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3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79篇
耳鼻咽喉   162篇
儿科学   312篇
妇产科学   741篇
基础医学   375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67篇
内科学   447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303篇
综合类   791篇
预防医学   652篇
眼科学   202篇
药学   38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妊娠糖尿病(GDM)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5年6月期间GDM患者45例和正常妊娠组40例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中各种病理妊娠的发生率、手术产率以及各种胎婴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GDM及控制血糖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性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囊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囊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囊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囊间质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8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绒毛膜上皮癌的治愈率是78%。97例侵蚀性葡萄胎的治愈率是90%。结论化学药物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4.
糖尿病合并妊娠83例母婴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妊娠者血糖控制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两组比较母婴并发症。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34.36%,酮症酸中毒(DKA)为21.86%,胎儿宫内窘迫为28.13%,胎膜早破为50.00%,其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应用饮食疗法 人胰岛素治疗 运动锻炼 孕期管理及深入糖尿病知识教育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妊娠结局。结论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对减少母婴并发症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对常规体外受精(IVF-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受精、胚胎发育、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7例IVF-ET及ICSI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将其分为4组,A组:IVF-ET伴AsAb阳性,36例;B组:ICSI伴AsAb阳性,25例;C组:IVF-ET,AsAb阴性,413例;D组:ICSI,AsAb阴性,163例,分析各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A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显著低于C组和D组;B组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存在不但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同样也影响胚胎的发育及种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可提高受精率,但对提高胚胎质量及妊娠率无意义。  相似文献   
7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2年至2002年间11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经验。结果:112例孕妇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7例,占24.1%;子痫前期44例,占39.3%;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40例,占34.8%;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占0.89%。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85例。产后出血13例,产褥感染1例。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如无产科指征,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50×109/L时,在血源充足时行剖宫产。不主张采用侵入性检查方法确定胎儿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77.
围生因素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因素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81例早产儿围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MD有关的因素,列出回归方程,然后对其进行率的比较及卡方检验。结果HMD危险因素的主效应模型是logit(p)=6.254-0.204胎龄-1.556出生体重 0.834窒息/宫内窘迫 1.635胎膜早破。对于有围生期合并症的早产儿,其胎龄越小,HMD发病率越高。结论30周以下早产儿HMD发病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关系密切,而30周以上早产儿HMD发病除与胎龄、出生体重有关外,还与围生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1829年Astley Cooper首次报道乳腺结核病例。1860年Lan—Ceraux首先以病理检查诊断此病。1868年Culaeo从患者脓液中分离出结核杆菌并动物接种成功。乳腺结核为乳腺组织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见于南非和印度,约占乳腺疾病的4.5%,国内报道为2.8%,欧美乳腺结核发病率为0.5%-1.0%。由于其在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局限,误诊率可为57%-80%,因此其诊断与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分析。方法:对32例PCOS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D和胰岛素测定,在OGTT4项检测值中2项以上异常者诊断为GDM;1项异常者诊断为糖耐量低减(IG-GT)。结果:32例PCOS患者经OGTF试验有11例符合GDM诊断,占34.4%,8例符合IGGT诊断,占25.0%。28例对照组有2例符合GDM诊断,占7.1%,1例符合IGGT诊断,占3.6%。PCOS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是发生GDM和IGGT的高危人群,对相应患者应加强预防性监控。  相似文献   
80.
The small intestine is the major site of drug absorption. Some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have evoked the concept of “absorption window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re there specific regions where drug absorp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s? To investigate this question, we used an everted gut sac method to study the permeability of drugs and markers every 3–4 cm down the entire small intestine in rat. These markers were chosen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drugs cross the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paracellular and transcellular passive diffusion, via influx transporters, and a drug (digoxin) that is effluxed from cells by P-glycoprotein (P-gp). The passive diffusion and influx transporter markers gave similar profiles with a plateau of permeability along the jejunum, and with the exception of L-Dopa, lower permeability in the ileum. Digoxin showed a linear decrease in the profile from the proximal jejunum to the ileum. Permeability in the duodenum was two to three times lower than the jejunum for all compounds. There were no narrow specific regions of high permeability and so the concept of discrete “absorption windows” along the small intestine as suggested from som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may be related to other effects such as pH and/or solu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