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7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250篇
耳鼻咽喉   230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129篇
基础医学   1762篇
口腔科学   339篇
临床医学   1982篇
内科学   2003篇
皮肤病学   95篇
神经病学   1604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862篇
综合类   2648篇
预防医学   427篇
眼科学   258篇
药学   1110篇
  11篇
中国医学   509篇
肿瘤学   21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975篇
  2013年   928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982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774篇
  2007年   783篇
  2006年   678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92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30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24篇
  1973年   37篇
  197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对腰部疼痛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80例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致腰部疼痛的患者,采用铍针松解治疗。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80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1~12个月的随访治愈205例,显效65例,好转95例,无效15例。结论铍针治疗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安全、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全麻、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胆道手术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胆道手术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即硬膜外组(E组n=30),全麻组(T组,n=20),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T组,n=20),监测并记录麻醉过程中的HR、MAPs、PO2的变化。结果:E组:麻醉后20min,HR、MAP明显下降,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组:麻醉后各时间点上HR、MAP显著性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E+T组:麻醉前后,HR、MAP平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MAP、HR,T组与E、E+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2,E组与T组、E+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更适合于胆道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对椎间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椎间关节阻滞相比较,以探讨其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椎间关节阻滞;B组采用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史阻滞。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B组疗效明显好于A组(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对椎间关节综合征都有良好疗效,而椎间关节阻滞复合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H IE新生大鼠模型,给予腹腔注射NGF后,通过组织学观察、分光光度法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对比观察NGF对H IE模型鼠脑组织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凋亡细胞数的影响。结果NGF组MDA、NO含量及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的测定值;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的测定值。结论NGF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生成,阻断NO的异常代谢,降低细胞凋亡数,对H IE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药物引起房室传导阻滞22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大华  杨继章  张国忠 《中国药房》2006,17(15):1169-1170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0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226例药物引起的AVB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VB可出现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或用药3mo后;引起AVB的药物种类以循环系统药、植物神经系统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为主,其中以双嘧达莫引起的最多(33例,14·6%),其次是普罗帕酮(25例,11·06%)。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AVB,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96.
The effects of metabolic fragments of [Arg8]-vasopressin (AVP), [pGlu4, Cyt6]AVP (AVP4–9), and desglycinamide-[pGlu4, Cyt6]AVP (AVP4–8) on the growth of hippocampal neurons in cul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AVP. AVP4–9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ilopodial length following 96 h of exposure at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300 nM. AVP4–9 was more potent than AVP. AVP4–8 also induced an increase in filopodial length, but this effect was less than that of AVP. The selective V1 agonist [Phe2, Ile3, Orn8]-vasopressin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ilopodial length, whereas the selective V2 agonist [deamino-Cys1, -Arg8]-vasopressin showed no such effect. OPC-21268, a vasopressin V1 antagonist, blocked AVP and AVP fragment-induced increases in filopodial length. However, the V2 antagonist OPC-31260 showed no such effect. A23187, a representative Ca ionophore, also increased filopodial length, and the A23187-induced increase in filopodial length was potentiated by AVP and AVP fragme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VP4–9 and AVP4–8 increased filopodial length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by activating V1 receptors. Both phenomena induced by AVP4–9 and AVP4–8 were associated with intracellular calcium mobilization.  相似文献   
997.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进行分娩镇痛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试验组)无产科并发症和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分为自然临产组120例,缩宫素引产组80例;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当,未实施分娩镇痛者200例也分别与镇痛组配为对照组,试验组在活跃初期使用小剂量低浓度麻醉药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给药,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镇痛效果以及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性状的影响,并与200例对照组产妇相比较。结果试验组镇痛效果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此镇痛方式快速有效,不良反应少,能使活跃期明显加速,第二产程缩短;两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此镇痛方式快速有效,不良反应少,能使活跃期明显加速,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择80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0)和硬膜外麻醉(B,n=40)两组,分别施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A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两点分别给予0.4%罗比卡因0.3 ml/kg(坐骨神经)、0.5 ml/kg(腰丛);B组则选择L 2~3或L 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予0.75%罗比卡因0.3 ml/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升压药的用量、术中输液量、尿潴留发生率等并记录病人麻醉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后的血压均显著下降,B组病人在麻醉后15 min、30 min的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1),随后60 min及90 min的DBP仍明显低于A组(P<0.05);手术期间B组的晶体输入量(1425±361)ml明显高于A组(1010±329)ml(P<0.01).曾用麻黄碱针的病人B组(16例)显著多于A组(1例)(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11/40例)显著高于A组(0/40例)(P<0.01).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老年病人行下肢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方法及生物学特征,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及利用其实验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取健康儿童骨髓离心初步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在α-MEM培养基中进行无分化培养12代进一步纯化扩增,加入预诱导液、诱导液进行定向诱导分化,逐日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神经丝蛋白β-tublin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定性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并采用RT-PCR技术对不同时段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 B(neurotroph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B,Trk B)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用上述两种技术手段,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验证和初步探索BSMCs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组织样细胞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过7d体外诱导,大约有35%的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形态逐步发生变化并最终形成神经样的细胞,在诱导后30min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nestin抗原、7d时分别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β-tublinⅢ抗原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抗原。RT-PCR检测结果也表明,被诱导后5.5h在mRNA水平表达nestin,在6d时消失;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B mRNA在诱导5.5h、6d时均表达。结论经离心及12代传代初步分离纯化的儿童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合适的诱导剂作用下体外可定向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或探索治疗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提供基础和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临床使用的神经导管,该导管能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且方便局部用药,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成3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组(A组,10只)、改良PLGA导管组(B组,10只),对照组(C组,2只);右侧动眼神经制成4 mm缺损,A、B两组分别用PLGA导管、改良PLGA导管修复,同时局部给予生理盐水模拟给药,并记录修复神经所需时间;C组不修复。术后定期观察瞳孔对光和眼球运动,术后14周观察再生动眼神经的大体情况,并用光镜、电镜观察,测量神经纤维的数目、直径。结果术后14周时,A、B两组分别有6,7只猫动眼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神经连续性恢复,光镜及电镜证实神经再生成功,轴突图像分析显示两组平均轴突直径及轴突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神经功能及连续性无恢复。结论改良PLGA导管和PLGA导管均能有效修复猫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改良PLGA导管操作更简单,制作材料更容易获得,更接近临床应用,方便局部应用药物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