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8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为9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采用EME-40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病组和对照组,以及患病组治疗前后和转颈时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病组治疗前转颈可使血流减慢(P<0.01),治疗后转颈血流无变化(P>0.05),PI、RI值明显下降。结论:体外反搏加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0.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经枕颌牵引后前路撑开植骨融合治疗小儿鹅颈畸形的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本组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为7~13岁。术前颈椎矢状位后凸角35°~68°,平均42.5°;采用枕颌带过伸位牵引4~6周、矫正度〉50%后行经颈椎前路多椎间盘切除与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术后继续牵引6周待植骨块相对稳定戴头颈胸支具下床活动。结果经牵引3—4周后颈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25°~35°,平均27.3°,矫正率35.8%,神经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前路撑开融合术后为17°~25°,平均19.4°,矫正率54.4%,无神经损伤加重。近期随访患者前路植骨已融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满意的矫形效果;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4.
赵志  王敏  沙宗健 《淮海医药》2002,20(3):197-198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机理。方法 对2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牵引,推拿、药物和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并对其中64例患治疗前后的CT、体感诱发电位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非手术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4%,效果满意。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综合治疗,疗效肯定,虽不能使突出的髓核回纳,但能改善其局部的血循环,促进炎性介质的吸收;减少对神经根的化学性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牵引治疗青少年颈椎反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青少年颈椎反弓患者进行推拿结合牵引的治疗。隔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有显著改变,治疗后颈椎反弓纠正15例,明显改善20例,好转5例。结论:推拿结合牵引是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伸直和屈曲位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功  节晓光  吕金利 《中国骨伤》2002,15(12):757-757
自1996-2000年我们共收治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8例用伸直位牵引治疗,41例用屈曲位牵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对两种牵引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比观察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用硬膜外麻醉时,辅助麻醉用药对胃的牵拉反应抑制效果.方法:40例男性ASA Ⅰ~Ⅱ级胃溃疡穿孔病人行穿孔修补手术,随机分成二组: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分组静脉给药.DPK组:哌替啶0.86 mg/kg,异丙嗪0.43 mg/kg,氯胺酮0.43 mg/kg单次静脉注射.TCI组:TCI泵以异丙酚1.5 μg/ml为初始靶浓度静脉注入,至患者的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评分3 min后开始手术,手术至关腹后停用异丙酚.分别记录各时段病人SpO2、R、P、BP;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苏醒例数、术中躁动数、追加辅助用药例数、术中恶心、呕吐例数.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对胃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均满意.TCI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DPK组,TCI组术毕患者清醒程度优于DPK组.结论:当胃手术选用硬膜外麻醉时,为抑制牵拉反应,异丙酚靶控方法安全,效果确切,可作为主要的辅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8.
持续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症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9例)和C组(38例).三组针刺方法相同,均取夹脊穴配委中、承山等穴,针刺后加电针,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俯卧位持续牵引同时配合电针方法治疗,B组则先仰卧牵引再行电针治疗,C组单纯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2%,优于B组的79.5%与C组的65.8%(P<0.05,P<0.01).结论: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39.
用简易颈椎牵引架治疗颈椎脱位,采用自由体位,基本上解除了病人的卧床之苦。治疗时反其脱位方向牵引,并施行整复手法.随访29例中,新鲜脱位16例,疗效优良者12例,占75%;陈旧脱位13例,疗效优良者4例,占30.8%。  相似文献   
40.
跟骨牵引经皮撬拨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江华  杨伟民 《中国骨伤》2002,15(7):423-423
本院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采用跟骨牵引电透下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撬拨多针固定治疗Pilon骨折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