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26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176篇
  4篇
中国医学   9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乳果糖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肠道环境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4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n =2 4 )、治疗组 (n =12 )和正常组 (n =6 )。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治疗组大鼠高脂饮食 8周后以乳果糖治疗。正常组大鼠以正常饲料喂养。实验 8周处死 12只模型组大鼠 ,16周处死模型组剩余大鼠和治疗组、正常组大鼠。测定血清转氨酶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16周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 ,肝脏表现为脂肪性肝炎 ,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明显下降 ,接近正常组水平 ,肝组织炎症活动计数也明显下降 (5 .83± 2 .0 2比 3.6 3± 0 .6 4 ) ,但仍显著高于 8周模型组大鼠水平 (3.6 3± 0 .6 4比 1.98± 0 .90 )。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无显著变化。结论 乳果糖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炎症损伤 ,但不能完全阻止炎症的进展 ,提示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等肠道环境的改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腹腔内压(IAP)及胃肠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选的56例患者并被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益生菌联合乳果糖,持续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未使用益生菌及乳果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通过膀胱测压法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天的IAP,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腹腔高压(IAH)、腹腔间隔综合征(ACS)、胃肠功能障碍及死亡例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I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6±1.63)mmHg vs(3.63±1.58) mmHg,t=0.44,P=0.63],两组术后IA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后第3、4天达最高点,术后第1天两组H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7±2.22)mmHg vs (11.58±2.76)mmHg,t=1.62,P=0.11],术后第2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5天的t值分别为2.24、2.47、4.23、4.92,P值分别为0.04、0.02、0.00、0.00);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t=2.36,P=0.03)、ICU停留时间(t=3.87,P=0.00)及术后住院时间(t=2.76, 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IAH发生率(14.28%vs 39.28%,χ2=4.46, P=0.04)、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7.14%vs 28.57%,χ2=4.38,P=0.0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瓣膜病术后早期联合使用益生菌和乳果糖可有效降低IAP,改善胃肠功能,降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利动(66.7%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肝硬化并发C型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经济状况及自身意愿,将肝硬化并发C型肝性脑病的住院患者78例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9),治疗组给予利动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利福昔明加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h、14d按照国外广泛使用的简易肝性脑病严重程度评分表(CHESS)进行程度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h、14d两组CHESS评分均下降治疗组:(5.8±3.1)vs(2.1±2.0),P〈0.05;对照组:(5.9±3.0)vs(3.6±2.5),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动可明显改善肝性脑病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疗效优于利福昔明加常规治疗,并可改善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观察乳果糖和前列腺素E1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肾功能保护的干预效应. 方法:将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治疗组、前列腺素E1治疗组、乳果糖和前列腺素E1合用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2例.分别于患者入院后1 d及术后1、2、3、7 d清晨6:00抽取外周静脉血,观察血中内毒素水平及肌酐(Cr)、尿素(urea)变化情况. 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药合用组患者血中内毒素、Cr、BUN水平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组患者血中内毒素水平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但Cr、BUN值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乳果糖、前列腺素E1均可以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中内毒素水平(P<0.01),对肾功能亦有保护作用;两种药物合用时其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6.
慢性重症肝炎是肝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症状为高黄疸、消化道中毒.特别是中毒性鼓肠,顽固难治,各种药物难以缓解.我们应用乳果糖溶液灌肠疗效显著.现将2003年住院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中,用乳果糖溶液灌肠治疗中毒性鼓肠120例中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乳果糖治疗对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峥  李瑜元 《广东医学》2003,24(9):934-936
目的 对亚临床肝性脑病 (SHE)患者进行乳果糖长短程治疗以比较其对SHE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经数字连接试验 (NCT) ,数字符号试验 (DST)和 (或 )诱发电位检查异常并配合治疗的SHE患者随机分配入对照组、乳果糖短程治疗组及长程治疗组中 ,每组各 2 0例。对照组仅给予VitBco治疗 2 4周 ,短程治疗组另再给予口服乳果糖治疗 8周 ,长程治疗组则另再给予口服乳果糖至 2 4周。分别在第 0 ,8,16,2 4周末作血氨、生存质量 (WHOQOL -BREF中国版 )检查并观察肝性脑病 (HE)发病率。结果 ①治疗后 3组间比较在生存质量的环境领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在血氨、生存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第 8周 ,长程、短程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血氨除外 ,P >0 0 5 ) ,长短程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第 16周 ,长程组均较对照组和短程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短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第 2 4周 ,长程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和短程组 (P <0 0 5 ) ,短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随访 2 4周 ,对照组、短程组、长程组肝性脑病累计发病率分别为 40 % ,3 0 % ,5 % ,长程组较对照组及短程组均有显著性降低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乳糖在硷性环境中,在特殊催化剂和保护剂存在下加热,使乳糖产生异构化而转变成乳果糖乳果糖的反应混合液,经特殊处理,制得纯度高的乳果糖糖浆,再制得乳果糖结晶(国内尚没有结晶产品)。经鉴定该品与国外同类产品一致.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乳果糖口服对急性肝损害的防治效果。发现:(1)乳果糖灌服可迅速减少正常大白鼠门脉血中的内毒素。(2)给用D-氨基半乳糖破坏肝脏,乳果糖做预防性及治疗性口服,可明显地保护肝细胞及减轻内毒素并减轻肝组织损害。(3)首创了一咱暴发性肝衰竭模型,用乳果糖口服可明显预防此种暴发性肝坏死之发生,(4)口服乳果糖可以减轻用四氯化碳引致的肝纤维化。(5)用Shwartman反应证明乳明糖对内毒的生物活性没有  相似文献   
50.
乳果糖溶液通便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乳果糖溶液的通便功能。方法采用双盲法将127例受试者按其便秘症状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样品组服用受试样品,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连续服用7d后,观察两组排便次数、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试食前后排便次数均为0.3次/d,排便状况积分均为1.7分/便次,粪便性状积分均为1.1分/便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食样品组试食前后排便次数分别为0.3次/d和0.7次/d,排便状况积分分别为1.7和0.5分/便次,粪便性状积分分别为1.1和0.4分/便次,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食后试食样品组与对照组的排便次数、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前后对照组和试食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乳果糖溶液对人体具有明显通便功能,且对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