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1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7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医学期刊发表地震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全球地震医学证据现状及汶川地震相关医学证据生产和传播情况,比较分析医学期刊发表的地震相关文献,为震后医疗应急管理、救治和防疫证据的生产和传播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和CBM数据库(数据库起始至2009年9月),收集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的地震相关文献,检出文献用EndNote软件管理和剔重,采用EXCEL软件录入资料及绘制图表,并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汶川地震前,国内外地震相关医学研究少且面窄;国内研究更少,滞后国外20年以上。汶川地震后,中文文献急剧增加,2008年8月达高峰,文献量是震前近50年的6.9倍,发表在378种期刊上,涉及领域更广、更深入;国外地震相关医学研究变化不大。结论汶川地震前,中文地震相关医学研究证据量少且面窄,震后医学证据生产和传播组织得力、方法科学、时间及时、传播广泛,已生产和传播了人类迄今地震医疗救援最多的证据;为全球地震灾害医疗救援提供了第一手证据。我国今后应继续加强灾害医学建设,对康复、灾后重建及卫生防疫证据生产与传播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48h内收治的33例汶川地震腹部损伤住院伤员伤情,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腹部损伤处置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48h内收治腹部损伤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采用EXCEL表格录入。结果我院48h内共收治住院腹部伤伤员33例,占住院伤员总数的3.1%,伤员伤情重、病情复杂。最终成功救治32例,死亡1例,病死率3%。结论作为二线三甲医院,在震后48h内对腹部损伤伤员的救治中,快速二次分检起积极作用,合理的损伤控制手术及术后多学科合作处理是有效降低伤员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3  
目的:探讨遭受唐山大地地震严重精神创伤的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状况。方法:以经受唐山大地震且父母在地震中震亡的孤儿5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断经历唐山大地震的非孤儿47例,两组之间均完成了唐山大地震童心身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化评定工具的调查、评定和诊断。结果:57例孤儿中目前有13例诊断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对照组中仅有1例,孤儿组SAS总分和标准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CL-90中阳性项目数  相似文献   
994.
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大地震对幸存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以便为进行心理援助和治疗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方法:对安置在绵竹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的956名地震幸存者施测了创伤暴露水平问卷,事件冲击量表(IES-R)和D型人格量表(DS-14)。结果:在地震发生之后不久,有82.6%的被试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地震中创伤暴露水平高的被试更有可能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女性被试、中年被试、已婚被试以及拥有D型人格的被试更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创伤暴露水平以及D型人格中的负性情绪是影响被试是否表现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关键因素。结论:有较高比例的地震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创伤暴露水平、女性、中年、已婚和负性情绪是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索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应用于芦山地震骨盆骨折伤员的可行性,为ICF核心组合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后骨折伤员中的应用提供初步研究证据。 方法 采用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综合版,对2013年4月20~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 10例芦山地震骨盆骨折伤员进行功能评价,数据以统计描述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骨盆骨折是芦山地震后较为严重的损伤,骨折类型复杂,合并伤多。在身体功能评价中,主要为骨盆骨折伤员的睡眠、能量和内在驱力、痛觉以及运动和皮肤修复功能的损伤。在身体结构评价中,主要为骨盆、躯干、下肢和皮肤结构的损伤。在活动与参与评价中,伤员表现为体位转换、行走、护理身体各部等活动的困难。 结论 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能够为芦山地震后的骨盆骨折伤员提供一套相对全面的和系统的评价方法,从身体功能、结构以及活动和参与功能3个方面评估伤员的功能障碍情况。骨骼肌肉系统ICF核心组合如何有效的、针对性的应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后骨盆骨折以及其他骨折伤员的康复评估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某部汶川地震救援人员1年后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汶川地震1年后,应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41名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救援人员特质焦虑分[(37.57±4.06)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41.11±7.74)分],而状态焦虑分[(44.24±5.03)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9.71±8.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状态焦虑与应对方式中的幻想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退避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自我效能感总分、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3)对救援人员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为特质焦虑、退避因子、幻想因子。结论地震救援人员状态焦虑受特质焦虑、应对方式所影响,要重视引导救援人员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提高心理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四川地震脊柱脊髓损伤类型构成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将198例伤员按照年龄段分为4组,收集骨折类型、神经损害程度、复合伤及多个部位脊柱骨折的数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最多见(占49.3%),其次是爆裂骨折(占45.9%)。198例伤员中,脊髓损伤105例,ASIA分级:A级20例,B级18例,C级25例,D级42例。发生复合伤41例。发生多个椎体损伤的部位以T12、L1、L2最多见。结论四川地震脊柱损伤类型以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为主,主要集中在18~65岁年龄段,脊髓损伤占脊柱损伤的53.03%。  相似文献   
998.
任何医学救援工作若缺乏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很难适应重大灾难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破坏性等特点的需要。因此,如何使护理人力配置从数量、结构等方面满足灾难救援特点的需要,是护理管理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2008年5月14日,我院奉命组建医疗队奔赴四川绵阳安县灾区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999.
地震灾害对当地居民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为了研究地震对当地群众的精神卫生健康损害程度和范围,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汶川地震灾区北川社区居民开展了一般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000.
王毅  张光贵  乔刚  姚卫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16-1418
地震灾后如何建立一支撤不走的防疫队伍,真正承担灾后长期的防病工作,是灾后防病工作的迫切要求。为适应灾后防疫形势的需要,该地在防疫工作中,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实行分级负责、划片包干、责任到单位、任务到人头的组织形式,加强社区人员和外援队伍能力建设,实行疾控、卫生监督和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具体动作中,实行划片操作、社区实施、重点突击、跟随督导、内部督查、信息及时反馈、药械方便提供等运作机制,逐渐建立起了一支以当地为主,能有效承担责任区域内防病工作的撤不走的防疫队伍,探索和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有效保护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