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童朝刚  陈晓鹏 《医学综述》2008,14(21):3325-3328
淋巴结显像技术是肿瘤学和外科学研究的新热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用于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手术。由于胃淋巴引流复杂、存在跳跃转移以及假阴性率较高,该技术尚未应用于胃癌临床实践,其可行性和适用性尚无定论。因此,淋巴结显像技术应用于胃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在PET绝对定量分析中,如何在使用无损输入函数的同时,减PET动态显像时间.方法 通过勾画PET图像兔左心室感兴趣区(ROI)得到左心室血池时间活度曲线(PTAC),验证用血池感兴趣区法与标准输入函数模型结合的方法,确定无损输入函数可以替代动脉连续采血.利用输入函数模型拟合PTAC,输出函数模型拟合组织活度时间曲线(TTAC),再利用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求解葡萄糖代谢房室模型.对该算法在缩短PET动态采集时间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动物实验上的验证.结果 (1)无创输入函数验证部分,两者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到的ki相关系数r=0.9824(P<0.01).(2)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中低噪声情况下,可以将PET动态采集时间缩短为25min.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当PET动态采集时间缩短为25 min时,ki_(60)=0.9127×ki_(25)-0.0013,相关系数r=0.9182(P<0.01).结论 本方法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血池来获得无损输入函数,避免连续动脉采血,同时减少PET动态采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18F-氟赤硝基咪唑(18F-FETNIM)示踪剂后,应用PET-CT扫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乏氧的状况.方法 42例经病理学证实且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其中19例于静脉注射18F-FETNIM后120 min行单次PET-CT扫描;23例分别于注药后60、120 min后两次行PET-CT扫描.计算肿瘤组织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和对侧肺组织相应区域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N);计算靶与非靶比值(T/N),即肿瘤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与对侧肺组织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的比值.结果 注药后120 min时,SUVmax-T显著大于SUVmax-N(P<0.001).60 min时,SUVmax-T和SUVmax-N均显著高于120 min时的SUVmax-T和SUVmax-N(均P<0.01);60 min和120 min时的T/N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结论 18F-FETNIM PET-CT显像能在人体上对NSCLC的乏氧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位置的评价,能直接反映肿瘤组织乏氧程度和分布,为制定和实施个体化放射治疗及化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对比研究经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的脑对流增强给药(convection enhanced delivery, CED)在进行脑病微创治疗时,不同给药速率下成年大鼠与老年大鼠脑ECS结构参数及局部药物分布的改变.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月龄分为成年大鼠组(2~8月龄,18只)和老年大鼠组(18~24月龄,18只),每组再按照不同的给药速率(0.1 μL/min,0.2 μL/min,0.3 μL/min)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立体定位注射法分别在各组鼠脑尾状核区导入浓度为10 mmol/L的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后,应用磁示踪法动态采集Gd-DTPA在脑间质系统(brain interstitial system, 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图像.利用自主研发的MRI影像测量分析系统软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获得各组大鼠脑尾状核区ECS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ECS),清除率,容积占比和半衰期(T1/2)等参数.比较分析在不同给药速率下,老年大鼠与成年大鼠脑ECS内药物清除以及ECS结构功能的影响和差异.应用磁示踪DECS-mapping技术观察示踪剂在尾状核区的分布引流情况.结果: 0.1 μL/min注药速率下,与成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的容积占比增加(18.20%±0.04% vs. 17.20%±0.03%,t=3.752,P=0.004),迂曲度下降(1.63±0.04 vs. 1.78±0.09, t=-3.680,P=0.004),药物清除速率下降[(1.94±0.68) mm 2/s vs. (3.25±0.43) mm 2/s,t=-3.971,P=0.003],ECS内分子扩散速率增快[(3.99±0.21)×10 -4mm 2/s vs. (3.36±0.37)×10 -4mm 2/s,t=3.663,P=0.004].注药速率增加到0.2 μL/min时,老年大鼠ECS内药物清除减慢[(2.53±0.45) mmol/L vs. (3.37±0.72) mmol/L,t=-1.828,P=0.021],但容积占比,ECS内分子扩散和宏观药物代谢参数无明显差异.注药速率增加到0.3 μL/min时,老年大鼠容积占比减小(17.20%±0.03% vs. 18.20%±0.05%,t=-0.869,P=0.045), ECS内药物清除明显加快[(4.04±0.76) mmol/L vs. (3.26±0.55) mmol/L,t=1.786,P=0.014],迂曲度和ECS内分子扩散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脑CED给药在不同速率时ECS内药物清除及ECS结构参数发生改变,0.2 μL/min速率下CED给药对老年脑ECS影响最小.应用CED进行脑病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年龄和注药速率等因素的影响,经ECS途径给药进行脑病微创治疗时应制定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5.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是评估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已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及指导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进行,但对于各种示踪剂的应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临床应用成功率有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与1%异硫蓝(1% isosulfan blue,IB)比较,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作为示踪剂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价值.方法:206例T1、T2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IB组和MB组.分别利用1%IB和MB染色寻找着色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然后行SLNB,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8只雌性成年大耳白家兔随机分IB组和MB组,利用不同染料观察腋窝淋巴结染色的时间、枚数以及退色的时间.结果:206例中,IB组102例检出SLN 94例(92.16%),SLNB的灵敏度为93.94%(31/33),准确率为90.2%(92/102),假阴性率为6.06%(2/33),假阳性率为0.MB组104例检出SLN 97例(93.27%),灵敏度为93.75%(30/32),准确率为91.35%(95/104),假阴性率为6.25%(2/32),假阳性率为0.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未发现与IB和MB相关的不良反应.实验部分:注射IB和MB后腋窝淋巴结染色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75 s和13.13 s,前者淋巴结染色的时间明显短于MB组(P=0.000).IB组可观察到的淋巴结26枚,染色25枚;MB组27枚,染色11枚,IB组染色的淋巴结枚数明显多于MB组(P=0.000).淋巴结退色时间,IB组55.00 min,MB组108.75 min,IB组淋巴结退色的时间明显快于MB组(P=0.000).结论:选择MB行乳腺癌SLNB的临床价值与1%IB基本一致,且MB费用低廉,易于购买.MB可以作为IB的替代.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创伤愈合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表皮干细胞迁移、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随机分为CGRP组、P物质(SP)组、辣椒素组和对照组,4组均致背部全层皮肤缺损,CGRP组和SP组致伤当天开始创面给予CGRP和SP(1次/d),辣椒素组致伤前1周皮下预注射辣椒素,利用核标记物BrdU作为表皮干细胞的示踪剂,观察4组创面愈合速度和表皮干细胞的迁移特征。结果CGRP组与SP组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创缘BrdU阳性细胞率最高,峰值出现最早;辣椒素组愈合速度最慢,BrdU阳性细胞率最低,峰值出现晚;CGRP组和SP组除创缘外,在创面肉芽组织中也出现了BrdU阳性细胞,另2组未出现。结论CGRP能明显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并具有诱导表皮干细胞向创缘集中和向创面肉芽组织中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FDG—PE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0月~2005年12月,对52例食管癌患者行全身^18F-FDG—PET检查,其中15例在检查前未经任何治疗,37例为综合治疗后复查。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分析法判读^18F-FDG—PET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15例行^18F-FDG—PET检查前未经任何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11例患者(T2~T4)原发肿瘤显影,4例T1原发肿瘤未显影;^18F-FDG—PET检查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73.3%(11/15)。8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切除纵隔和腹腔直径〉1cm的淋巴结16处,术前6处经^18F-FDG—PET检查定性为恶性,其中5处为转移淋巴结,1处为淋巴结结核;7例患者经^18F-FDG—PET检查发现有远处器官转移,不适合手术治疗。37例经综合治疗后患者复查^18F-FDG—PET,发现34例有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18F-FDG—PET检查对食管癌原发肿瘤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但对发现远处器官转移和判断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帮助,^18F-FDG—PET检查需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才能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09.
以胶体铁、核固红为染料,阳离子多聚体-PEI为示踪剂。通过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白鼠、正常人及肾炎患者肾脏负电荷的分布及其病理改变。结果表明:1.本检测方法先进,结果可靠。既可应用于肾脏负电荷,尤其是基膜负电荷的宏观定性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又可用于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2.肾小球基膜负电荷的减少和/或消失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大量蛋白尿与基膜负电荷的减少和/或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10.
血脑屏障(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现代医学对BBB主要的研究方法有:BBB超微结构的观察,色素伊文思蓝、金属镧或者放射性核素等示踪剂,CT、MRI等影像学观察,体外模型,特定指标等。简介现代医学BBB主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并作述评。借鉴现代医学血脑屏障的研究手段,为从多方面研究中医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提供方法学,有助于中医理论研究、中药归经研究、阐明中医药及针灸的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