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90篇
  免费   3812篇
  国内免费   359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2497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7422篇
内科学   9316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33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9篇
外科学   7210篇
综合类   18616篇
预防医学   3154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5894篇
  103篇
中国医学   4323篇
肿瘤学   7163篇
  2024年   463篇
  2023年   1552篇
  2022年   1454篇
  2021年   1979篇
  2020年   1562篇
  2019年   1811篇
  2018年   875篇
  2017年   1571篇
  2016年   1692篇
  2015年   1715篇
  2014年   2672篇
  2013年   2704篇
  2012年   3606篇
  2011年   3718篇
  2010年   3385篇
  2009年   3487篇
  2008年   3805篇
  2007年   3479篇
  2006年   3240篇
  2005年   3568篇
  2004年   2994篇
  2003年   2929篇
  2002年   2643篇
  2001年   2478篇
  2000年   1914篇
  1999年   1643篇
  1998年   1243篇
  1997年   1018篇
  1996年   1055篇
  1995年   806篇
  1994年   560篇
  1993年   372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348篇
  1990年   396篇
  1989年   365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HCCA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近期克隆的新基因HCCA1与肝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分析HCCA1 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应用制备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5例HCC患者在其癌组织中HCCA1 mRNA表达的检出率为90.8%(59/65),其中91.5%(54/59)患者HCCA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有13.8%(9/65)患者在癌旁组织中检测到较弱的HCCA1 mRNA的表达,86.2%(56/65)患者在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HCCA1 mRNA的,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HCCA1 mRNA在Ⅲ-Ⅳ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有门脉癌栓形成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癌栓形成者。免疫组织化学在蛋白水平上证实HCCA1在肝癌中的高表达。结论 HCCA1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可能在肝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及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三氧化二砷 (arsenictrioxide)可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 ,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那么三氧化二砷对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又如何呢 ?本实验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株的作用 ,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肝癌细胞株BEL 740 2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周传农教授、王德昌教授惠赠 ,HLE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智雄博士惠赠。RPMI16 40培养基、小牛血清、琼脂糖购自GIBCOBRL公司 ,分子量标记DNA/HindIII和DNA/HaeIII ,蛋白酶…  相似文献   
993.
热休克蛋白gp96的纯化及其对荷肝癌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威  曹春霞  潘承恩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528-1529
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肿瘤的治愈率很难得到突破。疫苗能充分调动全身的免疫细胞及 /或免疫分子 ,发挥抗肿瘤效应 ,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热休克蛋白 (HSP)具有抗肿瘤作用[2 ] ,我们用蛋白层析法及Western 印迹法分离并鉴定小鼠肝癌细胞H2 2 的gp96 ,并以gp96免疫治疗Balb/c小鼠 ,观察其抗肿瘤效应。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1)主要试剂及仪器 :CD4 PE单抗、CD8 PE单抗、γ干扰素 (IFN γ) 荧光素异硫氰酸脂 (FITC)单抗、白细胞介素 (IL 10 ) FIT…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前、后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变化。方法:C地38例病理诊断原发性肝癌,并接受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的患者。分别治疗前及治疗后17d,超声导引下经皮用18G组织切割针于病灶及其周边肝组织取活检标本,取出的组织标本石蜡包埋,采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 、CD56^ 、CD68^ 细胞及T淋巴细胞表面Fas配体;并在光镜下观察,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治疗前后、后阳性细胞直径、阳性细胞占单位面积百分比、T淋巴细胞Fas-L阳性表达率及治疗前后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变化。结果:治疗前肿瘤内仅有少量免疫细胞浸润,多数浸润的CD3^ 和CD56^ 细胞最大径小于10μm,CD68^ 细胞最大径小于18μm。治疗后病灶内浸润的CD3^ 、CD56^ 和CD68^ 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同治疗前相比CD3^ 细胞和CD56^ 细胞t和P值分别为3.48,-4.76和0.025,0.000,巨噬细胞t和P值分别为-2.46和0.028)。最大径大于10μm的CD3^ 和CD56^ 细胞分别由治疗前的10.4%和20.1%增至24.9%和30.2%,最大径大于18μm的CD68^ 细胞由10.2%增至33.4%。T淋巴细胞Fas-L阳性率由治疗前的7.2%增高至20.1%(P<0.01,巨噬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T淋巴细胞内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提高局部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为克了生新的肝细胞(HCC)相关肿瘤抑制基因的供位点依据。方法 使用4号染色体的12个微卫星DNA多态性标志,分析了48例原发性HCC的杂合子丢失(LOH)。结果 44%(21/48)和63%3(30/48)的肿瘤组织中至少有1个位点的LOH分别发生在4p和4q。丢失图排列鉴定了两个独立的共同丢失片段(CDR)。第1个定位在4q22-q25的CDR位于D4S392和D4S1625位点之间;第2个定位在4q27-q31的CDR位于D4S1625和D4S1652位点之间。结论 至少有两个肿瘤抑制位点存在于4q.  相似文献   
99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CC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淮南地区92例肝癌、117例肝硬化和100例肝癌切 除的肝组织标本进行HCV-RNA检测,并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其中89例HCV-RNA阳性血清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结果:肝癌组HCV感染率29.3%,肝硬化组HCV感染率26.5%,肝组织标本组HCV感染率31.0%;各组均以HCVⅡ型为(65.2%),HCVⅢ型次之(31.5%)。结论:淮南地区肝癌的诱发与HCV感染密切相关,HCVⅡ型在本地区HCV相关性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足叶乙苷(VP-16)及三苯氧胺(TAM)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对失去手术及介入治疗机会的40例晚期肝癌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VP-1650mg,每日1次及TAM20mg,每日2次,两药均应用14天,休息14天,为1周期。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保肝等姑息性治疗。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1%和0%(P<0.05)。观察组有效者中位生存10.8个月,进展者中位生存3.5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3.0个月。观察组有效者生存质量及KS评分均明显提高,主要毒副反应是脱发、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为轻度。结论:长期口服VP-16及TAM治疗晚期肝癌具有一定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99.
肝癌相关性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清肝癌相关性GPDA同工酶分离检测条件,提高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分离血清肝癌相关性GPDA同工酶电泳体系的凝胶浓度及梯度、缓冲液的pH及离子强度、电泳的环境温度、标本 用量以及呈色条件等进行了逐项摸索,建立了稳定且分离效果好的GPDA同工酶检测方法。结果:采用三层阶段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体系将血清GPDA分为肝癌相关性的快带(GPDA-F)和相关性的慢带(GPDA-S),肝癌相关性GPDA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肝癌相关性血清GPDA检测法稳定可靠、敏感,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早期肝癌中端粒酶基因蛋白(hTRT)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在20例早期肝癌中用原位杂交检测hTRT基因,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hTRT阳性信号检出率80.0%,PCNA强阳性率为55.0%;癌中hTRT阳性信号、PCNA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5);癌不则分化组中PC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癌中hTRT阳性信号分布有模型和浆型两种形式,其分布形式、 信号强度均与PCNA阳性强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肝癌发生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端粒酶活化是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是肝细胞增生和恶性转化所必需,其检出结果对鉴别肿瘤恶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