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98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31篇
外科学   358篇
综合类   679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3篇
  3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全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全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选用 96只Wistar大鼠。取其中 2 4只大鼠的躯干部皮肤冻存于液氮中 ,另取 8只作正常对照组。余下 6 4只造成 30 %TBSAⅢ度烫伤后 ,随机分为A组 2 4只 ,伤后不作任何处理 ;B组 2 4只 ,伤后 2 4h腹腔注射等渗盐水 5 0ml/kg,一次性切痂后用上述冻存异体皮覆盖 ;C组 1 6只 ,伤后 72h进行处理 ,方法同B组。检测A、B组大鼠伤后 2、4、8d和C组伤后 4、8d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血浆和肠组织白细胞介素 (IL)2水平、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 (DAO)含量的变化。 结果 各时相点下A、B、C组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血浆IL 2水平、肠组织IL 2及肠黏液sIg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B组伤后 4、8d和C组伤后 8d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接近正常对照组 ,血浆和肠组织IL 2水平明显高于A组 (P <0.0 1)。伤后 4、8d,B组肠黏液sIgA含量分别为 (3.5 1± 2 .1 4 )、(3.0 3± 0 .95 )mg/g,C组分别为 (1 .4 0± 0 .6 4 )、(1 .5 2± 1 .2 6 )mg/g,B组较C组增加近 1倍 (P 0.0 1 )。A组伤后 4、8d肠组织DAO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组 (P 0.0 5)。结论 休克期切痂有助于烫伤大鼠全身和肠道  相似文献   
32.
感染是大面积烧伤患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及结局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因此,严重烧伤后机体的免疫问题备受关注,许多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为探讨烧伤后早期创面处理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笔观察了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大鼠背部20%光辐射Ⅲ度烧伤7天后的焦痂提取液及1:4、1:8稀释液能对正常大鼠肝线粒体呼吸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同方法制成的正常皮提取液只呈轻度抑制,1:4稀释液已无抑制作用,两者丙二醛含量相差悬殊,丙二醛含量与抑制率呈相关,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相关为共存现象,丙二醛含量增高不是呼吸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丙二醛增高与膜脂双层的破坏有关,内膜能化作用实验表明,当膜脂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时,能化作用受到抑制。然而在能化作用未表现异常时,呼吸率已呈一定程度抑制,故呼吸率抑制还受到提取液其他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烧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大鼠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组)、常规切痂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C组不烫伤。A组伤后第6h、B组伤后第4d切痂,并于伤后第1、5、9d各活杀10只,取材送检,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A、B组与C组比较:A、B组烫伤大鼠各时相点CD3^+T细胞变化不大(P〉0.05),但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T细胞增高(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2)A组与B组比较:A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细胞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1)大鼠烫伤后细胞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2)休克期切痂可以改善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提高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数。从而改善烫伤大鼠伤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5.
徐丹丹 《中原医刊》2001,28(10):14-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感染、坏死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近十五年来64例乳癌术后皮瓣感染及坏死的发生率进行总结。结论:术中首先应使皮瓣缝合时无张力;术后腋窝及锁骨下渗液最多处常规置管引流及加压包扎,术后48小时第一次换药时,即将皮下积液向腋下排挤,若积液不易排除则应立即穿刺抽吸;一旦发生感染,则应及时排除缝线,敞开创面引流,以对症用药;皮瓣坏死时应及时剪除,早期切痂,必要时植皮。  相似文献   
36.
磨痂手术治疗早期非Ⅲ度深度烧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解决非Ⅲ度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处理难题,我们对磨痂手术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对全身皮肤厚度特点等进行切片研究并仿磨痂进行动物实验。方法:我们在病人伤后24-48小时内,在全麻无菌技术下应用金属丝球或磨削机对创面进行磨擦,至创面泛红或满布出血点为止。清洗后外用生物敷料覆盖;偏浅或面部用氯霉素凡士林油纱布,偏深用生物敷料覆盖;再用8-10层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第2天更换湿透外层敷料,同时可用表皮生长因子(EGF)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大面积烧伤应上翻身床或悬浮床。结果:120例烧伤创面全部愈合良好,偏深创面8-10天左右内层敷料变干,20天左右创面愈合偏浅5-7天内层敷料干,13-15天创面愈合,部分病人半年-年随访偏浅不留瘢痕,偏深仍有痕但较轻,多在周,鼻,下颌,手背等处。本法换药次数少,需再植皮者少,费用下降1/4-1/3,结论:磨痂手术比削闸手术好掌握,保留了更多可再生组织,改善了 部血循环,减轻了创面炎症过程,是早期对非Ⅲ度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7.
特大面积烧伤不仅皮肤损伤大 ,而且可深达肌肉、骨骼 ,并常伴有呼吸道烧伤等 ,存在脱水、休克、心肾功能衰竭、呼吸困难、严重感染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问题[1] 。血压、心电、中心静脉压、尿量监测能为病情监测、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现就我院 1989~ 1999年 118例特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监测和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8例 ,男 72例 ,女 4 6例 ,年龄最大 84a ,最小 3个月 ,平均 4 1.6a。烧伤面积大于 50 % ,其中大于 70 % 35例 ,伴呼吸道烧伤 2 7例 ,术中留置导尿管 118例 ,动脉测压 55例 ,中心静脉压监测 98例 ,皮下针型电极…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化瘀补肾方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3月龄雌性C57BL/6小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各16只。模型组和化瘀补肾方组小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2周,各组小鼠建立左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给予化瘀补肾方组小鼠化瘀补肾方灌胃,给予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至骨折术后4周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Micro-CT检测小鼠第4腰椎及左侧胫骨的骨密度,检测左侧胫骨最大应力,对左侧胫骨石蜡切片进行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OVX后4周开始,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升高,并持续高于假手术组(P0.01)。骨折术后4周,模型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第四腰椎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和第四腰椎BMD高于模型组(P0.01)。Micro-CT三维重建显示,模型组左侧胫骨仍有明显的骨折线,骨痂生长不明显,化瘀补肾方组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BV/TV(P0.01)、Tb.Th(P0.05)和Tb.N(P0.01)均明显降低,Tb.Sp明显升高,化瘀补肾方组小鼠的BV/TV(P0.05)、Tb.Th(P0.05)相较于模型组则显著升高,但Tb.N、Tb.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在骨折术后28 d时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化瘀补肾方组小鼠胫骨的最大应力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阿尔辛蓝/橙黄G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和化瘀补肾方组骨痂组织处于塑形期,可见明显骨小梁结构,而模型组骨痂组织内见大量脂肪组织,骨小梁稀疏。结论化瘀补肾方能有效促进去卵巢小鼠的骨折愈合,改善愈合骨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9.
严重烧伤休克期切痂对休克复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的可行性及其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方法 采用40%TBSAⅢ度烫伤犬模型,随机分为切痂组(E组)和非切痂组(C组)。伤后1h按Parkland公式补给平衡盐溶液,E组动物伤后3h切痂。分别于伤前及伤后30min和3、6、12、24、48h检测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业、氧代及血浆氧自由基变化。结果 烧伤后30min,CO明显下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和血乳酸含量明显增加,切痂后,E组动物上述指标较C组明显改善。结论 休克期切痂能较早地纠正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紊乱及氧代谢障碍,减轻氧自由损伤,有利于烧伤休克的复苏。  相似文献   
40.
儿童恙虫病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例确诊为恙虫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恙虫病以5-10月为高发季节;临床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焦痂或溃疡、皮疹为其主要表现,焦痂为特有症状;外斐试验效价1:160以上有诊断价值;恙虫病易合并多脏器损害,为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氯霉素、红霉素治疗效果良好。谱无发生毒副作用,结果提示,恙虫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焦痂或溃疡可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之一,外斐试验效价1:160以上是另一主要诊断依据,但早期阳性率不高,它可与焦痂互参,减少漏诊,恙虫病可导致多脏器不同程度受损,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