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7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399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339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74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9篇
综合类   883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41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2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目的 探讨TERT启动子突变在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76例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应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间质细胞丰富程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Ki-67增殖指数等均相关;TERT启动子突变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发生率(11.6%,5/43)明显低于叶状肿瘤(48.5%,16/33)。结论 TERT启动子突变与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对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近些年来,AIDS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NIH重组DNA顾问委员会(RAC)已先后批准多个HIV感染的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案———1993年7月批准NobelG等人把插入Rev10基因的CD4+T细胞用于临床研究;当年9月又批准了GreenbergPD的临床实验计划,把针对HIV-1抗原特异性的携带自杀基因的CD8+T细胞用于过继转移治疗HIV感染;于此前后,WangSF等人采用LNL6载体将HIV-1先导序列hairpin核酶基因导入CD4+T细胞以研究转化细胞在患者体内的行踪方法也获批准。将表达gp160的反转录病毒重组体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的基因治疗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结果展示了AIDS基因治疗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核蛋白调控白蛋白"持家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对目的基因转录的作用。方法:分别从小鼠肝癌细胞、肝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中提取核蛋白组分,用于体外启动白蛋白增强子/启动子的转录作用。结果:发现某些肝癌细胞和肝细胞核蛋白组分具有明显的转录作用,而细胞浆蛋白和其他肿瘤核蛋白组分没有转录作用,将同一肝癌细胞某些核蛋白组分合并可使转录活性增强。结论:本研究在基因转录调控水平部分解释了应用白蛋白增强子/启动子调控目的基因于肝癌细胞中特异表达的机理。  相似文献   
64.
随着自杀基因治疗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其中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是目前研究的热门之一.前列腺癌自杀基因治疗常用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有PSA及Probasin等,其中PSA,Probasin为雄激素依赖性,对于未经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治疗效果较好;而PSMA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对于是否经过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均有良好疗效,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6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p16基因5’-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在许多肿瘤组织及患者血清或血浆循环核酸(ciI℃ulatingnucleicacid,CNA)中有较高检出率。我们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v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HCC患者血清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p16甲基化与HBV感染、AFP等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构建针对端粒酶阳性肿瘤的特异性腺病毒载体 ,研究其介导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定向表达能力。方法 将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启动子克隆入质粒 pDC3 12的多克隆位点构成外源基因表达盒 ,在基因表达盒上下游分别插入 1个绝缘子序列 ,构建针对端粒酶阳性肿瘤的特异性腺病毒载体pSG TPE ;采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进行hTERT启动子的活性分析 ;以pSG TPE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EGFP)报告基因 ,重组腺病毒AdTPE EGFP ,观察其介导EGFP在肿瘤细胞内的定向表达能力 ,并与CMV启动子控制的腺病毒AdCMV EGFP作对照。结果 hTERT启动子在正常细胞内几乎没有活性 ,而在肿瘤细胞内的活性与SV 40启动子相近。腺病毒AdTPE EGFP能介导EGFP在肿瘤细胞内定向而稳定表达 ,在正常细胞内不表达 ,而对照腺病毒AdCMV EGFP在肿瘤和正常细胞内均表达EGFP。结论 靶向端粒酶阳性肿瘤的腺病毒载体 pSG TPE ,不但提高了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特异性 ,而且降低了对正常细胞毒性作用。绝缘子的应用隔断了外源基因表达盒和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序列之间的互相干扰 ,进一步提高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该载体对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芳香酶基因乳腺癌相关启动子特异性阻滞剂定点抑制肿瘤局部组织原位雌激素合成的可能性。方法:从乳腺癌标本中获取原代脂肪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加入乳腺癌细胞MCF-7的条件培养液,作为芳香酶肿瘤相关性启动子(PI1,PI3)激活的研究细胞模型。用启动子特异性逆转录PCR、芳香酶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抗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NaBu)对PI1,PI3活性的影响。结果:NaBu特异性抑制PI1,PI3基础和诱导水平转录本,但对另一种芳香酶启动子P1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在于抑制PI1,PI的转录。结论:NaBu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丁酸钠的分子效应靶点,将为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关键环节提供良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射线诱导下Egr-1基因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Smad 7基因在C57BL/6J小鼠Lewis肺癌原发病灶内表达后,对原发灶及远处肺转移发生的影响。方法将Egr-1基因启动子的辐射敏感元件和Smad 7 cDNA包装到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内,制备成AD.Egr-Smad 7。接种Lewis肺癌细胞于小鼠右后肢外侧,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肿瘤直径达0.8~1.0cm时进行实验。小鼠被随机分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NS)XCN、AD.Egr-Smad 7对照、单纯照射、NS+照射、AD.Egr-Smad 7+照射组(6只/组),分别进行如下研究:(1)隔日记录肿瘤长径及短径,观察肿瘤生长曲线、生长延迟时间及小鼠生存时间;(2)观察肿瘤照射2周时肺转移发生情况;(3)观察肿瘤生长至照射时4倍体积时肺转移发生情况。结果放射线诱导Egr-1基因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Smad7基因在C57BL小鼠Lewis肺癌原发病灶内表达后,有抑制原发肿瘤生长及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P〈0.05),对肿瘤远处肺转移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放射线诱导AD.Egr-Smad7无促进小鼠Lewis肺癌肿瘤局部病灶发展及远处脏器转移的危险性,并且有抑制原发肿瘤生长及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将AD.Egr-Smad7用于阻断TGF-β信号传导通路,靶向性基因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Egr-1基因启动子介导肿瘤基因放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gr-1基因是一种即刻早期基因,其启动子可感受自由基、电离辐射等理化刺激,继而诱导Egr-1基因或其下游基因表达。对转染了Egr-1基因启动子启动的肿瘤杀伤基因的肿瘤细胞.实施局部照射可诱导基因表达,通过射线与基因的双重作用杀伤肿瘤。此方法既解决了外源基因靶向表达的难题,又降低了照射剂量.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0.
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DNA检测技术。〔方法〕针对转基因植物技术中载体上常用花椰菜花叶病毒的 3 5S启动子和根农杆菌的NOS终止子特异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特异的引物对 3 5s -f/ 3 5s-r、Nos -f/Nos -r ,利用基因PCR扩增技术检测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结果〕引物对 3 5s -f/ 3 5s -r、Nos -f/Nos -r分别成功从转基因大豆中扩增出 195bp和 180bp特异的DNA带。采用引物对 3 5s -f/ 3 5s -r进行PCR时检测灵敏度为每反应 10 4分子 ;采用Nos -f/Nos -r时检测灵敏度为 2× 10 4分子。最低可以对 0 .1μg转基因大豆进行检测。〔结论〕基于 3 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序列的PCR扩增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植物源性转基因食品DNA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