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2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0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736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28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6篇
综合类   1569篇
预防医学   38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97篇
  7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了高原藏族1089例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与平原地区基本一致。发病年龄主要为青壮年而不同于平原地区以幼儿和青少年为主。绝大部分为晚期病变,并发症多而严重;从而形成高原骨关节结核患者发病年龄大、晚期结核多、、并发症多的“一大二多”特声。本文还就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第1步,患髋减压术。于患侧股骨粗隆外侧壁施行骨钻钻孔1—2个,以期达到股骨头微静脉压力下降,改善股骨头微循环。第2步,采用Se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至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分别灌注尿激酶、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溶解微小血栓,疏通改善股骨头血供。第3步,术后尿激酶、复方党参注射液或血塞通维持治疗1周。第4步,较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3个月内不做激烈活动及负重劳动。第5步,视情况重复上述第1—3步骤治疗程序。结果22例患髋均不同程度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100%。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众多治疗方法中,介入治疗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93.
消息     
《介入神经放射学》已出版由Robert W.Hurst等主编、李佑祥、吕明翻译的《介入神经放射学》已于2011年1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介入神经放射学涵盖了神经外科学、神经放射学和神经病学等多个专业,它通过整合先进的神经影像和血管内技术,指导头颈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94.
肿瘤介入治疗面面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肿瘤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发端之一,起源于1966年,在介入放射学一词出现以前即已应用于临床。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肿瘤介入治疗,早期主要为肾脏肿瘤的栓塞治疗,随后治疗病种逐步扩大,发展至肝癌、肺癌等实体瘤以及肿瘤并发症的治疗。为顺应临床的需要,治疗病种扩展的同时,介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23例,其中吻合口狭窄7例,肝门区狭窄6例,多发性狭窄10例.确诊后均行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术前均给予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同时对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6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24例;其中夹层动脉瘤10例,梭形动脉瘤9例,囊状动脉瘤11例;未破裂动脉瘤14例,发生过破裂出血1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2 a,原有症状均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1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囊状动脉瘤11例中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支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瘤体未见显影;梭形动脉瘤9例中单纯支架置入6例,双支架置入3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无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9例,其中6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置入者瘤体明显减小;2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部分栓塞,其中1例瘤腔基本消失,1例瘤体大小无变化;1例基底动脉中下段囊状宽颈动脉瘤单纯支架置入者未发现支架内狭窄,4个月后复查DSA示动脉瘤明显缩小,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模型,以期对欲进行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或相关实验的同道提供帮助。方法成年SD大鼠10只,将左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颈前肌肉群和气管之间的隧道, 与右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 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约为100%,平均吻合所需8针,平均血管吻合所需时间(35±5)min。吻合3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示吻合口愈合良好。 结论吻合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显微操作技术水平,同时注意保护术野中小的血管和神经。此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显微血管缝合训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中药I号方(PN-1)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模型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安理申(Aricept)治疗组(2 mg/kg)、PN-1低(0.6 g/kg)、中(1.2 g/kg)、高(2.4 g/kg)剂量组,并以同窝阴性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同时模型组及正常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前称量小鼠初始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给药期间,每两周逐只称量体重一次,同时称量并计算摄食量和饮水量。给药3个月后(8月龄)依次进行社会互动行为检测、旷场实验、Rota-rod实验和蔗糖饮水实验来观察PN-1对APP/PS1小鼠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作用。结果给药期间,相同月龄下各组小鼠间的体重、摄食和饮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社会互动行为检测发现PN-1显著减少模型小鼠异常增多的攻击、追逐和嗅闻次数(P < 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PN-1能够减少转基因小鼠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P < 0.05)和高速运动时间(P < 0.05),同时减少其进入中心区域的探究次数(P < 0.05)并增加其修饰次数(P < 0.05)。Rota-rod实验结果发现,PN-1能够增加转基因小鼠在滚轴上停留的时间(P < 0.05)。蔗糖饮水实验结果显示,给予PN-1的转基因小鼠蔗糖偏嗜度有增高趋势,但与模型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PN-1能够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社会互动行为、减少过度增强的运动能力和探究行为,提高其耐力和平衡学习能力,并减轻其焦虑、烦躁、易激惹等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下游重要信号因子TRIF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 + 低蛋白高脂饮食 + 酒精饮料的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完成制备模型实验后进行取材。部分实验鼠进行心脏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另一部分实验鼠脱颈安乐死后,取新鲜肝组织进行电镜标本的制备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肝纤维化程度等特点明显;电镜结果也显示,肝纤维化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现象,胞质可见明显的溶解现象,在狄氏腔内,肝星状细胞的细胞核溶解,血窦内皮细胞胞质、胞核皆溶解;免疫组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显示内皮细胞、星形细胞等TRIF都有强烈高表达,并且以胞核表达为主,亦见胞质表达,而正常组呈现弱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RIF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形态学的表达特点相一致。结论TRIF在肝纤维化中表达显著增强,说明在肝纤维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明显激活,并且通过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机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该现象的观察,我们初步证实了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信号因子TRIF在纤维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细胞为实验对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原代培养,以探讨适合草鱼肝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及培养方法,用于饲料营养与非营养物质对草鱼肝细胞代谢、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温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红细胞裂解液分离、纯化肝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并测定不同时期培养液上清液中LDH、Alb和BUN的含量,分析肝细胞生长状况。结果采用0.25%浓度的温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20 min,分步收集肝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活细胞数≥99%。结论在含10%胎牛血清、10 μg/mL胰岛素的M199培养基中,以接种浓度1.7×106cell/mL左右为宜,置于27℃、4.5% CO2浓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可成功培养草鱼原代肝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