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153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血清作为试验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检测患者的25(OH)D水平,以同院体检中心30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试验组分为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Child -Pugh A、B、C 级)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变量间相关性采用 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结果153例慢性肝病患者正常(≥30 ng/ml)、不足(20~30 ng/ml)、缺乏(10~20 ng/ml)及严重缺乏(<10 ng/ml)的比例分别为20.3%、22.9%、35.9%、20.9%。肝硬化组25(OH)D 缺乏及严重缺乏的比例(41.7%、25.0%)明显多于非肝硬化组(27.5%、12.5%)及 PBC 组(23.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18.474,P =0.001~0.012)。肝硬化组25(OH)D 水平为(18.58±12.48)ng/ml,低于非肝硬化组(23.78±11.81)ng/ml 及健康对照组(25.69±12.3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01)。肝硬化组以 Child -Pugh 分级分组,C 级25(OH)D 水平明显低于 A 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OH)D 水平普遍降低,其中肝硬化患者降低明显重于非肝硬化患者,尤其以 Child -Pugh 分级 C 级降低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3.
<正>慢性HBV感染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抗病毒治疗最关键[1-2],目前主要有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及干扰素两类,而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因其抗病毒能力强,耐受性好,口服给药的特点,适用人群较广。本文就本院2009-2012年对抗HBV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统计本院2009-2012年药房计算机系统关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本院作冠状动脉复查的2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中随机选取无再狭窄病例45例(无狭窄组),与发生再狭窄的45例患者(再狭窄组)比较术前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是否吸烟)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吸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男性、吸烟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AMI患者(AMI组)发病后2、4、8h血液中Mb、CK-MB、cTnI浓度,与非AMI心胸疾病(UA)患者(UA组)进行比较,并分析Mb、CK-MB、cTnI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在2、4、8h各项指标与UA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发病2h,Mb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他单项指标和联合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病4h,Mb、CK-MB、cTnI的敏感性为87.5%、53.13%、43.75%,特异性为70.97%、74.19%、80.6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指标Mb+cTnI、Mb+CK-MB和cTnI+CK-MB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发病8h,Mb、cTnI和CK-MB敏感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为87.09%、90.32%、96.77%;联合指标以Mb+cTnI+CK-MB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结论 对AMI患者早期进行cTnI、Mb和CK-MB的联合检测,既可尽早确诊,又可避免误诊,对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确诊的速度和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与预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56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研究小组定义的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判定卒中有无进展,并进行定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卒中进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7例(22.3%)患者诊断为进展性卒中,其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进展者(P〈0.05);卒中进展是3、6个月死亡、死亡/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有20%病情呈进展性,卒中进展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依据欧洲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对可能影响卒中进展的因素进行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56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27例归入进展性卒中组,442例归入非进展性卒中组.进展性卒中组患者的病程、伴糖尿病、心房纤颤史及脑卒中史、入院时发热、高血糖、合并并发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RR=2.625,95%CI:1.422~4.844)、发热(RR=0.192,95%CI:0.075~0.491)、合并并发症(RR=2.442,95%CI:1.394~4.279)、神经功能缺损中度(RR=5.602,95%(CI:2.789~11.251)及重度(RR=24.734,95%CI:4.218~145.052)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发热、合并并发症、中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据《JHepatol》2013年8月报道】题:工业果糖,而非水果果糖的摄取量与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作者PettaS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特别是果糖的摄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代谢改变及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的PettaS等人在1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G1CHC)的队列中,测试了果糖摄入量与肝脏组织学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对147例经肝穿刺检查证实为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人体测量及代谢因素进行评估:包括腰围(WC),腰臀比例(WHR),背颈脂肪肥大程度和HOMA稳态模型。对食物摄入量,即工业和水果果糖,进行了3d的结构式访谈和计算机数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如何使老人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是社会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就空巢老人问题和老年人心理问题进行调查,了解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并进行社区干预,探讨社区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