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4篇
  免费   787篇
  国内免费   39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330篇
妇产科学   144篇
基础医学   733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1897篇
内科学   2186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493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科学   1666篇
综合类   2928篇
预防医学   123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454篇
  11篇
中国医学   320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679篇
  2020年   578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990篇
  2010年   847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72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玮  沈宏 《浙江创伤外科》2007,12(2):98-10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26例重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进行前瞻性研究,监测其入院当时、入院第2天、第3天及第7天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时间(TT)的变化。并检测14例单纯头部外伤患者在入院时的APTT、PT、FIB和TT值。结果APTT在入院3天明显升高。1周后仍未达到正常(P〈0.05);PT在入院当天即升高(P〈0.05),1周左右逐步恢复正常;FIB在入院当天即升高,第3天下降(P〈0.05),1周左右逐步恢复正常。有3例按照DIC诊断标准诊断为DIC,结果在观察期间均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且外凝性凝血途径的启动早于内源性凝血途径。伤后早期即可发生高凝状态,至第3天左右向低凝状态转变,1周左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特点。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3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条件,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迟发性血肿、手术处理不当、急性脑肿胀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手术处理、缓慢的降低颅内压、控制性低血压、过度换气等是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应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①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9年63例SAP合并ARF临床资料,用多元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RF发生率的相关因素;②63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支持(62.4±20.6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5.6±8.7 d),51例行机械通气(21.7±12.4 d),54例早期腹腔穿刺,34例置鼻胆管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8例行腹膜后脓肿穿刺引流,50例手术治疗.结果 SAP合并ARF的死亡率为31.7%,发生率为10.6%,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液体复苏、CRRT、有效维护脏器功能和局部引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表面Tb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CD14表达变化。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病人36例,采集入院当日及第3、第7日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TLR4、CD14表达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发病后表达上调,在轻症病人渐下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TNF-α的变化一致。结论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可能通过先天性免疫门户蛋白TLR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35.
Diabetic control after total pancreatectom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Diabetes after total pancreatectomy is commonly described as 'brittle' with most series reporting outcomes after resection for pancreatitis alon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resected for benign and malignant disea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ll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pancreatectomy (1989-2003)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 was done. Data of diabetic control were obtained from case notes,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elephonic consult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against a matched type 1 diabetic population. RESULTS: Forty-seven patients with a median age of 59 years (range 17-85 years) and median follow-up of 50 months (range 5-136 months) were identified. Thirty-five underwent primary resection with 11 receiving completion procedures. Thirty were for malignancy (19 deceased) and 17 for benign/indeterminate histology (2 deceased). Thirty-three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detailed follow-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edian HbA(1c)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8.2% versus 8.1%).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reported diabetic control and daily performance as excellent or good. Resection for pancreatitis gave poorer subjective control (p < 0.05) than those resected for malignancy. Two patients required in-patient treatment for diabetic complications, with no deaths related to diabetes observed. CONCLUSION: Diabetes after total pancreatectomy is not necessarily associated with poor glycaemic control and in the majority results in equivalent biochemical control compared to a normal type 1 diabetic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细菌性典型肺炎胸部CT特征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SARS胸部CT表现与细菌性典型肺炎做对比结果:本组28例患者肺部病变初期多为单发病灶,在右侧外带胸膜下常见。片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影存在于各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未见、发病初期和进展期肺容积变小?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无此特点。进展期大多数发展为双肺由下至上痛变、恢复期病变由最晚受侵部位消退,遗留纤维化多为最早发生病变部位?而典型肺炎多从近肺门侧开始吸收,进展期局限的肺段、肺叶发展至多个肺叶、肺段,进展较迅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多为单独的肺叶、肺段.恢复期由弥漫性多发病变转变为局限病变,部分病人有肺部纤维化发生,而细菌性典型肺炎大多数吸收较完全,不遗留肺纤维化。结论:SARS所存在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炎可利用CT动态检查较准确地与细菌性典型肺炙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急性胰腺炎急性期局部组织结构所起的作用,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大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模型。并观察了模型制备后原发性病变与继发性局部病变以及胰腺病理的变化。大体病理所见:同一时段的模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胰腺水肿或出血坏死和胰周水肿或出血坏死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镜下病理所见:同一时段的模型中,除了6h间质出血和脂肪坏死各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例外情况的病理所见:2例轻度胰腺水肿或出血与腹膜后间隙广泛浸润:3例重度胰腺水肿或出血坏死与腹膜后局限浸润:5例出血坏死组脾门区病变严重。结果提示,在实验模型制备条件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原发性病变越严重,继发性的局部病变也越严重。局部病变表现的差异,可能与局部组织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8.
5株SARS-CoV部分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SARS CoV部分结构区的基因序列 ,了解其变异程度。方法 采用套式PCR法扩增各结构区基因 ,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 ,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了LC1株病毒的M、N、E和S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对LC2、LC3、LC4和LC5株病毒的M区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克隆。序列分析显示各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 18株序列的同源性在 99%以上。结论SARS CoV的基因序列较保守 ,有利于PCR诊断试剂和预防用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扩散法检测 32例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中的IAP水平。结果 :正常组 (2 0例 )、轻症组 (2 0例 )和重症组 (12例 )的血清IAP在入院时分别为(32 5± 10 5 )mg/L、(40 4± 15 1)mg/L和 (5 75± 14 5 )mg/L ,重症组血清IAP水平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也高于轻症组 (P <0 .0 5 )。其次重症组IAP值在入院后第 3、5、7天与轻症组比较仍明显升高 ,两组有统计上的差异性。结论 :检测IAP可以作为了解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认识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fulminant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FSAP)的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统计出现症状72h内住院的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209人,回顾性的整理、分析暴发性重症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特点。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定义为,出现症状72h内发生器官衰竭的重症胰腺炎。56例病人为暴发性重症胰腺炎组(FSAP组)。153例72h内末发生器官衰竭的病人组成重症胰腺炎组(SAP组)。结果 FSAP死亡率、低氧血症和多器官系统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53.6%vs2.6%,85.71%vs22.88%和78.6%vs41.2%)。Logistic回归分析FSAP高危因素为:高APACHE—Ⅱ评分,低氧血症。结论 我们提出FSAP的特征为:多器官系统衰竭、胰腺病变重、早期发生低氧血症、早期腹腔高压征(intro-abdominal hypertension,LAH)和高APACHE—Ⅱ评分。FSAP的预后差。积极纠正低氧血症、微创治疗等手段可能对FSAP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