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121篇
  免费   14332篇
  国内免费   4592篇
耳鼻咽喉   1451篇
儿科学   2637篇
妇产科学   3083篇
基础医学   24420篇
口腔科学   3890篇
临床医学   14400篇
内科学   26159篇
皮肤病学   2228篇
神经病学   13094篇
特种医学   107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933篇
综合类   26964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15395篇
眼科学   3571篇
药学   25980篇
  67篇
中国医学   12812篇
肿瘤学   13191篇
  2024年   279篇
  2023年   2506篇
  2022年   3695篇
  2021年   8227篇
  2020年   6716篇
  2019年   6553篇
  2018年   6651篇
  2017年   7166篇
  2016年   7249篇
  2015年   6843篇
  2014年   8217篇
  2013年   12085篇
  2012年   10000篇
  2011年   12018篇
  2010年   7791篇
  2009年   8066篇
  2008年   9498篇
  2007年   10443篇
  2006年   9858篇
  2005年   9027篇
  2004年   7735篇
  2003年   6892篇
  2002年   5459篇
  2001年   4907篇
  2000年   4046篇
  1999年   3463篇
  1998年   2783篇
  1997年   2841篇
  1996年   2566篇
  1995年   2266篇
  1994年   2162篇
  1993年   1814篇
  1992年   1664篇
  1991年   1535篇
  1990年   1347篇
  1989年   1109篇
  1988年   1064篇
  1987年   970篇
  1986年   895篇
  1985年   1313篇
  1984年   1043篇
  1983年   765篇
  1982年   819篇
  1981年   670篇
  1980年   647篇
  1979年   522篇
  1978年   344篇
  1977年   294篇
  1976年   267篇
  1975年   19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央腺体内前列腺癌3D 1 H-MRSI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3D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3D ^1H-MRSI)研究中央腺体(CG)前列腺癌(PC)的代谢特点,并初步探讨3D ^1H-MRSI对CG内P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16例PC的3D ^1H-MRSI表现,16例PC中2例源于CG,14例肿块较大同时累及外周带和CG。测量CG内PC及BPH的CG体素(Cho+Cre)/Cit比值及Cho/Cre比值,并分别对PC与BPH体素的两组代谢物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CG内PC波谱主要表现为Cit峰明显下降甚至消失,Cho峰显著升高,两者波峰可呈现倒置。CG的腺体增生组织主要表现为Cit峰高耸,Cho峰次之,Cre峰最低,基质增生者Cit、Cho峰均降低;CG内PC体素(Cho+Cre)/Cit比值显著高于BPH的CG(P〈0.001),但两组体素存在部分重叠(29/133,21.8%)。CG内PC体素的Cho/Cre比值明显高于BPH的CG(P〈0.001),但两组之间重叠较多(105/133,78.9%)。结论 CG内PC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其(Cho+Cre)/Cit明显高于BPH的CG,但与BPH有部分重叠,综合Cit峰降低、Cho峰升高、Cho/Cre增大有助于CG内PC的检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脚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却抗原组、脚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却抗原+壳聚糖颗粒组和脚抗原+CT组,各组于第0、7、14和21天灌胃各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4周给予SS1Hp菌攻击,隔日1次,共2次。在攻击前后分批处死小鼠,取胃黏膜检测坳和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同时检测血清中抗Hp IgG2a和IgG1含量。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坳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与以CT为佐剂的印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显著高于单纯脚抗原组及其他不含Hp抗原组(P〈0.001~0.05)。②却攻击后胃黏膜内IFN-γ、IL-2和IL-12含量在含佐剂组显著高于无抗原和无佐剂组(P〈0.001~0.05);③坳攻击后胃黏膜内IL-4含量在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显著高于以CT为佐剂组(P〈0.05),以壳聚糖溶液为佐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无佐剂组及佐剂中含CT组(P〈0.001~0.05)。结论: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坳疫苗对脚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同时可促进Th1和Th2的混合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其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26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SA)组22例,ACS组40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定量检测外周血PAPP-A、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对所有冠脉造影显示狭窄≥30%的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ACS中PAPP-A含量(13·19±4·04)mIU/L明显高于SA(5·47±3·00)mIU/L(P<0·01)及对照组(5·09±2·19)mIU/L(P<0·01);并且与CRP(r=0·62P<0·01)、复杂性狭窄的数量(r=0·45P<0·05)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PAPP-A在ACS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对ACS的危险度分层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宫颈上皮内瘤变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总结10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与预后,探讨分析CI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归纳总结共108例各级CI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术前肉眼多点活检及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其预后。结果所有病人均有性生活史。除45/108(417%)无症状外,63/108(58.3%)有分泌物增多,或同房出血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术前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于肉眼多.最活检符合率,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根据病人要求、CIN级别及病变部位、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14例随访超过5a,全部病人无1例复发,3、5a存活率均为100%。结论临床上对有性生活史的生育年龄妇女要警惕CIN,肉眼多点活检或阴道镜下活检可作为确诊手段,对不同的病人,依据病灶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复发,获100%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测定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和SIL-2R水平,并探讨其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5例脑囊虫病患者和4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IL-6利SIL-2R的水平,其中脑囊虫病组又分为癫痫组(23例)和非癫痫组(22例),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囊虫病组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1,P<0.05);脑囊虫病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2,P<0.05;r=0.768,P<0.01)。脑囊虫病癫痫组血清SIL-2R和IL-6水平与非癫痫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脊液SIL-2R和IL-6水平癫痫组明显高于非癫痫组(P<0.01)。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免疫激活,且SIL-2R和IL-6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总结意外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03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4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分期、手术及术后处理措施。结果术后病理分期2例为T1aNM,1例为00T1bNM,1例为TisNM,其中3例肿瘤位于体部,1例位于胆囊颈部息肉癌变。术后随访1~3年,无切口种植,腹腔0000及远处转移。结论LC只要注意技术操作,勿分破胆囊,并不会增加肿瘤扩散的机会;术后应根据PTNM分期及肿瘤部位决定是否行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998.
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A6(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药服用丙戊酸钠的癫患者98例,应用巢式PCR(nested-prime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方法分析其CYP2A6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CYP2A6*1及CYP2A6*4;同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98例患者中CYP2A6基因型为*1/*1者73例(74·5%),*1/*4者24例(24·5%),*4/*4者1例(1·0%),根据基因型分为A组(CYP2A6*1/*1)和B组(CYP2A6*1/*4或CYP2A6*4/*4)。B组患者丙戊酸钠的标准血药浓度平均值(4·1393±0·2793)较A组(3·3486±0·39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A6基因多态性影响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含有CYP2A6*4等位基因的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应较常规降低用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法制成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32只),1周后分别将DMEM、BMSCs、NGF和BMSCs NGF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即制成四组(每组8只),移植1、2个月后分别采用神经核蛋白(NeuN)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神经丝蛋白(NF)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BBB运动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1、2个月后,部分移植细胞呈NeuN和GFAP阳性,同时实验组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BB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BMSCs NGF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BMSCs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MSCs和NGF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IL-6对人精子顶体反应(AR)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BAEE/ADH法测定精子顶体酶的活性,以及通过FITC-PSA法检测精子顶体反应。结果:IL-6可诱导精子顶体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促进精子顶体反应;胞外Ca2+单独不能诱导精子顶体反应,且没有胞外Ca2+的参与,IL-6也不能诱导精子顶体反应;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alphC能逆转IL-6诱导的精子顶体反应。结论:IL-6对精子顶体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精子的顶体酶和SOD活性等途径来实现,在此作用中,也涉及了PKC的激活,且还需要外源性Ca2+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