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63篇
  免费   856篇
  国内免费   940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0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285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3529篇
内科学   1098篇
皮肤病学   398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11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467篇
综合类   7308篇
预防医学   1219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2922篇
  47篇
中国医学   2021篇
肿瘤学   254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753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976篇
  2014年   1580篇
  2013年   1674篇
  2012年   1956篇
  2011年   2018篇
  2010年   1887篇
  2009年   1803篇
  2008年   1863篇
  2007年   1496篇
  2006年   1422篇
  2005年   1428篇
  2004年   1110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544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30例双颌前突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进行拔牙治疗.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 上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6.5 mm,上唇突点平均内收3.8 mm,下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5.8 mm,下唇突点平均内收5.6 mm,上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21 mm,下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67 mm,鼻唇角由治疗前的平均86.7°变为平均103.7°.上下前牙切端移动距离、上下唇突距、鼻唇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有效地内收上下前牙,从而有效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67例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1例)和后外侧入路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外展角,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和后伸角,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脱位发生率.结果 前外侧入路组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 20°,外展角为30°~40°;后外侧入路组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外展角为35°~45°.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110°±11°比100°±10°)和最大后伸角(15°±4°比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89±11)分比(88±12)分]和髋关节脱位发生率[3.2%(1/31)比5.5%(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要求,前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入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前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经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后的稳定性,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的8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包括颅底骨-T1椎体),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制成寰枢关节不稳损伤模型,每个标本分别行正常标本、寰枢关节不稳标本、前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及后路双侧C1、2关节突螺钉固定标本行三维运动范围测定。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三维运动范围均明显小于损伤组及完好组,前路经1、2、关节突螺钉和后路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昵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后明显提高椎体三维稳定性,是临床上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后韧带止点撕脱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26例三踝骨折中下胫腓后韧带止点撕脱后踝骨折,先行内、外踝骨折内固定,再行后踝骨折固定。结果本组均获平均15(10~24)个月随访,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随访X线片未见内固定失败、断裂。踝关节骨折均于术后3~4个月愈合,平均3.5个月。结论后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后韧带止点撕脱后踝骨折操作方便、复位精确、固定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横形髋臼骨折模型进行前柱、后柱、双柱3种螺钉内固定置入方法静力有限元分析比较,为临床选择更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骨盆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用Mimcs 10.0分割出右侧髋骨点云图数据,再用Solidworks 2010制作成实体和模拟髋臼横形骨折,进行前后柱螺钉内固定,将各项零件组装成手术装配体模型,直接导入Ansys 12.1进行无骨折和3种内固定方法分别进行位移和应力2项静力分析。结果通过位移和应力云图分析与比较后发现,采用双柱螺钉内固定总位移最小,髋臼部应力分布与无骨折模型相似,应力集中在前柱螺钉上。单柱固定位移均有增大和螺钉部应力集中表现,后柱固定髋臼位移和螺钉应力集中均小于前柱固定。结论横形髋臼骨折双柱固定优于单柱固定,后柱固定优于前柱固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和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53例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25例(Endobutton组),螺钉内固定28例(螺钉组),比较两组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及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间术前、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TBCS、TB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button组AOFAS评分优良率92.0%,螺钉组AO-FAS评分优良率89.3%,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允许早期负重,不需常规取出,其治疗效果与传统的螺钉固定方式相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19例,观察切口、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术后按Letenneu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9例获得随访12~2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功能恢复情况按Letenneur膝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21%。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临床疗效满意,适合于所有类型的Hoffa骨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Gamma 3钉)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高龄(年龄大于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4例采用Gamma 3钉内固定(Gamma 3钉组),38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肌酸激酶、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Gamma 3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含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3钉组术后1周、6个月Harris评分较DHS组高,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ma 3钉较DHS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短期恢复快的优点。两种内固定术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32例(A组),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28例(B组)。通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颈枕区疼痛缓解,JOA评分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JOA评分,颈枕区疼痛缓解WAS评分)和植骨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有3例术后出现颈枕区疼痛加重。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露范围小,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少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应优先考虑椎弓根螺钉技术,而侧块螺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凝酶术前给药对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出血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研究.择期全麻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年龄60岁~75岁,体重45 kg ~75 kg.术前1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4 000单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注射用血凝酶组(H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切皮前10 min,H组静脉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单位(5ml生理盐水稀释),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记录术毕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术后第5d通过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结果 C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分别为(629±97) ml和(273±87) ml,H组分别为(312±79) ml和(213±74) ml.与C组比较,H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毕、术后24h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积压分别减少(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毕及术后24 h凝血常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3%和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术前给药能减少低分子肝素抗凝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并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