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4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310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261篇
预防医学   38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64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2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球形实体肿瘤中生理参数对药物输运的影响,以及探讨有较好效果的药物注射方式。方法 设肿瘤中毛细血管网成球对称分布,肿瘤中的毛细血管表面积和肿瘤体积之比为半径的函数。肿瘤间质为多孔介质,化学药物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间质,在肿瘤间质中输运满足扩散方程。肿瘤外正常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药物能被淋巴管吸收,药物输运采用改进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肿瘤中各部位药物浓度维持在最小药物浓度MEC水平以上的时间曲线面积(AUC)来衡量药物的效果。结果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P,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D,AUC的值均增大。在给出的六种给药方式中,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它们的AUC值最大。结论 增大肿瘤间质中毛细血管对药物的通透性,提高药物在肿瘤间质的扩散系数,以及采用分时段连续滴注和等时间间隔一次性注射的给药方式,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蜂蜜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及甲硝唑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以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经涡旋混匀提取后,氮吹至干,用5%甲醇水溶解,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经甲醇洗脱,洗脱液经45℃水浴氮吹至干,流动相涡旋溶解,上机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检测,采用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4种抗生素浓度在0.1~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53,方法检出限≤0.015μg/kg,不同基质中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8.5%~9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10.7%。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蜂蜜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及甲硝唑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3.
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行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简称TCD)分别于1月中旬(冬季)、7月中旬(夏季)检测随机选择的62例正常人的迎脉寸口脉搏情况,并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比较分析了人迎脉,寸口脉的变化。结果 ①正常人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了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均是如此;②下人冬季的寸口脉的血流速度 较夏季稍大;正常人夏季的人迎脉的血流速度较冬季稍大,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正常人冬季寸口脉的血汉速度稍大于人迎脉的血流速度 ,人迎的血流速度稍大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在不同性别组中是如此,在不同年龄组中基本如此,唯60-75岁组夏季的寸口脉反而稍大于人迎脉。结论 初步建立了正常人不同季节人迎脉、寸口脉脉动及其相关性的TCD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古草生机汤对H22荷瘤小鼠体内实体瘤的抑瘤功效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H22实体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古草生机汤低、高剂量组,灌胃给药7 d,计算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肿瘤抑制率、胸腺及脾指数,小鼠实体瘤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和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Fas、Fas配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小鼠瘤组织中Bax和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古草生机汤有促进H22荷瘤小鼠体质量增长、抑制体内实体瘤增长和促进肿瘤凋亡坏死的作用,可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同时降低脾脏指数,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IL-2的含量并降低Fas、Fas配体、AST、ALT的含量(均P<0.01),能够上调小鼠瘤组织中Bax mRNA的表达并下调Bcl-2mRNA的表达。结论:古草生机汤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在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5.
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PFS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资料。结果仅13/22获术前确诊。肿瘤全切20例,手术死亡2例。20例随访2个月至8年(平均2年),Kanofsky评分:80分15例,60~70分1例,死亡4例。结论MRI和DSA是术前诊断PFSHs的主要方法,PFSHs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术中应用特殊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提高操作技巧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6.
用溶媒法制备了利福定固体分散物。经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利福定在固体分散物中呈无定形或以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固体分散物2小时的体外溶出量和人体生物利用度分别较原药提高了88%和21.8%。  相似文献   
27.
蛇胆川贝液和蛇胆汁中牛磺胆酸的SPE-HPLC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蛇胆川贝液和蛇胆汁中牛磺胆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含磷酸二氢钾的样品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过Sep PakC18固相萃取微柱。固相萃取微柱吸附溶液中强保留物质以保护分析柱 ,牛磺胆酸被固相萃取微柱饱和吸附后的流出液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的供试液。色谱条件 :SupelcosilLC 8色谱柱 (15 0mm× 4 .6nm ,5 μm)为分析柱 ,甲醇 0 .4 %磷酸二氢钾溶液 (5 6∶4 4 ,V/V)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0 3nm ,进样体积为 5 0 μL。 结果 :在 0 .0 2 5 3~0 .2 5 3mg·mL-1浓度范围内 ,牛磺胆酸钠进样浓度与峰面积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9;平均回收率为10 1.3% ,RSD为 0 .4 0 % (n =6 )。结论 :本法简便实用 ,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可作为中成药蛇胆川贝液和蛇胆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8.
建立了咳特灵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 -电导测定法。采用未涂层弹性融硅石英毛细管柱 (4 0 cm× 75 μm) ,1× 10 -3 mol/L Na2 HPO4溶液为电泳介质 ,重力方式进样 ,室温下 15 k V恒压电泳分离 ,电导检测。马来酸氯苯那敏在 9.8~ 117.6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 96.8% ,RSD为 1.9%。  相似文献   
29.
阿莫西林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阿莫西林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了考察。方法 以聚乙二醇6000为固体分散体载体,先将阿莫西林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增加阿莫西林在水中的溶出度,再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以水为牯合剂,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阿莫西林缓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 该片在1、2、3、6和8h体外释放度控制在30%~45%、45%~65%、60%~80%、75%~95%和90%以上,药物的体外释放模式符合Highuchi方程。结论 研制缓释片的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0.
水和非水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分离测定水杨酸类药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韦寿莲  莫金垣 《药学学报》2003,38(3):207-210
目的建立水和非水毛细管电泳-电导法分离水杨酸类药物。方法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5 cm×50 μm),以10 mmol·L-1 Tris-30 mmol·L-1 H3BO3(pH 8.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4 kV,进样时间10 s,电导检测法。结果在非水实验条件下,水杨酸(SA)、乙酰水杨酸(ASA)和磺基水杨酸(SSA)得到很好的分离。SA,ASA和SS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 mg·L-1,5.0~250 mg·L-1,0.08~100 mg·L-1,r均大于0.995。结论应用于阿斯匹林制剂中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与水介质相比,乙醇介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