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99篇
  免费   2593篇
  国内免费   2934篇
耳鼻咽喉   271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2706篇
口腔科学   950篇
临床医学   3599篇
内科学   3825篇
皮肤病学   260篇
神经病学   573篇
特种医学   8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023篇
综合类   9989篇
预防医学   2066篇
眼科学   1551篇
药学   3315篇
  41篇
中国医学   2664篇
肿瘤学   1751篇
  2024年   345篇
  2023年   1161篇
  2022年   1002篇
  2021年   1169篇
  2020年   1002篇
  2019年   1018篇
  2018年   593篇
  2017年   952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1103篇
  2014年   1660篇
  2013年   1688篇
  2012年   2286篇
  2011年   2430篇
  2010年   2010篇
  2009年   1959篇
  2008年   2429篇
  2007年   2030篇
  2006年   1985篇
  2005年   2033篇
  2004年   1521篇
  2003年   1351篇
  2002年   1028篇
  2001年   959篇
  2000年   709篇
  1999年   581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59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为丝裂源作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结核性(17例)和非结核性(14例)胸膜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胸腔积液淋巴细胞(PEL)对PPD 的反应性。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无论PPD 皮试是阳性还是阴性,其PEL 的PPD 刺激指数(PPD-SI)都显著高于PBL(P 分别<0.001与<0.01);结核性PEL 的PPD-SI 显著高于非结核性PEL(P<0.001)。提示PPD 胸腔积液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转移生长因子 β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测定 12只STZ模型鼠 (糖尿病组 )及 8只对照组鼠的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的基因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后期转移生长因子 β生成增加 ,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3.
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地参入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全过程 ,它与间质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 ,推动着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4.
增生瘢痕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转录因子Smad 2,Smad 3三种基因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和胎儿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调节机制.方法 32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8份,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8份,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各8份.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TGF-β1、Smad 2 和Smad 3三种基因在增生性瘢痕、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细胞内都有表达.在所检测8对增生性瘢痕和其对应正常皮肤细胞中,这3种不同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皮肤细胞的组数分别为TGF-β1基因有5对,Smad 2基因有8对,而Smad 3基因有5对.在胎儿皮肤细胞内,TGF-β1的mRNA含量明显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2.2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Smad 3基因表达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mRNA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4.26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Smad 2基因的mRNA含量却明显高于成人皮肤细胞(t=6.685,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TGF-β1和它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 2,Smad 3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密切相关.在增生性瘢痕细胞内,这3种基因高表达可诱导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加速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组织纤维化.TGF-β1和Smad 3基因在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内低表达可能是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角膜伤口愈合和解膜雾状混浊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只眼)随机分为正常组(n=4)和手术组(n=20)。手术组每只左眼行PRK术,术中采用准分子激光器,角膜中央激光去上皮,然后按-10.00D近视进行切削,分别于术后第7d,14d,28d和3月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haze的变化并处死动物,将角膜组织制成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角膜缲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从术后第7d开始,术眼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角膜haze,严重者可达3级,haze高峰约在术后第28d。②正常角膜上皮中TGF-β1mRNA有低水平表达,PRK术后第7d,14d和28d,角膜上皮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正常组角膜基质中未检测出TGF-β1mRNA,术后第7d,14,和28d,角膜基质中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高,术后3月已开始降低。结论:TGF-β1可能参与了PRK术后的伤口愈合,它可能通过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促进角膜haz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晶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因此研究后囊混浊的病因预防及减少或消除晶状体后囊混浊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一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7.
良性葡萄胎系由于绒毛上皮细胞增生,问质水肿、变性所致,可在生育年龄任何时期发生。我院从1998年至2004年共收治葡萄胎65例,均采用先清宫后用5-氟脲嘧啶静脉化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8.
转化人关节软骨细胞的Ⅱ型胶原表型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离心管聚集体培养(Aggregate culture)诱导转化人关节细胞的Ⅱ型胶原。方法 将体外长期培养的第30,40,50代转化软骨细胞消化后进行离心管培养,比较细胞在单层培养,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以及在普通培养基,RAI诱导培养基下[2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抗坏血酸盐(Ascorbate) 胰岛素(insulin)],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和胞外基质发生情况。结果 在单层培养条件下,转化软骨细胞只表达Ⅰ型胶原,而在BAI诱导培养基及离心管聚集体培养下转化软有细胞表达的Ⅱ型胶原和大量胞外基质。结论 离心管聚集体培养是诱导转化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含4%胆固醇和1%胆酸钠的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高脂模型,观察宽叶缬草对大鼠血脂、尿蛋白和肌酐清除率的影响,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宽叶缬草有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宽叶缬草在降脂和降尿蛋白的同时能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P<0.01),抑制肾上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结论:宽叶缬草在脂质肾损害中的肾保护作用可能与在降脂基础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0.
患者,女,27岁,经产妇,农民。因停经约9个月,下腹阵痛伴阴道流血8^ h于2003年1月1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4年4月,具体日期不详,孕期未行任何产前检查,无阴道出血史。8 h前始出现下腹阵痛,伴阴道出血,量多(具体无法估计),感头晕、心慌、乏力,无昏迷。急送当地区医院,血压测不到,急呼120,予输液、输血等处理后接入我科。孕6产1,曾于2003年2月因5^ 孕5^ 个月在当地区医院行引产术,产时因胎盘粘连发生大出血,未予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