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8篇
  免费   1116篇
  国内免费   523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1285篇
口腔科学   351篇
临床医学   497篇
内科学   769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97篇
综合类   133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87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5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269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从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9月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2例。全部患者都有腰痛和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及麻木。结果 获得随访 65例 ,随访时间最长 2 6个月 ,最短 6个月 ,平均 13个月 ,按Nakai标准评定治疗优良率为 93 .8%。结论 小切口椎盘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具有适应证较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手术优良率高、后期并发症少、不损害脊柱稳定性等优点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有效和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技术及指征,并总结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5月,应用LISS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部骨折12例。骨折采用AO分类法,其中转子间骨折5例:31-A2.2型2例,31-A2.3型2例,31-A3.3型1例;转子下骨折7例:32-A3.1型1例,32-B1.1型3例,32-B2.1型1例,32-B3.1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观察有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肺疾患、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术后1、2、3、6、12个月时常规随访。结果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 min;出血量50~400 mL,平均142 mL,术后住院时间6~15 d,平均9.3 d。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心肺疾患、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12例均获得3~14个月(平均7.2个月)随访。10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时达到临床愈合,1例假体周围骨折术后4个月、1例病理性骨折术后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无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切出、内固定失败及股骨头坏死。结论微创反向使用股骨LISS从生物力学和解剖结构上都能满足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要求,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合并内科疾病、骨质疏松较重的转子间骨折及复杂的股骨近端骨折。熟练掌握间接复位技术,正确放置A孔导针,避免过早负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以液体稀释法比较了自制与进口十六烷基吡啶作用于4种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实验结果,经t检验证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自制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药效质量可靠。并就控制接种菌量及杀菌机理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本文将小鼠宫颈癌腹水瘤u_(14)和经本教研室活体筛选出的倾向于肺转移的u_(14)A-P_(11)和倾向于淋巴转移的u_(14)-AL_(10)两亚株,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的体内方法和与经胰酶不同处理的BALB/C小鼠腹膜组织共同培养的体外方法,对三种瘤细胞的侵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三种瘤细胞体内转移倾向的差异与其对鸡胚绒毛尿囊膜基质和小鼠腹膜基质的侵袭能力成正相关,表明瘤细胞转移的器官倾向性与瘤细胞的侵袭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人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的表达水平,探讨MTA1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细胞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MG-63骨肉瘤细胞高低转移株MTA1的表达情况,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两株MG-6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用脂质体介导的MTA1基因转染MG-63低转移株细胞,通过 RT-PCR检测MTA1的表达;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TA1在MG-63低转移细胞株中表达水平低(1.32),在高转移细胞株中表达水平高(6.27,P<0.05);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显示MG-63高转移株细胞体外侵袭力强,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为(46.3±2.4)%,低转移株细胞体外侵袭力较弱,其穿膜细胞相对百分率(12.6± 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TA1基因后,低转移细胞株转移潜能较未转染细胞明显增高。结论 MTA1与人骨肉瘤细胞转移潜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2001~2003年淋病奈瑟菌(NG)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对742株NG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检测β内酰胺酶菌株。用碱裂解方法抽提质粒。结果742株NG检出产青霉素酶菌(PPNG)342株(46.09%);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TRNG)166株(22.37%);耐环丙沙星718株(96.77%);耐大观霉素1株;未发现对头孢曲松耐药菌株;超过20%的菌株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对35株菌株作了质粒分型,含耐药质粒检出率97%,分别带有5.4和7.4kb耐药性质粒。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3种药物分别有较高比例的耐药率。上海地区治疗淋病应首选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37.
原发性细胞癌伴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复习134例HCC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微血管侵犯与HCC病人临床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134例HCC中46例(34.3%)有微血管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3cm、包膜缺失、组织分化恶性程度高、血清AFP阳性(〉20ng/ml)与微血管侵犯显著相关(P〈0.05),而病人年龄、性别、肝炎病毒感染、是否合并肝硬化、组织学类型与微血管侵犯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微血管侵犯与HCC大体卫星结节的形成成显著相关(P=0.001)。结论微血管侵犯是HCC的常见恶性事件,肿瘤体积〉3cm、包膜缺失、组织分化恶性程度高、血清AFP阳性是微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薄层斜轴位扫描在判断子宫恶性肿瘤宫颈浸润范围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比较普通轴位、旁矢状位及薄层斜轴位T2WI 3种扫描方法对判断子宫恶性肿瘤宫颈浸润范围的准确性. 结果 普通轴位、旁矢状位和薄层斜轴位T2WI判断宫颈病变浸润范围的准确性分别为77.36%、60.38%和92.45%.普通轴位与旁矢状位相比(χ2=3.56,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薄层斜轴位与旁矢状位比较(χ2=15.13,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薄层斜轴位与普通轴位比较(χ2=4.71,P<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宫颈病变浸润程度和范围的准确评价,薄层斜轴位扫描是一种非常必要而且有用的方法,应在常规轴位扫描的基础上加扫薄层斜轴位,提高宫颈病变浸润程度和范围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9.
员晋  兰海  李开南  赵平  张进军 《四川医学》2010,31(10):1480-148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5年5月~2009年12月髌骨骨折的29例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27例完成微创手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min。均获得12个月随访,髌骨骨折均愈合,未形成髌骨关节面"阶梯",无内固定断裂,关节功能优。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髌前"8"字张力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内固定可靠,术中能直观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0.
The Boyden chamber assay is widely used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 of the invasive capacity of cells. However, results can b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if certain precautions are not taken. Using the Boyden chamber assay we investigated in vitro the invasive potential of a variety of human gynecological tumor cell lines to degrade and migrate through the artificial basement membrane matrix Matrigel. However, in the absence of this Matrigel layer larg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bility of cells to adhere to, migrate through and attach to the lower side of the filter membranes. These differences were influenced by cell density, degree of directional locomo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filter pores. To adjust for these influences (which are not directly correlated to the capacity of cells to traverse the Matrigel layer), invasion results were corrected for the ability of cells to migrate through the filter membrane. In addition, the invasion of MDA-MB-231 cells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to compensate for variations in the Matrigel layer between different experiments. Overall, in our experimental set up, the five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were the most invasive (mean invasion ± SEM relative to MDA-MB-231 invasion: 104.7 ± 6.1%), the five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s the least invasive (60.2 ± 2.2%) and the six human endometrial cancer cell lines showed an intermediate capacity (79.1 ± 3.5%). In conclusion, the Boyden chamber assay can be used reliably for studying the invasive potential of cells in vitro, if the ability of the cells to migrate through the filter is taken into account, and a reference cell line is included to enable comparison of the data obtained from independently performed experiments on different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