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4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67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72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367篇
外科学   3920篇
综合类   2028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34篇
  16篇
中国医学   822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81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593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利用单纯后路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方法,既不需要颅骨牵引,也不需经口腔齿状突切除.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人20例,手术前后利用CT及MRI进行影像学测量,评价脱位及脊髓延髓受压程度.根据是否合并寰枕融合分别采用C1侧块~C2椎弓根螺钉技术3例及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17例.手术中向前推压C2棘突或通过C2椎弓根及枕骨螺钉间撑开将齿状突向前、下牵拉以恢复齿状突与C1前弓的解剖关系.结果 20例病人随访6-48个月,1例术后1周因基底动脉内血栓形成死亡,其余19例均明显改善.手术后影像学检查见脊髓延髓均获彻底减压,合并脊髓空洞的5例病人,空洞均明显缩小;各项影像学测量指标均明显好转(P<0.01).1例于术后3个月时CT提示复位部分丢失,但螺钉位置良好,脊髓延髓减压良好,脊髓空洞继续缩小,6个月时骨性融合.结论 首先选择后路复位及固定,而不是前路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减压,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简单有效,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关节融合术在平足症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平足症是以足纵弓降低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足部疾患,该病症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并发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导致下肢疼痛、无力、行走受限等临床症状。平足症治疗旨在消除临床症状、矫正畸形,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有赖于从根本上恢复足弓的生物力学性能。目前,在平足症外科治疗中的术式选择及术式组合上仍存在争论。而选择性中后足关节融合术因其在减轻疼痛、维持足弓稳定性上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7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Hangman fracture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01 to April 2006, 15 patients with the unstable Hangman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the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fter skull traction and reduction through posterior cervical approach. By Levine-Edwards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3 cases of Ⅱ type, 4 cases of ⅡA type, 8 cases of Ⅲ type. 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7 (3 to 30) months. Six cases of Grade D by Frankel classification recovered to Grade E. Postoperative X-rays revealed bony union in all cases. No screw loosening or obvious functional limitation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e was found. In the cases of incomplete reduction, C2, 3 fixation was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ithout severe dislocation, and additional CA fixation with lateral mass screw was supplemented for patients with serere dislocation. Conclusion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of C2,3 or C2-4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unstable Hangma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介绍经外踝入路关节内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环锯(14mm、16 mm、18 mm)对20例踝关节严重病损病人行关节融合术,均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并下翻显露关节,利用环锯关节内融合即原锯心骨旋转90°原位回植,外踝骨块螺钉固定旁靠植骨。术后关节予以石膏固定。[结果]经随访6个月~4 a,平均26个月。术后2周刀口Ⅰ期愈合,4周可见骨痂形成,12周病人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足部外形改善。X线片示胫距关节牢固融合。[结论]采用经外踝入路关节内环锯法行踝关节融合术,方法简单,融合率高。其优点为:切口显露良好;对胫距关节干扰小,保证了关节的正常高度和下肢长度;锯心骨原位回植无需再次植骨,外踝旁靠植骨提高了植骨强度。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枢星联合方案(枢星联合地塞米松及胃复安)预防顺铂联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将93例接受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接受70周期化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接受57周期常规化疗,观察1~5d,对两组恶心、呕吐控制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急性恶心、呕吐控制率分别为90%及94.3%,均较对照组(77.2%和80.87%)明显提高(P<0.05)。结论:枢星联合方案结合护理干预可较好地预防顺铂所致的急性恶心、呕吐,使患者以更为舒适的状态接受化疗。  相似文献   
76.
全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勇  卡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0):1554-1556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全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需施行踝关节融合术的病人另一个可行的选择,它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步态、重建踝关节功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为寰枢椎间侧方穿刺提供解剖学依据及穿刺点和穿刺深度的确定方法。方法观测40例头部正中矢状切标本的寰枢椎间孔逆向穿刺点、舌骨平面的横径半宽及穿刺深度、寰枢椎间孔的上下径和前后径、穿刺点距下颌角点和乳突尖的距离。结果穿刺点在以O点为圆心,半径为0.5cm范围内的占87.5%,在范围以外的占12.5%;穿刺深度为(5.17±0.83)cm。结论以O点为穿刺点,穿刺针尖指向椎管后1/3,穿刺方向垂直于矢状面,穿刺深度为4.40~6.30(5.17±0.47)cm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8.
应用枢复宁治疗15例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的呕吐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净化室赖尾兰枢复宁作为一种新型的止吐药物,对肿瘤化疗引起的呕吐有明显的止吐作用。但在自体骨髓移植患者中,由于其在两天内使用超大剂量的化疗药物,故应用枢复宁有其独特的作用,现...  相似文献   
79.
使用Roy-Camille 腰椎、腰骶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4例。采用特制的钢板,一般固定3~4个脊椎。若合并神经根刺激症状可同时作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侧隐窝松解术,同时进行丰富的侧后方植骨。经随访平均19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作者认为此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300个寰椎的后桥和侧桥的存在情况作了观察。其中129个寰椎(43.0%)有后部分桥,22个寰椎(7.3%)有后完整桥;34个寰椎有侧部分桥(11.3%),16个寰椎(5.3%)有侧完整桥。经统计学检验,在左右侧后完整桥及左右侧侧完整桥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对寰椎横突孔、后弧孔及侧弧孔内径的测量显示,绝大部分后弧孔(92.0%)较同侧横突孔小,且右横突孔与右后弧孔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还测量了两种完整骨桥的宽度,探讨了狭小后弧孔对正常椎动脉机能的可能影响,分析了文献中关于寰椎桥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