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54篇
内科学   53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3篇
综合类   1481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38篇
  2篇
中国医学   286篇
肿瘤学   26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经络-脏腑相关是其核心。本文以心包经内关-心脏相关为主题,应用现代电生理学技术,外周与中枢相结合,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证明电针“内关”可纠正缺血心肌电紊乱现象;双向调整急性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孤束核、下丘脑后区基本活动过程的变化。提示这2个结构是内关-心脏相关联系的重要中枢环节。赋予经络-脏腑相关理论新的实验佐证,为临床针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2.
43.
44.
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自 1996年至今采用自体心包片行三尖瓣瓣叶加宽或修补方法 ,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1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年龄 14~ 5 6岁 ,平均(37 1± 12 5 )岁。风湿性三尖瓣病变 11例 ,均有三尖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 ,其中 9例以关闭不全为主 ,合并二尖瓣病变 5例 ,合并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 6例 ;感染性三尖瓣病变 3例 ,均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静止期 ) ,其中 2例合并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1例合并佛氏窦瘤破裂 ,2例为隔瓣叶病变 ,1例为前瓣叶病变 ,2例有三尖瓣关闭不全 ;瓣膜粘液瘤变 1…  相似文献   
45.
临床上引起心包积液的原因很多,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既可减少心包积液量,改善症状,又可对积液的性质进行检查,提高诊断质量,但传统方法的心包穿刺术风险较大,其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11.4%~20%。然而,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心包积液中的定位指导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这种危险性得到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经胸腔、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出现恶性胸腔、心包积液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共13例(10例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经持续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后,向胸腔、心包内依次注入紫杉醇和顺铂,治疗1个月后,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1例。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经胸腔、心包内注入治疗恶性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19岁。因左胸部被刀刺伤2h 于1991年6月28日16时急诊入院。伤后感胸闷、气急、头昏、出冷汗,无昏迷。入院查 T36.7℃,P120次,R36次,BP 8/6 kPa。神清,呼吸浅快,面色苍白,四肢冷湿,颈静脉怒张,气管偏右,左第七肋间锁骨中线内外2cm 各有1.5cm 创口,边缘整齐,咳嗽时有气体及血液溢出。左胸叩诊浊,呼吸音低,  相似文献   
48.
细管心包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附17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细管心包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恶性心包腔积液患采取16Ga(管径1.7mm)ARROW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及留置引流,每天引流不超过500ml,然后心包腔注入药物(DDP60mg或HCTP2mg或白介素Ⅱ30万单位),并以10u/ml肝素封管,嘱患变换体位。每天或隔天继续放液,待24小时内引流量不超过50ml时拔管。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82.3%。不良反应主要有:胸痛1例,发热1例,均无需治疗。2例出现管腔堵塞,经生理盐水冲洗或导丝介入后通畅。无心律失常、出血、气胸、感染、导管脱落、心包缩窄。结论:细管心包腔闭式引流具有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等优点,可以作为恶性心包积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9.
50.
患者,女34岁.双膝关节隐痛,受凉后加重,伴嗜睡,少言,懒散6年余,面部浮肿4年入院.查体:体温354℃~36.2℃,脉搏52次/分,血压80/50 mmHg,神志清,嗜睡,懒言,反应迟钝,甲状腺Ⅰ度肿大,面部浮肿,全身皮肤干燥,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52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