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201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89)Sr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89 (89Sr)对骨转移癌的止痛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探讨其在癌性骨痛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方法 观察 35例骨转移癌患者使用89Sr治疗后的止痛疗效、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及血液学毒副反应。结果 89Sr止痛总有效率为 71 .4 % ,其中来源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癌患者有效率达到 80 .0 %。少数肿瘤标记物水平有下降。副反应主要为轻度可逆性的骨髓造血功能损害。89Sr对血生化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 89Sr是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1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斌  戴德银  彭海波 《四川医学》2006,27(11):1123-1124
目的 探讨89SrCl2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不同病理类型恶性肿瘤及不同病种骨转移瘤患者136例,按148MBq/(人·次)确定给药剂量,89SrCl2由肘静脉一次性注射.以疼痛程度和疼痛频率及疼痛得分的变化衡量止痛效果,以病灶数目或大小的变化判断病灶疗效,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内,疼痛减轻率为71.3%(97/136),其中消失率为22.1%(30/136),表明疼痛程度明显缓解(u=5.361,P<0.01);77.2%(105/136)的患者疼痛频率下降,疼痛次数明显减少(u=4.589,P<0.01),其中35例疼痛不再发作.疼痛评分由(7.54±3.29)降低至(4.19±4.38),降低显著(t=6.865,P<0.01).病灶数目或大小减少25%以上者占45.6%(62/136).89SrCl2对鳞癌疼痛程度、频率缓解分别为85.7%(30/35)、88.6%(31/35),病灶改善率为57.1%(20/35).各指标在4种肿瘤类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病种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89SrCl2对不同病种骨转移癌的疗效较好,可缓解疼痛,改善病灶.89SrCl2对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病种的骨转移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填充物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羟磷灰石(strontium-contained hydroxyapatitecement,SrHAC)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选择单椎体骨折患者49例,其中男19例,女30例,随机分成2组,PMMA组26例,SrHAC组23例,对填充物注入量、术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填充物渗漏、疼痛改善、临床效果、影像学征象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PMMA组平均注入量为(2.82±0.39)mL,SrHAC组平均注入量为(3.75±0.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HAC组注入填充物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稳定。PMMA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评分由术前平均的(7.0±0.8)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7±0.4)分;SrHAC组术前平均为(7.2±1.0)分,末次随访降为(1.8±0.5)分。两组组内比较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临床效果SC法评价,优良率:PMMA组为84.6%、SrHAC组为8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均无继续塌陷征象。随访达1年以上的SrHAC组见填充物开始降解。【结论】应用两种填充剂行PVP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89锶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骨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89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42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接受了89治疗.治疗后定期测定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对患者骨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和血液学、肝肾功能变化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42例中有效35例,总有效率83.3%,起效时间2~20 d,缓解持续时间3~14个月.毒性反应主要有轻度可逆性骨髓抑制,血液学毒性小于Ⅱ级.无过敏反应及其他特殊不良反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89对于转移性骨肿瘤所致的剧烈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毒副作用小,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5):1423-1429
[目的]探讨雷奈酸预防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疗效。[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5只。A组为安慰剂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生理盐水治疗;B组为阿仑膦酸钠治疗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C组为雷奈酸治疗组,在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给予雷奈酸治疗;D组为假手术组,为阳性对照。术后5周处死大鼠,取术侧股骨分别行常规HE染色、X线及Micro-CT检测。[结果]与D组相比,大体标本观察A、B、C三组股骨头变形及关节面缺损程度依次减轻。HE染色显示,C组组织坏死明显少于A和B组。股骨头高度与宽度的比值A组0.05)。Micro-CT分析结果显示,A、B、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显著少于D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高于D组(P均<0.05);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显著多于B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B组(P均<0.05);B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显著多于A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A组(P均<0.05)。B、C、D三组的骨小梁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都小于A组。股骨头骨体积、骨表面积及骨矿盐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D组>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雷奈酸可以减少骨破坏,增加骨量,改善微观结构,保存股骨头形态,对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检测掺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填料与釉质粘结剂复合后的粘结强度和再矿化作用。方法:将掺纳米羟基磷灰石按不同质量比(0%、8%、10%、12%、14%)、纳米羟基磷灰石按一定质量比(10%)与京津釉质粘结剂复合后分别粘结托槽,电子万能测试机检测托槽粘结强度,并计算ARI记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12%掺纳米羟基磷灰石粘结剂、10%纳米羟基磷灰石粘结剂和0%粘结剂对托槽周围脱矿釉质的再矿化情况。结果:12%掺纳米羟基磷灰石粘结剂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高于其他各组,与10%纳米羟基磷灰石粘结剂、0%粘结剂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ARI记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2%掺纳米羟基磷灰石粘结剂再矿化效果优于其他各组。结论:12%掺纳米羟基磷灰石釉质粘结剂较其他各组具有良好的机械性和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锶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人体中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与人体骨骼的形成密切相关,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身体所有组织中都有,在肠内它与钠竞争吸收部位,使人体降低对钠的吸收,有利于心血管正常活动。可用来治疗一些由于副甲状腺功能不全导致的抽搐症状,缺会引起龋齿,过量则可引起骨骼的生长发育过快,表现为关节和骨骼变形、粗大、脆弱、疼痛,肌肉萎缩及贫血等。  相似文献   
18.
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在骨代谢中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既可增加骨的形成,又可抑制骨的吸收,其作用机制也被广泛研究。文章旨在对与骨矿代谢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更广泛地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雷奈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的RCT中心数据库、Embase、PubMed、CNKI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雷奈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评论指标"评估搜集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双盲、随机对照试验6项,结果表明,雷奈酸治疗12个月后,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提升度比安慰剂对照组分别高6.72%(95%CI:6.17%~7.27%,P<0.01)、3.97%(95%CI:3.53%~4.40%,P<0.01)及3.51%(95%CI:3.21%~3.81%,P<0.01)。雷奈酸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患者退出率和安慰剂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奈酸组的皮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安慰剂对照,雷奈酸可显著提高腰椎、髋部及股骨颈骨密度,两者的安全性近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奈酸对大鼠伴糖尿病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 g左右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D)、糖尿病大鼠雷奈酸灌胃组(D+Sr)、糖尿病牙周炎组(D+L)、糖尿病牙周炎雷奈酸灌胃组(D+L+Sr),给药4周后处死,收集样本检测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牙槽骨吸收量和RANKL、OPG表达情况.结果:各组间血清钙和磷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L+Sr组ALP浓度较D+L组高(P<0.05);颌骨三维重建后测得D+L+Sr组牙槽骨吸收量小于较D+L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RANKL/OPG比值D+L+Sr组小于D+L组.结论:雷奈酸可以通过OPG/RANKL途径调控牙槽骨的代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减少糖尿病状态下牙周炎牙槽骨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