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1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188篇
口腔科学   312篇
临床医学   1775篇
内科学   22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39篇
特种医学   1064篇
外科学   6433篇
综合类   294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607篇
药学   805篇
  15篇
中国医学   1673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534篇
  2016年   572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1401篇
  2013年   1234篇
  2012年   1169篇
  2011年   1180篇
  2010年   1056篇
  2009年   855篇
  2008年   754篇
  2007年   814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540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和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B)与硬膜外阻滞(ED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PVB治疗,B组30例采用EDB治疗,两组均用得宝松(或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与B组分别为96.7%(29/30例)和100%(30/30例),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EDB组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与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B与EDB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PVB操作简便且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992.
益气化瘀法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气血理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确立了“调和气血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学术思想,创立了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经验方——“益气化瘀方”。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对“益气化瘀方”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深入探索,进而验证了“益气化瘀方”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丰富并发展了中医气血理论。  相似文献   
993.
高猛  廖晓凡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80-781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5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性9例,爆裂性骨折6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2例中,呈完全性神经损伤8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结果经随访,采用摄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观察其高度矫正情况,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0%,术后94%;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术后98%。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0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3例。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颈椎管和腰椎管狭窄同时存在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颈椎管和腰椎管狭窄同时存在的患者27例,单独颈椎手术9例,单独腰椎手术7例,颈椎及腰椎都接受手术治疗11例.结果 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至8年6个月,平均49个月.以主要症状为主的患者随访16例,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0.2)分,提高到术后2周平均(11.7±0.3)分,术后3个月平均(13.1±0.2)分,术后6个月平均(13.5±0.2)分,术后12个月平均(13.9±0.3)分.术后12个月随访时患者改善率79.2%,优良率93.8%(15/16).结论 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治疗应该坚持个体化原则,分清主要及次要病灶,如果没有明显主要病灶可先行颈段手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骶管阻滞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价值,并对骶管阻滞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骶管阻滞(骶管组),于骶管腔注入(曲安奈德40 mg、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1 mg、2%利多卡因100 mg,用0.9%氯化钠稀释为20~30 ml),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并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硬膜外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骶管组为93.3%(112/120),硬膜外组为82.5%(99/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骶管组、硬膜外组优良率分别为85.0%(102/120)、93.3%(11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差率分别为15.0%(18/120)、6.7%(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能较快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和强迫体位.而骶管阻滞较硬膜外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症的治疗方案。方法:57例患者,其中13例马尾神经症状出现缓慢,44例为急性马尾神经功能障碍。48例病人在CES出现后48h内手术,其中37例为24h内手术。所有病人经过9个月~8年随访,平均3.5年。结果:按照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19例,良25例,可7例,差6例。结论:无论急性、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者,一旦诊断明确,皆需尽早手术治疗,解除压迫。  相似文献   
997.
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与单纯的牵引加中药治疗相比较。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组60例(治疗组),单纯牵引中药治疗组60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占70%;显效15例,占25%;有效3例,占5%;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1例,占35%;显效16例,占26.67%;有效10例,占16.67%;无效13例,占21.67%,总有效率为78.3%。结论推拿牵引加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牵引加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998.
探讨硫喷妥钠静脉麻醉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俯卧位按压时所引起的气体交换是否能满足机体氧供的需要。对部分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采用麻醉及推拿前后不吸氧并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呼吸指标变化的观察和血气分析。按压时虽潮气量小,频率快,但血氧饱和度却能保持在正常水平,血气分析也显示推拿后与给药前比较变化不大(P〉0.05)。按压能起到人工呼吸的作用,这种VT较小,频率较快的呼吸方式类似于高频正压通气,是通过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前路椎体间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SOCON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复位并固定滑脱椎体,结合前路经腹膜外途径椎体间髂骨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20例.结果术后18例Ⅱ度椎体滑脱获得解剖复位,2例Ⅲ度脱位复位至Ⅰ度滑脱.经4~18个月随访,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椎体间骨融合牢固,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结论SOCON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可提供滑脱椎体满意的复位内固定作用,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复位丢失率低.  相似文献   
1000.
LASIK手术联合可蚀盘矫治远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eleusis,LASIK)中使用可蚀性光盘联合三棱镜抛光技术矫治远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对15例患者24只远视眼进行矫治。术前屈光度在+1.75-+6.25D。随访时间1年。结果:术后1年,有3眼(12.5%)最佳矫正视力的丢失在两行以上,平均裸眼远视力为0.68,平均裸眼近视力为0.80,有20眼(83.3%)残余屈光度在-1.00-+1.00D。术后1-3个月,屈光度回退量为0.76D,术后3到6个月为0.08D,术后6到12个月为0.00D。结论:在LASIK手术中使用可蚀盘联合三棱镜矫治远视是安全、有效、可预测和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