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7篇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组(L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法分别给予每组患者相应药物,持续监测并记录给药前(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过脾曲时(T_2)、过肝曲时(T_3)以及镜检完成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观察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预给量、追加量、总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与T0时点相比,3组患者T1~T4时点MAP、HR均明显降低(P 0.05),与T1时点相比,P组T_2~T_4时点MAP、HR明显升高(P 0.05),3组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组和L组丙泊酚预给量、追加量和总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P 0.05);L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和P组(P 0.05);术后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虚弱VAS评分L组明显优于S组或P组(P 0.05);L组注射痛、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优于S组或P组(P 0.05),3组患者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可有效降低丙泊酚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多发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30例多发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给予负荷剂量0.2μg/kg 后,维持量以每小时0.1μg/kg 持续泵入;芬太尼组给予负荷剂量2μg/kg 后,维持量以每小时1μg/kg 持续泵入。记录两组患者入 ICU 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给药后4 h(T2),给药后8 h(T3),给药后24 h (T4)患者生命指征、VAS 评分、Ramsay 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与 ICU 住院时间。结果舒芬太尼组在 T2、T3、T4时刻平均血压、心率、呼吸均低于芬太尼组(P <0.05),镇痛镇静评分优于芬太尼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与 ICU 住院时间较芬太尼组明显减少(P <0.05)。结论舒芬太尼对多发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1、M2、M3组)。于手术结束即刻行 PCIA,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剂量均为舒芬太尼0.1μg/ kg,静脉镇痛泵背景输注速度2 ml/ h,自控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1(T1)、3(T2)、6(T3)、12(T4)、24(T5)和48 h(T6)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术后48 h 内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S1、M1组比较,S2、M2、M3组 T1~ T6 VAS 评分降低(P <0.05),M3组 T1~ T6 Ramsay 评分升高(P <0.05),S2、M2、M3组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消耗量均减少( P <0.05)。M2组未出现并发症,S2组较 S1、M1、M2、M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2、M3组较 S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 <0.05);M3组较 M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3组较 S1、S2、M1、M2组低血压发生例数增加(P <0.05)。结论2μg/ kg 舒芬太尼联合2μg/ kg 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少,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较佳配方。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监护麻醉用于局部麻醉下行眼鼻微创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局部麻醉下行单眼泪囊开窗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DS组(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MF组(咪唑安定+舒芬太尼),n=20。观察并记录术晨(T0)、入室时(T1)、局部麻醉时(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开始后20 min(T4)、开始后30 min(T5)、术后30 min(T6)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Ramsay镇静评分、鼻内窥镜术野质量评分(SESFQ)、手术时间(OT)和术中自控按压次数(CPT)。结果 3组患者T1时点MAP、HR均高于T0时点(P0.05),DS组患者T2、T3、T4、T5和T6时点的MAP、HR低于T0时点(P0.05),且低于D组和MS组同时间点的MAP、HR(P0.05),D组患者T3、T4、T5和T6时点的MAP低于MS组同时点的MAB(P0.05),且T3、T4点的MAP低于D组其他时点(P0.05),MS组患者T5和T6时点的HR、MAP明显高于T2、T3、T4时点(P0.01);MS组患者T2、T3、T4、T5和T6时点的RR低于T1时点及D、DS组同时点的RR(P0.05),PETCO2高于T1时点及D、DS组同时点的PETCO2(P0.05),MS组T2、T3和T4时点的Ramsay评分均大于D组、DS组同时点的Ramsay评分(P0.05),T5和T6时点的Ramsay评分均明显小于D组、DS组同时点的Ramsay评分(P0.01);DS组患者的CPT和SESFQ均明显少于D、MS组(P0.01),而D组的SESFQ评分低于M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输注较自控输注右美托咪定或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单次给药可更快、更有效地发挥镇静、镇痛、降低血压效应,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缩短手术时间,且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评价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行喉罩全麻诱导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5~65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羟考酮组(O组)(每组30例)。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5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喉罩置入术后行机械通气,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2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诱导喉罩置入术后行机械通气;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插喉罩前(T1)、插喉罩后1 min(T2)、气腹(T3)和切胆囊时(T4)的MAP和HR;评估两组患者拔喉罩后5 min(T5),1 h(T6),4 h(T7),8 h(T8),12 h(T9)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喉罩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对降压药和术后对镇痛药的需求例数。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MAP的变化趋势不同(P<0.05),与T0时比较,S组T1,2时MAP降低(P<0.05),T3,4时MAP升高(P<0.05),O组T1,2,3,4时MAP均降低(P<0.05),与S组比较,T3,4时O组MAP较低(P<0.05);T1,2,3,4时两组患者HR与T0时比较均降低(P<0.05),但两组HR变化趋势无差异;两组患者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的变化趋势均不同(P<0.05),两种状态下O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并且O组术中降压药、术后镇痛药使用减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P<0.05);恶心呕吐及呛咳减少(P<0.05)。结论 0.25 mg/kg羟考酮诱导行喉罩通气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安全有效,与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相比,有利于术中循环稳定和术后病人的转归。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对小鼠单侧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Balb/c小鼠160只,制作单侧坐骨神经离断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舒芬太尼高(H)、中(M)、低(L)剂量组和对照(B)组,H组腹腔注射舒芬太尼100 μg/(kg·d),M组50 μg/(kg·d),L组25 μg/(kg,d),B组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每组小鼠分别在给药后1、3、5d和1、2、4、8、12周8个时间点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每个时间点每个剂量组5只小鼠.检测坐骨神经再生后神经的传导波幅及传导速度,再处死小鼠,取其坐骨神经损伤处上下0.5 cm的神经组织进行镀银染色,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 H组给药4、8、12周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5.13±0.20)、(24.36±0.13)、(26.17±0.44)mv,M组分别为(4.76±0.19)、(19.19±0.09)、(23.71±0.09)mv,与B组同时点[(1.99±0.18)、(13.78±0.11)、(17.90±0.66)m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给药4、8、12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1±0.7)、(60.9±1.2)、(66.1±0.8)m/s,M组分别为(33.5±0.7)、(55.6±1.1)、(60.2±0.7)m/s,与B组同时点[(25.6±0.8)、(50.2±0.3)、(50.7±1.1)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8周镀银染色显示,H组的神经纤维排列较为整齐,很少有溶解现象;M组稍差,排列较整齐,有溶解现象;L组和B组的排列紊乱,多数神经纤维溶解.各剂量组损伤后S-100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到2周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各时间点H、M组的S-100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舒芬太尼可以通过促进S-100的表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输注10 mL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1、0.3、0.5 μg/kg,泵注时间5~15 min)。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2.5 μg/mL及预设靶浓度的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时采用序贯法测定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记录所有患者插管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的例数,并记录在PACU期间躁动、疼痛例数及术后2小时的镇静评分。结果 全麻诱导前静脉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5 μg/mL下舒芬太尼抑制老年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分别是:C组:0.246 ng/mL,D1组0.238 ng/mL,D2组0.215 ng/mL,D3组0.199 ng/mL。与C组相比,D3组气管插管前出现心动过缓的发生率较高,D2、D3组拔管期间患者躁动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出现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及拔管期间疼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小时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增加,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所需的舒芬太尼目标靶控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3 μg/kg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患者PACU期间的躁动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予地佐辛0.7 mg/kg加生理盐水至60 mL,S组予舒芬太尼1.5μg/kg加生理盐水至60 mL,行静脉镇痛(PCA)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静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共3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组与单用舒芬太尼组术后4、8、12、24、36、48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镇静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组术后24h镇静(Ramsay)评分降低[WMD=-0.24,95%CI(-0.35,-0.13),P〈0.01],但术后4、8、12、36、48h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安全性: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用舒芬太尼组术后PCA均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