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3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915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954篇
口腔科学   759篇
临床医学   953篇
内科学   73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2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02篇
综合类   1935篇
预防医学   2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87篇
  1篇
中国医学   503篇
肿瘤学   18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43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61.
目的:构建吗啡依赖模型大鼠脑cDNA文库.方法:建立大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后,取鼠脑进行总RNA的抽提、mRNA的纯化,以mRNA为模板合成第一链cDNA后用LD-PCR方法合成双链cDNA,用限制性内切酶SfiⅠA、B分别双酶切双链cDNA与pTRG载体,连接后的cDNA文库转化XL1-Blue MRF′ Kan 超级感受态并收菌,完成cDNA文库构建.结果与结论:PCR结果显示,cDNA片段连接效率>90%,cDNA插入片段在1 kb左右.吗啡依赖大鼠脑cDNA文库总容量为3.05×106,满足下一步细菌双杂交文库筛选要求.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转染特异性报导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观察该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方法常规复苏培养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碱性磷酸酶(ALP)偶氮偶联法染色、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并将其与纳米磷酸钙复合骨支架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结果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的前成骨细胞株OCTl细胞经培养后能贴壁生长,形态和成纤维细胞相似,能分泌胶原基质和ALP,经I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染色及ALP偶氮偶联法染色呈强阳性;并能够形成矿化结节,茜素红法染色及四环素法染色呈阳性;该转基因成骨细胞在骨支架材料上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黏附性,并能正常分化、增殖和成熟,分泌大量胶原基质和钙结节。结论转染12×SBE—OC—Luc报导基因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状未发生改变,其与骨支架材料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3.
用多次酶消化法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及其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针对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的不足,建立一种理想的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成骨细胞.方法 本实验用新生1~2天大鼠颅盖骨,采用多次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果 所培养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体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结论 本实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方法切实可行,可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也可为骨细胞生物学和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一种客观而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左旋肉毒碱(L-carnitine,L-C)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以3H掺入法(3H-TdR)测定左旋肉毒碱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吖啶橙/溴化乙啶染色和细胞凋亡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测定左旋肉毒碱对人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免疫印记法检测左旋肉毒碱干预前后活化型Caspase-3、-9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0~100mmol/L左旋肉毒碱能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吖啶橙/溴乙啶染色法示100mmol/L左旋肉毒碱干预使人成骨细胞凋亡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示10~100mmol/L左旋肉毒碱干预可显著抑制人成骨细胞凋亡。10~100mmol/L左旋肉毒碱干预可抑制无血清饥饿诱导的人成骨细胞caspase-3、9活化增加。结论左旋肉毒碱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Caspase-3、-9的活化抑制人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5.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变(vibration stra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分化的影响,确定最佳振动频率.方法 应用自制复合振动仪,将振动强度0.5g(g为加速度),不同频段3~10、15~30、25~45、50~80和80~10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振动应变加载后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的变化.结果 15~30和25~45Hz频段诱导成骨细胞周期循环(P<0.01),促进细胞增殖(P<0.01),增强ALP活性(P<0.01);80~100和3~10Hz频段抑制细胞周期循环(P<0.01);80~100Hz频段抑制细胞增殖(P<0.01);50~80和80~100Hz频段抑制ALP活性(P<0.01).结论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周期、增殖能力、ALP活性均有影响,振动应变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最佳频率为15~45Hz.  相似文献   
66.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变及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病因奠定基础。方法取同一患者不断恶化的3次手术标本,行cDNA微阵列检测,分析在不同阶段持续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初发(WHO II级)、复发(WHO III级)和再发(WHO IV级)的标本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19条,其中下调者16条,上调者3条。在下调的基因中,功能明确者有抑制RAF1/MEK/ERKs激酶通路激活的磷酸酰乙醇胺结合蛋白,抑制肿瘤血管增生、侵袭,调控细胞凋亡的碳酰还原酶;抑制c-myc基因表达的肺库否样因子;参与人DNA切除修复的多聚酶ε。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变过程中持续存在的分子变化,以抑制肿瘤增殖基因表达下调为主,其中RAF激酶抑制蛋白、DNA多聚酶ε和碳酰还原酶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DNA损伤修复等具重要功能的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在H2O2胁迫下,研究虾青素增强成骨细胞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用H2O2作用MC3T3-E1成骨细胞,建立自由基损伤细胞模型。培养的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虾青素低剂量组(1×10^-7mol/L)、虾青素中剂量组(1×10^-6mol/L)和虾青素高剂量组(1×10^-5mol/L)。测定不同处理组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活性自由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ipid oxygen,IJP0)含量,同时利用荧光偏振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结果:模型组细胞活力、SOD活性、细胞膜流动性均比各剂量虾青素组显著降低(P〈0.01),而ROS、LPO含量均比各剂量虾青素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H2O2摄入会导致大鼠成骨细胞的氧化损伤,而虾青素可以预防或降低此类损伤对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甘肃产华中五味子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以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以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茜素红染色进行矿化结节计数.结果 培养48 h的10%、15%和培养72 h的5%、10%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血清组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或P<0.01):培养48 h的10%、15%和培养72 h的10%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血清组的ALP活性较对照组增加(P<0.05);培养2周的矿化结节计数显示,10%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血清组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甘肃产华中五味子75%醇提取物对体外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等不同组织细胞多向分化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股骨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1∶2传代,传至第5代后分为普通传代培养组、神经细胞诱导组、成骨细胞诱导组和脂肪细胞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形态变化以及矿化结节和脂肪细胞的形成;流式细胞检测第5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90、CD31、CD34、CD4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普通传代培养组和神经细胞诱导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神经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扩增至第5代时形态趋于一致,呈梭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99.83%)、CD44(99.77%)、CD90(99.86%)均呈阳性表达,CD31(0.83%)、CD34(1.78%)、CD45(2.90%)无表达。在体外,普通传代培养细胞仅巢蛋白呈阳性表达;由神经细胞诱导的细胞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呈阳性表达,且形态类似神经细胞;由成骨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可见矿化结节形成;由脂肪细胞诱导的细胞质内出现多个猩红色呈簇状的脂肪滴。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易于提取、纯化和扩增,可于体外自发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并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可能具有自发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70.
促甲状腺素及其受体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P)是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年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内分泌性骨质疏松日见增多,促甲状腺激素(TSH)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关系倍受关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作用是造成这一作用的关键。而此过程还会受到2型碘化甲腺氨酸脱碘酶、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影响。同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存在基因多态性,对其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可能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通过对这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为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