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2篇
临床医学   264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656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232篇
  8篇
中国医学   24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成形已被证实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存在样本量小和方法学上的缺陷,因此单侧入路或者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孰优孰劣,仍存在争议。目的:使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成形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椎体后凸成形入路及灌注骨水泥过程中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9种国内相关杂志,检索日期均从创刊至2014年3月,收集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系统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7例患者656个椎体。结果显示,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目测类比评分[WMD=-0.05(P=0.58)]、短期随访(≤3个月)[WMD=-0.02(P=0.25)]与长期随访(≥12个月)[WMD=-0.08(P=0.6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短期随访[WMD=-0.13(P=0.73)]和长期随访[WMD=-0.26(P=0.8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水泥用量和操作时间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侧入路较双侧入路有优势;影像学结果中术前、术后后凸角及角度恢复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单侧和双侧入路经皮球囊灌注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目测类比评分、影像学结果、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时间上,单侧入路优于双侧入路。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比较经椎弓根入路和经肋骨入路穿刺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性。方法诊治84例(96椎)胸椎压缩性骨折,其中早期经椎弓根入路38例(42椎),后期经肋骨入路46例(54椎),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按照骨水泥渗漏部位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经肋骨入路渗漏率明显降低,安全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经肋骨入路穿刺行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方法 。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降钙素等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78例,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50例75椎,降钙素等药物治疗28例35椎。结果治疗前2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但降钙素组疼痛缓解慢,治疗4周后各组间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时间延长,降钙素组病情有反复,同骨水泥成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钙素组功能恢复慢,同骨水泥成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稳定等优势,术后结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或加重、预防术后邻近椎体骨折、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比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一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3-04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科诊治的PKP患者451例,分为单侧和双侧入路组.评价指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平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X线曝光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平均椎体高度、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入路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骨折比双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X线放射次数更少等优点,能取得经双侧入路穿刺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微创内固定术的疗效,为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行PKP及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59例.PKP组31例,微创内固定术组28例.记录59例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率.结果 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观测指标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止痛效果优于微创内固定组,微创内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上优于PKP组.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椎内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SVCF)的初步疗效.方法 对非植骨组(30例)和植骨组(19例)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肺栓塞及神经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伤椎高度和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年,平均3年2个月,骨水泥渗漏非植骨组5例,植骨组1例,邻近椎体再骨折非植骨组4例,植骨组1例.2组在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内植骨联合骨水泥强化在降低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上具有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远隔部位疼痛的病因。方法选取Denis分类屈曲型骨折的手术病例62例,腰痛伴远隔部位疼痛11例为实验组,腰痛不伴远隔部位疼痛51例为对照组。术中取多裂肌标本,制作冰冻切片,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白介素6(IL-6)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的比值来衡量伤椎的压缩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分别行VAS、JOA、ODI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68.73±11.91)%、VAS(8.09±1.51)分、ODI(40.45±3.48)%、JOA(14.00±3.80)分,术后椎体压缩程度(84.00±6.08)%、VAS(5.00±1.34)分、ODI(21.73±3.80)%、JOA(15.36±3.56)分;对照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75.27±14.14)%、VAS(7.65±1.43)分、ODI(39.24±4.64)%、JOA(11.90±3.59)分,术后椎体压缩程度(83.75±8.89)%、VAS(2.76±1.18)分、ODI(15.82±3.65)%、JOA(20.84±3.71)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压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VAS、ODI、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ODI、JOA评分对照组优于实验组(P0.05)。免疫组化:实验组11例标本SP、CGRP、IL-6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对照组51例标本SP、CGRP、IL-6染色结果阴性。结论屈曲暴力造成脊柱后方组织损伤,SP、CGRP、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刺激脊神经后支,是产生远隔部位疼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病程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及MRI影像学图像特征分成新鲜骨折组(A组,n=30)、修复性骨折组(B组,n=23)和陈旧性骨折组(C组,n=20)3组。均予以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进行为期1 a随访,记录3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椎体局部Cobb’s角变化差异,对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评估情况,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得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治疗后,C组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其中A组增幅大于B组(P<0.05)。3治疗前,B组Cobb’s角最大,其次为A组,C组Cobb’s角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Cobb’s角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C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陈旧性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新鲜骨折临床疗效更突出,手术风险更低,老年患者骨折后应当及时入院就诊并安排手术,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倒U型注射分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因住院并行PVP治疗的7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02±7.74)岁;病程3h^2个月,平均病程(15.35±5.45)d.根据CT检查明确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依次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呈"倒U型"弥散分布组和骨水泥不规则弥散组.记录术前、术后3 d,3、6个月及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body height,BH)及局部后凸Cobb角,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倒U型分布组由术前的(7.4±0.8)分降低至术后第3天的(2.5±0.6)分,不规则分布组由(7.5±0.9)分降低至(2.7±0.6)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后凸角度(kyphosis angle,KA)、椎体缘高度(anterior body heights,ABH)和椎体中间高度(middle body heights,M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倒U型分布组均优于不规则分布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倒U型分布组出现8例骨水泥渗漏,不规则分布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28.9%,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倒U型分布组4例,不规则分布组6例;非相邻节段骨折倒U型分布组2例,不规则分布组3例.两组间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倒U型分布组1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3.1%;不规则分布组5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14.3%.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OVCF患者的疼痛,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情况对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可能是PVP术后患椎再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骨水泥倒U型注射分布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因住院并行PVP治疗的7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0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3. 02±7. 74)岁;病程3h~2个月,平均病程(15. 35±5. 45) d。根据CT检查明确骨水泥的分布情况,依次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呈"倒U型"弥散分布组和骨水泥不规则弥散组。记录术前、术后3 d,3、6个月及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高度(body height,BH)及局部后凸Cobb角,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VA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 05),倒U型分布组由术前的(7. 4±0. 8)分降低至术后第3天的(2. 5±0. 6)分,不规则分布组由(7. 5±0. 9)分降低至(2. 7±0. 6)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后凸角度(kyphosis angle,KA)、椎体缘高度(anterior body heights,ABH)和椎体中间高度(middle body heights,M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倒U型分布组均优于不规则分布组(P<0. 05)。术后并发症方面,倒U型分布组出现8例骨水泥渗漏,不规则分布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28. 9%,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倒U型分布组4例,不规则分布组6例;非相邻节段骨折倒U型分布组2例,不规则分布组3例。两组间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年随访倒U型分布组1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3. 1%;不规则分布组5例出现骨折椎体再次塌陷,再骨折率为14. 3%。结论 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OVCF患者的疼痛,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情况对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但可能是PVP术后患椎再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