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4篇
  免费   1925篇
  国内免费   1778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260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2818篇
口腔科学   379篇
临床医学   4094篇
内科学   3409篇
皮肤病学   405篇
神经病学   595篇
特种医学   18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1332篇
综合类   9494篇
预防医学   2303篇
眼科学   203篇
药学   5365篇
  79篇
中国医学   1002篇
肿瘤学   1764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765篇
  2022年   720篇
  2021年   829篇
  2020年   823篇
  2019年   997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741篇
  2016年   787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1440篇
  2013年   1475篇
  2012年   1949篇
  2011年   2182篇
  2010年   2006篇
  2009年   2017篇
  2008年   2158篇
  2007年   2121篇
  2006年   1982篇
  2005年   2190篇
  2004年   1718篇
  2003年   1464篇
  2002年   1243篇
  2001年   1060篇
  2000年   724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CT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均有利于缩短DNT。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快速成型(RP)技术辅助下制作的个体化假体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以27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每组9只),全部建立下颌骨连续性缺损模型,并在兔下颌骨缺损区分别植入个体化假体+自体骨(A组)、个体化假体+CHA(B组)、个体化假体+CHA+rhBMP-2(C组)。分别于术后4、12、24周3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以及骨钙素(OC)、Ⅰ型胶原(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分别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术后24周各组实验兔外形均对称,通过OC及COL-1的吸光度检测,骨缺损区均有大量新骨形成,A组(0.537 ± 0.010)、C组(0.530 ± 0.010)可见大量骨小梁及编织骨结构,缺损区的新骨OC、COL-1的免疫组化观察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07,P>0.05);但A组强于B组(0.415 ± 0.009,t = 0.122,P<0.001);C组也强于B组(t = 0.1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中,通过RP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CHA复合rhBMP-2后成骨能力明显增强,成骨效能肯定,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颅内出血(ICH)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ICH患者的治疗中,血肿体积是决定生存的关键因素〔1〕,早期血肿增长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2〕。研究表明,ICH病人在发病后3 h内发生血肿增大者约占38%,3~6 h之间仍有16%血肿增大〔3,4〕。早期血肿增大是一个动力过程,可能是由于继续出血或反复出血所致〔5〕。ICH患者的超早期止血治疗,阻止继续出血,使血肿增长减小到最低限度,可能会改善ICH患者的预  相似文献   
15.
16.
<正>患者,男,41岁,因咳嗽、胸闷伴痰血1月余于2012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心界扩大,心音略低。胸部CT:(1)右心房内占位;(2)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部分不张;(3)右上肺大泡伴双肺斑点片状模糊影(图1A)。心脏超声提示:(1)心包积液;(2)右房内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8 mm×37 mm,其游离缘可见多条飘带样回声随血液摆动,其中最长者约30mm,舒张期可达三尖瓣口)。腹部B型超声、头颅CT均未见明显病变,拟诊为"心房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患者胸部CT提示有双肺有斑点片状模糊影,考虑为转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显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核医学科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34例可疑膀胱癌患者,术前分别采用增强CT和~(18)F-FDG PETCT显像进行诊断,通过参考手术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效果。结果该34例经手术病理观察均确诊为移行细胞癌,增强CT、~(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1.18%、9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共有11例膀胱肿瘤出现盆腔淋巴结或邻近组织转移、浸润,~(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准确度为72.73%,明显高于增强CT(27.2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和增强CT均是临床诊断膀胱癌的有效方法,但~(18)F-FDG PETCT显像在观察膀胱肿瘤病灶的转移和对邻近组织的浸润效果较好,对指导临床诊断和了解肿瘤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