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92篇
  免费   15128篇
  国内免费   5689篇
耳鼻咽喉   2039篇
儿科学   3554篇
妇产科学   2568篇
基础医学   13867篇
口腔科学   3761篇
临床医学   20965篇
内科学   26526篇
皮肤病学   3427篇
神经病学   9638篇
特种医学   68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16868篇
综合类   28152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1003篇
眼科学   2922篇
药学   14838篇
  121篇
中国医学   14849篇
肿瘤学   22803篇
  2024年   310篇
  2023年   3040篇
  2022年   4843篇
  2021年   7760篇
  2020年   7306篇
  2019年   6366篇
  2018年   6362篇
  2017年   6768篇
  2016年   7366篇
  2015年   6962篇
  2014年   12993篇
  2013年   15630篇
  2012年   11199篇
  2011年   11930篇
  2010年   9733篇
  2009年   8964篇
  2008年   8959篇
  2007年   9489篇
  2006年   8590篇
  2005年   7752篇
  2004年   6290篇
  2003年   5820篇
  2002年   4610篇
  2001年   4144篇
  2000年   3462篇
  1999年   2793篇
  1998年   2222篇
  1997年   1932篇
  1996年   1550篇
  1995年   1396篇
  1994年   1107篇
  1993年   866篇
  1992年   746篇
  1991年   681篇
  1990年   598篇
  1989年   525篇
  1988年   479篇
  1987年   412篇
  1986年   341篇
  1985年   443篇
  1984年   374篇
  1983年   290篇
  1982年   290篇
  1981年   245篇
  1980年   235篇
  1979年   178篇
  1978年   120篇
  1977年   81篇
  1976年   81篇
  1975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短发卡RNA对人胃癌细胞STAT3基因的沉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对胃癌MKN-45细胞STAT3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根据STAT3 mRNA 编码序列,设计RNA干扰靶点,构建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psiRNA-H1/STAT3),使用脂质体转染人胃癌细胞系(MKN-45细胞)。实验分为对照(A)组,psiRNA-H1转染(B)组和psiRNA-H1/STAT3转染(C)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特异性小RNA干扰基因对胃癌细胞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siRNA-H1/STAT3经限制性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基因插入正确,并经测序证实。将其成功转染MKN-45细胞后,该细胞的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将成功构建的针对STAT3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MKN-45细胞,能有效抑制该细胞的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为STAT3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法包括:肝动脉栓塞化疗、全身化疗、放疗、瘤内无水乙醇注射以及射频毁损等。结论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围手术期辅助治疗不仅为肝移植患者赢得了手术时间,而且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3.
The effect of single and repeated UVB radiation on rabbit corn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Cumulative effect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UV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V corneal dam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pply high resolution magic angle spinning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R-MAS 1H NMR) spectroscop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ingle and repeated UV radiation exposure of the same overall dose on the rabbit cornea.Methods Corneal surfaces of 24 normal rabbit eyes were examined for the effects of UVB exposure (312 nm). In the first group (UVB1), animals were irradiated with a single dose (3.12 J/cm2; 21 min) of UVB radiation. The animals in the second group (UVB2) were irradiated three times for 7 min every other day (dose of 1.04 J/cm2; days 1, 3, 5) to give the same overall dose (3.12 J/cm2). The third group served as an untreated control group. One day after the last irradiation,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corneas were removed and frozen. HR-MAS 1H NMR spectra from intact corneas were obtained. Special grouping patterns among the tissue samples and the relative percentage changes in particular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were evaluated using modern statistical method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e-way ANOVA).Results The metabolic profile of both groups of UVB-irradiated sampl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corneas. Substantial decreases in taurine, hypo-taurine and choline-derivatives concentrations and substantial elevation in glucose and betaine levels were observed following the UVR expos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 of a single and repeated UVB irradiation of the same overall dose.Conclusion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ffects of single and repeated UVR doses on the metabolic profile of the rabbit cornea we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The combination of HR-MAS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modern statistical methods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e-way ANOVA) proved suitable to assess the overall view of the metabolic alterations in the rabbit corneal tissue following UVB radiation exposure.  相似文献   
994.
随着妇女平均寿命的延长,绝经后的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旨在改善妇女生活质量的激素替代治疗(HRT)所引发的问题也不断涌现。2002年7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宣布。妇女健康初始行动(WHI)在健康绝经后妇女中使用雌激素加孕激素的临床试验由于乳腺癌发病相对风险增加26%,且并无总体益处予以提前终止。在上述对HRT弊端新认识的背景下,中医中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走向世界的新契机。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中药对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各种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少,因此中医辨证治疗有望替代或补充雌激素疗法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完全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 Fas、Bcl- 2在 γ射线体外诱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表达情况 ,以探讨辐射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 4次 1.75 Gyγ射线全身照射 BAL B/ c小鼠诱发白血病模型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照射后白血病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中 Fas、Bcl- 2的表达进行检测 ;应用抗 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 ,进一步观察 Fas、Bcl- 2的表达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 Fas表达较未癌变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 .0 1) ,而 Bcl- 2的表达明显增强 (P<0 .0 1)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明显耐受抗 Fas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论 :Fas低表达、Bcl- 2高表达导致了细胞凋亡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辐射引起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60)Coγ射线照射诱发小鼠恶性肿瘤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目的:建立γ射线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每次吸收剂量1.75Gy,吸收剂量率0.88Gy/min,每周1次,共4次。照后每隔1~2个月处死一批小鼠,分别取胸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照后15个月BALB/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白血病为主,并发现汗腺瘤及恶性卵黄囊瘤;白血病经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及汗腺瘤的裸鼠致瘤实验已稳定连续传至第12代。结论:成功建立^60Coγ射线体外诱发的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T细胞上清中IL-12、IL-10、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表面CD83、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IL-12基因修饰使得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泌高水平IL-12及IFN-γ,但对IL-10因子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T细胞上清中IFN-γ水平显著增高、IL-10分泌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经IL-12基因修饰后的DC表型成熟,分泌IL-12及IFN-γ的能力增强,对IL-10因子的分泌无影响,能抑制T细胞分泌IL-10因子,优化抗原提呈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998.
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6种肿瘤.睾丸抗原(CT)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新鲜标本,T1期16例,12期12例,T3期10例,T4期4例;G1 10例,G2 18例,G3 14例)及其中14例患者癌旁组织的cTAGE-1、cTAGE-2、MAGE-A1、MAGE-A3、MAGE-A12及NY-ESO-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4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100%(42/42)至少表达6种CT基因中一种,14例癌旁组织表达均阴性.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AGE-A12表达最高,其次为MAGE-A3,MAGE-A1,cTAGE-1,cTAGE-2及NY-ESO-1,分别为71%(30/42),69%(29/42),67%(28/42),64%(27/42),60%(25/42)及48%(20/42).肿瘤不同分期、不同分级之间6种CT基因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x2检验法,P>0.05).结论 CT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有较高表达,可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尿道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麻醉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雄性家兔尿道旁1.0cm处。125I粒子的放射性粒子活度分别为14.8MBq(A组)、29.6MBq(B组)和44.4MBq(C组),对照组(D组)仅尿道旁种植相当于粒子大小无放射性的无菌铅管1粒。植入后4周,摄尿道片,观察粒子位置等情况;原手术切口切开,取放射粒子周围2.0cm范围内的家兔尿道组织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术后4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粒子周围的尿道粘膜、粘膜下及肌层所见基本一致;C组少部分电镜视野中观察到尿道上皮胞质出现较多空泡变性、空化、嵴稀疏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下尿道入射性损伤评分,A、B、C、D组分别为(2.20±0.18)、(2.23±0.15)、(2.27±0.10)、(2.10±0.17)分,A、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线粒体作FlaMeng半定量分析,A、B、C、D各组评分分别为(1.23±0.13)、(1.34±0.25)、(1.41±0.30)、(1.12±0.13)分,A、B、C各组与D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尿道放射性损伤随粒子的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明显的放射性活度效应关系;正常剂量的放射性粒子对尿道的损伤是很轻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取生长活跃的EPCs,分别转染不同浓度的携带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质粒(Adv-GFP-VEGF165)(转染组)及空质粒(Adv-GFP)(空质粒组),并设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MTT法检测不同病毒滴度时细胞增殖情况;ABC-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组镜下观察到大部分细胞呈现绿色荧光。病毒滴度为1∶100的转染会导致细胞生长停滞,并造成细胞损害; 1∶50的转染后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ELISA检测证实转染组上清液中VEGF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的VEGF基因转染EPCs是可行的,1∶0是合适的转染比率,转染后上清液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