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22篇
  免费   4811篇
  国内免费   5904篇
耳鼻咽喉   552篇
儿科学   1360篇
妇产科学   974篇
基础医学   5254篇
口腔科学   1441篇
临床医学   11823篇
内科学   8562篇
皮肤病学   661篇
神经病学   1528篇
特种医学   20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4篇
外科学   5896篇
综合类   20943篇
预防医学   3163篇
眼科学   2163篇
药学   7023篇
  110篇
中国医学   4181篇
肿瘤学   6033篇
  2024年   533篇
  2023年   1888篇
  2022年   1638篇
  2021年   1998篇
  2020年   1686篇
  2019年   1937篇
  2018年   1099篇
  2017年   1704篇
  2016年   2040篇
  2015年   2104篇
  2014年   3115篇
  2013年   3379篇
  2012年   4568篇
  2011年   5533篇
  2010年   5018篇
  2009年   5215篇
  2008年   5469篇
  2007年   5138篇
  2006年   4938篇
  2005年   4842篇
  2004年   4138篇
  2003年   3487篇
  2002年   2855篇
  2001年   2495篇
  2000年   1655篇
  1999年   1267篇
  1998年   946篇
  1997年   803篇
  1996年   693篇
  1995年   522篇
  1994年   357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通过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外基质复合生长而产生新的组织器官,作为细胞外基质之一的生物活性蛋白因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骨组织工程达到最佳构建的重要因素,同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他细胞生长因子密切相关.目前各种生物活性蛋白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最多的生物活性因子,而BMP-2和BMP-7又是其中最为常用的,通过基因技术将BMP基因转染到种子细胞内持续发挥作用是其应用的主要趋势.另外,与支架材料及其他生物活性因子的相互作用,也使其成功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2.
氯沙坦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及氯沙坦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并给予氯沙坦灌胃)。采用HE染色了解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肺内气道的Ⅰ型胶原,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变化。结果氯沙坦组与博来霉素组比较,灌注后第7和21d肺泡炎明显减轻;第21d肺纤维化明显减轻(P均<0·05)。博来霉素组肺间质中Ⅰ型胶原表达持续增强,氯沙坦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5)。氯沙坦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IL-8及TGF-β1水平于第7d明显低于博来霉素组(P<0·05),第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3.
KGF在乳腺癌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GF蛋白在人乳腺癌的表达与意义,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GF在63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结果:63例乳腺癌组织中34例肿瘤细胞表达KGF(54.0%),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未表达(P<0.01),在乳腺癌间质细胞和正常乳腺组织间质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4.9%和16.7%(P>0.05)。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低分化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与Ki-67呈正相关,与Ki-67的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 KGF在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低分化、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关系。②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再障患者和相应健康体检者血浆中VEGF水平。③结果观察组再障患者血浆VEGF含量平均为(38.56±2.83)ng/L,对照组血浆VEGF平均含量为(43.45±8.58)n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这种差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无关。④结论再障患者血浆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这种改变可能与再障的发生或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11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4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500mg,一日3次,8~24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1、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并对月经恢复、排卵、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能显著升高IGFBP-1水平,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后月经恢复率为41.67%(10/24);自然排卵率为25.00%(6/24),自然妊娠率为12.50%(3/24)。二甲双胍加促排卵治疗共18个周期,排卵周期率66.67%(12/18),妊娠周期率为11.11%(2/18)。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增高IGFBP-1水平,可以改善卵泡微环境,有助于月经恢复,提高促排卵和妊娠率.是治疗PCO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6.
分子靶向药物bevacizumab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了临床效果。现就bevacizumab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庆大霉素对豚鼠前庭上皮IGF-1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对豚鼠前庭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其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EGF-1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方法,以抗IGF-1及IGF-1R抗体为标记物,检测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自发修复期IGF-1及IGF-1R的表达变化和分布特点;采用Brdu体内标记和抗Brdu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增殖的变化。结果:IGF-1及IGF-1R在正常成年豚鼠前庭上皮细胞中有低水平表达,庆大霉素损伤后,其表达增多。在1d组IGF-1及IGF-1R表达最强,其后逐渐减少。在正常对照组中无Brdu阳性细胞。各实验组均观察到Brdu阳性细胞,7d组最多。结论: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上皮IGF-1及IGF-1R表达增强,其时程变化与细胞增殖活动密切相关。IGF-1在豚鼠前庭上皮损伤后的细胞增殖中可能起重要信号转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
表皮生长因子对牛眼小梁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对小梁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分子杂交技术研究EGF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诱导和3H胸腺核苷酸(3H-thymidineincorparation,3H-TdR)掺入法观察细胞DNA的合成。结果小梁细胞的3H-TdR掺入率随着EGF浓度不同而变化,浓度为20~150ng/ml时,细胞掺入率随浓度增加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EGF刺激停止生长的小梁细胞0.5小时后,c-fos基因开始表达,1小时后达高峰,至2小时后消失。不同浓度EGF刺激小梁细胞1小时后,c-fos基因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实验结果表明EGF刺激小梁细胞增殖或进入生长状态,可能与c-fos基因产物的信号传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
本文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脑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反义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慢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在豚鼠慢性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动物模型上 ,观察应用bFGF 磷酸缓冲液 (2 5 0mg/L)治疗的鼓膜愈合率 ,用组织学检查鼓膜中层厚度 ,并与仅用磷酸缓冲液 (PBS)处理的作对照。结果 :bFGF治疗组鼓膜愈合率明显高于PBS组 (89.3%vs 37.5 % ,P <0 .0 1) ;鼓膜中层厚度bFGF组显著高于PBS组 [(30 5± 37) μmvs (10 2± 2 1) μm ,P <0 .0 1]。结论 :局部应用bFGF有明显促进慢性鼓膜穿孔鼓膜中层厚度及上皮细胞增生 ,促进鼓膜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