤行为的关系, 为预防中小学生的自伤行为提供干预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南阳、安阳和新乡市11 107名中小学生, 采用自编中小学生欺凌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中小学生中男生的受欺凌报告率(18.1%)高于女生(9.8%), 女生的自伤行为报告率(3.9%)高于男生(3.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5.56, 4.64, P值均 < 0.05);受欺凌程度(r=0.44)和受欺凌种类数(r=0.42)与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 0.01), 父母婚姻关系与自伤行为呈负相关(r=-0.11, P< 0.01);父母婚姻状况对受欺凌程度(β=-0.01)、种类数(β=-0.05)与自伤行为水平之间的关系均有负向调节作用(P值均 < 0.01)。  结论  父母婚姻质量在中小学生受欺凌影响自伤行为中起调节作用, 父母婚姻质量越低, 受欺凌子女自伤行为风险越高。应关注受欺凌青少年的父母婚姻质量, 从而更好地避免受欺凌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现有研究中关于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的内容进行分析,为开发适用于中国儿童的伤害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Medline、Springer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的相关研究,从评估方法、评估内容和所用评估工具的信效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结果  共纳入文献47篇,纳入研究中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以通过量表或问卷开展的定量调查为主。评估内容包括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知信行(44篇)和家庭环境安全性(3篇),评估对象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定量调查中,8篇研究验证了所用评估工具的信效度,信度检验指标包括重测信度和Cronbach α系数,效度指标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结论  现有研究中缺乏适用于中国儿童及家长的儿童伤害预防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工具,今后开发相应评估工具时应考虑不同儿童年龄段特点、不同伤害类型以及信效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