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6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37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26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9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化脓性脑膜脑炎是临床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往往以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者多见,而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忒菌感染者并不多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皮肌炎并发李斯忒菌感染性脑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R5的表达,探讨TRAIL及其受体在PM/DM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4例PM/DM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TRAIL及其受体DR4、DR5的表达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结果:PM/DM组的m TRAIL、DR4、DR5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不同浓度TRAIL(0,5,10,50,100ng/ml)刺激淋巴细胞24h后,检测其凋亡率,PM/DM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63±8.79,33.04±12.31,42.42±10.72,80.74±14.52,69.9±16.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凋亡率(%):18.72±12.48,23.23±17.00,24.69±9.15,26.64±13.28,20.32±11.07。结论:TRAIL及其受体DR4、DR5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阳性率增高,提示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55-1056
收治的257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根据DM/PM是否合并肿瘤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22例)。比较合并肿瘤与非合并肿瘤的特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其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伴肿瘤的类型。指标主要以血沉(ESR)、血清肌酸激酶(CPK)为主。对皮肌炎、多发性疾病合并肿瘤呈现出来的特点和关联因素开展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而言,应当进行仔细检查,保持高度警惕性,尽可能避免合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5.
王樱姿  刘丰 《新医学》2015,(3):202-204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并且可伴发恶性肿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其中40%的患者可有结外表现。皮肌炎伴发DLBCL的报道少见,该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66.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主要累及横纹肌的非化脓性弥漫性炎症性肌病,分为多发性肌炎(PM)、典型的皮肌炎(DM)、无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ly 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CADM)。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清特异性抗体可作为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收治的患者因发热和胸部CT扫描显示肺部阴影,由天津市滨海新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诊断为肺结核而转诊至天津市海河医院。经过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无肌病性皮肌炎。现将诊治过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幼年皮肌炎的发病原因、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35例幼年皮肌炎的临床特点、病理、实验室检查、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幼年皮肌炎合并肿瘤及引起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少见.治疗首选激素,疗效明显.对于病情控制不理想或泼尼松减量困难的病例,可加用免疫抑制剂.4例重者加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等.35例患儿中25例痊愈,10例有效,后者经维持治疗,最终停药.一般用药时间为2~3年或更长.8例患儿在停药后1~4年病情反复,再给予治疗,仍有效.本组患儿酶学指标在治疗3~5周后降低或正常,肌力在1~6个月(平均2.6个月)恢复,肌力恢复从4~5级需1.5~3个月,从3~5级需6~12个月.结论 幼年皮肌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伴发皮肤病的恶性肿瘤的警惕和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诊治的2例分别以红皮病和皮肌炎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因皮肤病人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伴发皮肤病。结论伴肿瘤性皮肤病可以看做是内脏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该类患者需要通过肿瘤标志物、胃镜、PET/CT等检查以排除内脏肿瘤。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幼年皮肌炎患儿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幼年皮肌炎患儿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患儿幼年皮肌炎治疗、抗感染治疗进行疗效监护,并监护患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感染情况,根据患儿病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建议。结果与结论患儿病情稳定,皮肌炎治疗有效,抗感染治疗有效,等渗脱水、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得到纠正,肝肾功能损害没有进一步加重。临床药师参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为医护和患儿提供药学服务,促进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0.
1 病例 患者,男,47岁。因关节疼痛、发热、咳嗽2月,气促15天于2001年9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小关节疼,后至腕关节、肩关节,痛致握物无力,鼻根两侧出现红斑,2天后感全身疼痛,在当地行“封闭”治疗,疼痛缓解,半月后疼痛如前,出现下蹲后站起困难,给予口服中药,静滴青霉素、地塞米松5天,症状好转,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