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9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4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动物模型;从炎性关节滑膜中分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方法应用热灭活结核杆菌H37Ra菌株与矿物油混合制备改良的佐剂,尾根部皮内注射Lewis大鼠诱导关节炎;剪取成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病变踝关节,从中剥离滑膜组织,充分剪碎后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结果成功诱导了大鼠关节炎,发病率为100%,发病时间有规律,组织学表现与RA相似;成功在体外培养了FLS并对其进行了鉴定,掌握了其生长形态和特征。结论成功制备RA动物模型并获得FLS,为今后RA发病机制探索和药物评价提供了良好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成年大鼠最后区神经干细胞的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 SOX2)和巢蛋白(Nestin)阳性表达细胞及溴脱氧尿密啶核苷(BrdU)阳性标记细胞在最后区的分布。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6~8周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一组大鼠按照50mg/kg(0.3ml)腹腔注射BrdU,连续3d给药,每天2次;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d后灌注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在最后区的腹侧部呈明显的V字形分布,背侧部呈带状分布,中央部散在分布。Nestin阳性表达细胞在最后区的腹侧部呈明显的V字形强阳性分布,中央部呈弱阳性表达。在最后区可见少量阳性BrdU标记细胞。SOX2/BrdU荧光双标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较密集分布,可见少量SOX2/BrdU双阳性细胞。SOX2/Nestin荧光双标染色显示,SOX2阳性表达细胞较密集分布,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阳性表达细胞。结论 最后区SOX2及Nestin阳性细胞密集表达,呈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最后区内存在少量BrdU阳性标记细胞及SOX2/BrdU和SOX2/Nestin双阳性细胞;最后区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  相似文献   
13.
李文慧  席焕久  吕坡  赵宏 《解剖学报》2013,44(3):413-418
目的 探讨辽宁汉族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频率,为中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 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
了辽宁省锦州市380例(男186例,女194例)汉族健康成人的6项不对称行为(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结果 辽宁汉
族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右型(R型)率分别为52.37%、91.32%、45.53%、68.16%、92.89%、51.32%,均不存在性别差
异;除交叉臂外,其他5项均是R型高于左型(L型)。 辽宁汉族与蒙古族等15个民族R型率比较,其中有4项及以上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显著性
差异的有布依族、苗族、侗族、仫佬族。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汉族与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北方民族最为接近。辽宁汉族腿足特
征间的相关性优于手臂特征,且RR型组合的出现率明显高于LL型组合的出现率。结论 与国内外其他族群相比,辽宁汉族扣手、利手、利足、起
步类型R型率处于中等水平,交叉臂和交叉腿R型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DNF和NT-3在0岁、1岁和2岁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和含量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
区内4层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随着年龄增加,BDN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到2岁时BDNF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
外网状层移行区。这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内可见NT-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外网状层。到1岁时,
NT-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外网状层可见大量密集的阳性细胞。2岁时,外侧的分子层中NT-3阳性细胞增多,且细胞突起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
增多。这一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一致。结论 BDNF和NT-3参与了扬子鳄胚后2年内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材料,将脂多糖(LPS)定位注射至黑质内复制PD模型。3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LPS 实验对照组、低剂量实验组(LPS+ 100mg/kg)、中剂量实验组(LPS+ 200mg/kg)和高剂量实验组(LPS+ 400mg/kg),每组6只。用免疫荧光方法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黑质内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LPS实验对照组小鼠的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少于假手术组(P<0.05),且细胞胞体变圆,突起变短;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 多呈激活形态。低剂量实验组与中剂量实验组小鼠黑质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多于LPS实验对照组(P<0.05),星形胶质细胞密度降低;高剂量实验组小鼠黑质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与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剂量与中剂量的色钉菇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对LPS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学红  张泳  陈健尔 《解剖学报》2013,44(5):694-698
目的 探讨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人胚胎脊髓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个月龄段,共16例人胚胎,脊髓前角、后角中NeuN和NSE的表达、分布状况。 结果 在脊髓后角处:第2个月胚龄段,NeuN呈阴性表达, 部分细胞呈NSE阳性表达;第3个月胎龄段,部分细胞开始呈NeuN阳性表达,NSE则呈广泛阳性表达;第4个月胎龄段,NeuN阳性细胞表达数量和强度均较前增高,NSE阳性表达与第3个月龄相似。在人胚胎脊髓前角处: 第2~4个月龄段,NeuN和NSE呈广泛阳性表达。 结论 人胚胎脊髓发育第2~4个月龄段,NeuN和NSE阳性表达在脊髓的前角处早于后角,NeuN和NSE参与脊髓神经元的发育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7.
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是复杂而严格调控的过程,在结构高度特异化的神经元细胞更是如此。神经元树突中存在着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独立于胞体运输途径的非典型运输途径,其构成主要有树突mRNA、树突内质网(dER)和树突“外驻”高尔基体(Golgi outposts)。关于这
些细胞微结构的形态分布,其非典型运输的功能以及相关病理学研究近几年有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摘要】2014年RSNA大会中,乳腺影像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数量较去年增多,乳腺检查中开始应用更多新的影像学技术。研究内容和往年相比,有如下方面的进展:①乳腺X线成像是今年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对比增强光谱乳腺X线成像(CESM)和乳腺断层摄影(DBT)研究的论文数目较往年明显增多。②乳腺超声方面弹性成像仍是研究热点。③MRI的研究内容中出现了新的进展,主要是APT,高超强7TMRI的应用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④计算机辅助诊断(CAD)主要在X线的辅助方面出现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可赞  邓明  王良 《放射学实践》2015,(8):880-884
【摘要】2012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推出了旨在规范前列腺报告的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指南(prostate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PI RADS),并于2014年进行了修订。笔者综述了基于PI-RADS的多参数MRI在诊断前列腺移行带癌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身体体质指数(BMI)<24kg/m2的患者行头颈部双低剂量(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mg I/mL)CTA检查时,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能降低辐射剂量的管电流范围。方法:将BMI<24kg/m2,行头颈部双低剂量CTA检查的61例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流200mA,43例;B组:管电流250mA,10例;C组:管电流310mA,8例。测量、计算三组患者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信号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的CT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B、C三组患者年龄和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各层面CT值、噪声、SNR、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CTDIvol、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BMI<24kg/m2的患者使用头颈部双低CTA检查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降低的管电流范围是200~25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