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98篇
  免费   4927篇
  国内免费   2439篇
耳鼻咽喉   306篇
儿科学   1652篇
妇产科学   314篇
基础医学   3369篇
口腔科学   159篇
临床医学   12625篇
内科学   13188篇
皮肤病学   272篇
神经病学   8745篇
特种医学   2073篇
外科学   5508篇
综合类   13639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3918篇
眼科学   604篇
药学   7167篇
  74篇
中国医学   4131篇
肿瘤学   151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1118篇
  2022年   2056篇
  2021年   3432篇
  2020年   3011篇
  2019年   2538篇
  2018年   2656篇
  2017年   2760篇
  2016年   3034篇
  2015年   2763篇
  2014年   6184篇
  2013年   6174篇
  2012年   4950篇
  2011年   5061篇
  2010年   4010篇
  2009年   3561篇
  2008年   3428篇
  2007年   3449篇
  2006年   3080篇
  2005年   2488篇
  2004年   1996篇
  2003年   1692篇
  2002年   1389篇
  2001年   1200篇
  2000年   1004篇
  1999年   865篇
  1998年   703篇
  1997年   610篇
  1996年   514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417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81篇
  1987年   135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57篇
  1984年   145篇
  1983年   79篇
  1982年   118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60篇
  1978年   47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21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imsWe previously showed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released exosomes (EPC‐EXs) on endothelium in diabetes. However, whether EPC‐EXs are protective in diabetic ischemic stroke is unknown.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PC‐EXs on diabetic stroke mice and tested whether miR‐126 enriched EPC‐EXs (EPC‐EXsmiR126) have enhanced efficacy.MethodsThe db/db mice subjected to ischemic stroke were intravenously administrated with EPC‐EXs 2 hours after ischemic stroke. The infarct volume, cerebral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giogenesis and neurogenesis, and levels of cleaved caspase‐3, miR‐126, and VEGFR2 were measured on day 2 and 14.ResultsWe found that (a) injected EPC‐EXs merged with brain endothelial cells, neurons, astrocytes, and microglia in the peri‐infarct area; (b) EPC‐EXsmiR126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EPC‐EXs in decreasing infarct size and increasing CBF and MVD, and in promoting angiogenesis and neurogenesis as well as neurological functional recovery; (c) These effects were accompanied with downregulated cleaved caspase‐3 on day 2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 upregulation till day 14.Conclus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nrichment of miR126 enhanced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PC‐EXs on diabetic ischemic stroke by attenuating acute injury and promot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究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ALL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VDLD方案治疗,联合组(37例)实施甲磺酸伊马替尼+VDLD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联合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AFF、APR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RF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ALL,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清BAFF、APRIL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4.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5.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气道炎症反应的复杂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1]。2009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第一次提出“表型”这一概念,并提出基于表型分类有助于哮喘治疗及判断预后[2]。中医药治疗哮喘有其独特优势,但辨证分型缺乏明确统一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对急性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该院自2018年3月起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以该院10名肝病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前(对照组)及2018年3月—2019年2月实施后(研究组)的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患者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入院宣教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82.29%的护理总满意率比较,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升高,达到了97.92%(P<0.05);与对照组工作自我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自我价值体现等方面的工作自我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策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急性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了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7.
ABSTRACT

Introduction

‘Critical Asthma Syndrome’ (CAS) is an umbrella term proposed to include several forms of asthma, responsible for acute and life-threatening exacerbations. CAS requires urgent and adequate supportive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to prevent serious outcomes.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危险因素及其对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为样本,入院后采集基本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MB组(176例)和非CMB组(124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1年内再发梗死、脑出血和病死率,分析影响CMB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CMB对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影响。结果 高龄、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病史、ACI和脑白质疏松为CMB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CMB组和非CMB组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脑出血率分别为14.20%和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脑出血率分别为9.18%、10.64%和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CMB患者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病史、ACI及脑白质疏松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CMB的危险因素。CMB可导致抗血小板单药治疗期间脑出血风险增加,重度CMB者更甚。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降血脂等常规对症治疗,1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1.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11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11d及90 d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