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763篇
耳鼻咽喉   8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96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310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6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774篇
综合类   1325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393篇
  7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12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500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10年11月使用Corail全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41例(164髋),观察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最终共获得随访107例,平均随访47个月,围术期发生术中经股骨矩骨折6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感染2例,1例保守治疗,1例早期清创,关节保留,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影像检查结果无假体松动下沉、无假体周围骨折、无迟发感染、无大腿痛发生、无关节脱位.15髋柄假体周围出现点片状密度增高区.至随访终期Harris评分明显改进(P<0.01).结论 Corail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长期效果稳定和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正确全面对其特点的认识与良好的手术技术是获得长期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报告一例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并髋关节中心性脱位。40岁女性,车祸致多发骨折遗留左髋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48h内头孢替安预防感染,术后当天即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预防创伤性水肿,术后第2天加用丹参川芎嗪活血化瘀,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加压泵促进下肢回流;术后第3天左下肢出现水肿,皮肤小片瘀斑,至第5天下肢肿胀明显,且出现大片瘀斑,按压皮肤有凹陷,恢复缓慢。辨证属瘀水互结,血瘀气滞,水停湿阻,治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酒当归、赤芍、三七粉、川芎、桃仁、藏红花、桂枝、炒白术、茯苓、泽泻、牛膝),口服7剂,外用自制冰硝散外敷3天,服药第5剂水肿明显消退,但瘀斑未见明显改善,7剂服毕瘀斑范围略见缩小,水肿基本消退,继续丹参川芎嗪活血化瘀。术后第7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两周刀口拆线并指导患者在双拐辅助下患肢禁负重下地行走锻炼,术后三周出院,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X线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指导患者负重锻炼,关节功能良好,无不适。此例同时应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低分子肝素钠等,下肢水肿的治疗效果应为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中药具体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认证。  相似文献   
993.
【摘要】目的观察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5岁。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三维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节段后凸角,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平均50(42~64)个月,至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7.8%。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伤椎上下椎间高度分别为94.3mm、108.0mm、106.9mm、106.2mm;平均后凸角分别为18.2°、5.7°、6.0°、6.3°。患者术后1周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至末次随访时支撑体下沉平均为1.7mm。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6例、C级16例、D级19例、E级2例;至末次随访: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6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植骨材料。使用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首例应用是1940年Moore等[1]为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植入的股骨上端金属假体。直到植入后2年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该假体一直未发生无菌性松动。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2],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也较少。20世纪下半叶,放化疗的进步为原发骨肉瘤及转移瘤的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3-5]。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应用才逐渐广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应用于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5年12月,对5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路减压 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术前摄颈椎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颈椎CT、MRI并进行颈椎病JOA评分。术后1周复查颈椎X线片以了解假体位置及其活动功能情况;复查颈椎MRI,了解颈段脊髓减压情况。本组病例均获随访3~13个月(平均7个月),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重新进行JOA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均完成单节段椎间盘置换,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MRI示所有患者颈脊髓减压彻底,术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术后6周及3个月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复查,手术节段活动度无明显丢失,假体均无偏移、下沉等。结论对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时,在满足假体骨床的前提下,仍可获得充分的颈脊髓减压。  相似文献   
996.
随着现代医学及生物学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临床较为成熟的髋关节成形术之一,其目的是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改善和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一种科学、有效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学科。它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我科自2012年10月起将循证护理运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背景:膝关节置换一期双侧置换还是单膝分期置换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关节疾病患者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临床疗效及SF-36健康问卷调查差异。方法: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4例190膝,均采用施乐辉公司假体行一期双膝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及一期选择性单膝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观察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活动范围、HSS评分及疼痛评分、置换后并发症及置换后SF-36量表调查结果。结果与结论:随访1年,9例失访,135例进入结果分析。膝关节置换后双膝组1例发生一过性腓总神经麻痹,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单膝组发生2例切口愈合不良。膝关节置换后1年,SF-36量表调查,两组除生理职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7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膝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膝组(P〈0.05)。结果证实,双膝组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在疼痛评分方面优于单膝组,但SF-36量表评价、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较单膝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98.
经胸腰段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临床常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已证实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加强,但也有研究认为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足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此结论缺乏生物力学结果支持。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取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8具中国人新鲜胸腰段标本(T11-L3),锯条横断2/3椎体,制成完整胸腰段椎体实验标本,将8具标本等分成跨伤椎固定组和单节段经伤椎固定组,分别在跨伤椎临近椎体四钉固定和临近椎体四钉固定+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 结果与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经跨伤椎固定与经单节段伤椎固定的载荷-应变关系相差12%、载荷-位移关系相差11%、强度相差18%、轴向刚度相差11%、扭转力相差11%及拔出力相差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99.
背景:目前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采用何种镇痛方法的效果差异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an 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时的目测类比评分、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嗜睡等镇静过度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 结果与结论: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9篇,样本共计952膝,股神经阻滞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分别为481膝和471膝.荟萃分析加权后,股神经阻滞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相比,术后24,48 h静息和活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低(P 〈0.05),无论是单次股神经阻滞还是连续股神经阻滞,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股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低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 〈0.05).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无论是镇痛效果还是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且股神经阻滞镇痛患者满意度较高.但二者间的比较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张鹏  刘军  段圆慧  龙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3,(17):3065-3072
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植入假体系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药物等均可能对患者肾功能产生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相关处理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42例,检测患者置换前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置换前后患者肾功能. 结果与结论:42例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均成功,在置换后1个月内未发生少尿、无尿、大量蛋白尿、肾衰竭等严重的肾脏并发症.围手术期血清肌酐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胱抑素C水平在置换后1周内无明显变化,而在置换后1个月,较置换前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置换后1 d上升,自置换后3 d开始呈下降趋势,置换后7 d、1个月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置换前降低.结果说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患者肾功能仅产生了轻度的一过性损伤,并且置换后1个月患者肾功能平均水平得到改善.对初次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积极恰当的临床处理,不致对肾功能产生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