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8篇
  免费   1374篇
  国内免费   872篇
耳鼻咽喉   537篇
儿科学   380篇
妇产科学   148篇
基础医学   1229篇
口腔科学   716篇
临床医学   4117篇
内科学   2282篇
皮肤病学   559篇
神经病学   897篇
特种医学   19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919篇
综合类   8094篇
预防医学   2157篇
眼科学   159篇
药学   2489篇
  25篇
中国医学   909篇
肿瘤学   1816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598篇
  2014年   1046篇
  2013年   1063篇
  2012年   1569篇
  2011年   1650篇
  2010年   1529篇
  2009年   1555篇
  2008年   1691篇
  2007年   1699篇
  2006年   1673篇
  2005年   1658篇
  2004年   1361篇
  2003年   1325篇
  2002年   1223篇
  2001年   1106篇
  2000年   715篇
  1999年   697篇
  1998年   588篇
  1997年   634篇
  1996年   589篇
  1995年   509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333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26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992.
正患者女,59岁,农民。因发作性右上腹痛,高热1周于2013年3月20日入院。查体:T 39.7℃,腹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正常。血白细胞16.9×109/L(参考范围:4.0×109/L~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参考范围:40%~74%),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参考范围:0.5%~6%);大便常规及潜血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总结分析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ürthle cell tumor,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HCT且不合并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结果:符合上述条件者共100例,均为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Hürthle cell adenoma,HCA),男女比例为1:3.3,其中51例患者因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49例有症状的患者中,69.4%的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83.0%的患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multinodular goiter,MNG)。HCA超声多表现为较大、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结节内及周边血流(较)丰富,结节内无钙化,颈部淋巴结无肿大。术中冰冻病理切片(frozen section,FS)诊断HCA的准确率为97.4%。术后2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49.2±22.1)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患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例因替代过量出现甲状腺毒症。结论:HCA好发于女性,常无症状或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常合并MNG。HCA超声无特征性表现,术中FS可较准确地判断HCT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手部腱鞘巨细胞瘤(TGCT)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功能锻炼及复发因素,为手部TGCT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部T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情况,分析手部X线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并行浅表局部彩超检查,嘱患者填写《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表》(MHQ),同时采用E-link测量患者患侧与健侧握力3次,计算患侧手与健侧手的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和患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手部TGCT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8.5±15.1)岁。左手12例,右手11例;局部结节型TGCT(L-TGCT)21例,弥漫型TGCT(D-TGCT)2例。患者的术前彩超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一致,术前X线检查无骨质损害。随访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0±6.5)个月,浅表局部彩超检查见肿物复发1例,复发率4.3%。2例D-TGCT患者患侧握力和TAM值较健侧明显降低,21例L-TGCT患者患侧握力和TAM值与健侧比较无明显差异。MHQ得分,80分以下3例,80分以上20例。结论:彻底切除TGCT可降低复发率,术后积极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百分比(EOS)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呼吸内科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88例(FeNO≥36 ppb或EOS≥3.7%),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1根据FeNO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观察组2根据EOS值调整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剂量,对照组则按照指南哮喘病情控制分级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三组均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检测EOS、FeNO并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 AC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FeNO比较,除观察组1第四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与对照组EOS比较,除观察组2第二次复查结果外,其余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36 ppb≤FeNO或3.7%≤EOS的哮喘患者长期管理中,可依据FeNO值、EOS值或ACT评分调整治疗方案;FeNO和EOS值均为客观监测指标,可避免ACT评分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 muciniphila)对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INS-1)增殖、凋亡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INS-1细胞分为正常组、修复组和保护组,每组均用3种A. muciniphila干预物(活菌、灭活菌和分泌物)处理48 h,并设不干预的空白对照。正常组INS-1细胞直接干预;修复组INS-1细胞先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造模再加干预物;保护组INS-1细胞先用干预物作用再加STZ造模。干预结束,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葡萄糖刺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和凋亡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ax凋亡蛋白的表达。  结果  A. muciniphila干预物对INS-1细胞作用48 h后,其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A. muciniphila活菌干预的修复组INS-1细胞增殖活性较空白对照降低(P<0.005)。A. muciniphila干预物对正常组、修复组和保护组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没有影响(P>0.05)。A. muciniphila分泌物可促进正常组、修复组和保护组INS-1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基因(glucose transporter 2, Glut2)和修复组葡萄糖激酶基因 (glucokinase, GCK)的表达(P<0.05)。3种A. muciniphila干预物处理后的正常组INS-1细胞Bcl2-associated X基因 (Bax)的表达量减少(P<0.001),A. muciniphila死菌干预的修复组INS-1细胞Bax基因表达量减少(P<0.05)。A. muciniphila干预物处理的细胞Bax蛋白表达减少。  结论  A. muciniphila可促进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凋亡基因和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为研究如何用A. muciniphila改善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8.
999.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能够分泌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介导周围组织破坏,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增加气道高反应性。成纤维细胞在长期慢性气道炎症刺激下导致管腔狭窄、气道高反应性。上皮细胞调节气道平滑肌张力,在损伤和炎症刺激时刺激炎症细胞内流以及分泌大量炎性和营养性介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快速分化修复损伤肺部细胞、改善哮喘气道炎症状态。miRNA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转运体调控及多种疾病的进展和转移。研究发现,外泌体与哮喘、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脑脊液、尿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体液中的纳米级囊泡,含多种蛋白质、DNA、mRNA、miRNA和脂质,外泌体具有诱导炎症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应答、运输核酸参与细胞间通讯等作用。不同细胞可分泌包含有特定内含物的外泌体,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号转导。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相关的miRNA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上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外泌体miRNA在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医学创新》2020,(6):118-119
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肺炎患儿的肺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LP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不同将其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儿童组(3~6岁)、学龄期儿童组(7~14岁),各40例。对比三组肺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三组皮疹、胃肠表现、气促、干咳发生率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婴幼儿组皮疹、胃肠表现、气促、干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儿童组、学龄期儿童组,学龄期儿童组发热持续时间均长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体温>38℃、鼻塞、流涕、湿咳、干啰音、湿啰音、肺部啰音发生率及咳嗽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WBC>20×10~9/L、CK-MB>10 U/L、LDH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RP>8.0 mg/L、AST异常、ALT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LP肺炎患儿具有不同肺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