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周期性肢动症(Periodic Limb Movement Dur-ing Sleep ,PLMS)是一种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 ,以睡眠期出现反复发作的刻板性肢体运动为特征[1] .国外研究证实,伴随 PLMS 的发生 ,心率出现典型的"心动过速-过缓"变化,并提示 PL MS 与交感系统活性存在一定关系 ,从而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研究还提示 ,PL M S 相关的心率变化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 ,并且涉及多种疾病.现就不同客观因素及疾病状态时PLMS相关心率变化的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偏头痛被列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长期反复发作累积效应可引起进行性脑功能障碍。国内外评估认知功能手段多种多样,常用的是认知功能量表。最近,事件相关电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分别因其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评估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现从认知量表、事件相关电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偏头痛与认知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3.
精神残疾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状态[1]。精神分裂症是引发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8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会出现精神残疾[2]。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前驱期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功能缺陷,缺陷程度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重,最终出现严重的精神残疾[3]。患者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和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积极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残疾的影响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目前国内外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将影响因素加以提炼,分为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以期为强化保护性因素、降低危险性因素,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精神残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4.
抑郁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是危害公众健康、严重功能受损的一组精神障碍。抑郁症患者除情绪症状以外,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现就抑郁症伴发认知损害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睡眠对维持心身健康必不可少,人的一生中约1/3是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从而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和学习。睡眠是缓解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不佳会影响大脑的机能,影响认知功能。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Insomnia)、嗜睡症(Hypersomnia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Sleep-wake Schedule Disorder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睡行症(Sleep Walking )、夜惊(Sleep Terror)以及梦魇(Nightmare)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相关,现对睡眠障碍及治疗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阿尔茨海默病(A D )是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主要临床特点为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最终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甚至死亡,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多发[1]。对于年轻家族性AD患者而言,AD的发生与多基因因素相关,而对于年老的散发性AD患者,其原因是多重性的,包括基因、环境和后天造成的基因改变等因素。尽管AD的病因不明,但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增多可能是导致此病的首要原因。Aβ主要是由β-淀粉样前体(APP )在β-分泌酶(BACE1)的作用下使其在β位点发生裂解而产生,这一过程在AD的病理性神经纤维缠结和淀粉样斑块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AD患者中BACE1的表达和活性均有显著升高[3],已成为诊断AD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4]。而关于BACE1的了解目前还存在很多局限,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近年BACE1在AD中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以“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萎缩及神经细胞丢失”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疾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这类疾病包括十余种: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神经元病、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路易体痴呆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早期对患者日常生活并无大的影响,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等到影响患者工作或生活时大多发展到了疾病中晚期,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阶段.加之,这类疾病的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更多的研究由对疾病的治疗开始转向对疾病早期的识别,来达到减缓或逆转该类疾病对脑功能的损害.近几年,有研究认为许多变性病变患者在这些疾病早期就存在嗅觉缺失症状,嗅觉障碍出现在该类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被看做是退行性疾病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28.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综合征[1-2].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0年以上的病例,TD年发生率高达50%,具有明显的致残性和不可逆性[3].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和流行率似乎相对稳定[4].  相似文献   
29.
通过咬肌神经实现面神经修复正逐渐获得认可,其多功能性用途,解剖位置临近面神经,相对容易分离,运动神经冲动输入高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使其成为多种不同面神经修复手术的极佳选择。理解咬肌神经不同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对从事面神经修复的外科医生来讲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易并发多种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当糖尿病与抑郁共病时,会使疾病治疗难度增加,致残率升高,特别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的现象非常常见。本文总结了老年糖尿病共病抑郁的现状、潜在机制、临床表现及糖尿病共病抑郁的最佳治疗策略,为老年糖尿病共病抑郁的医疗管理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