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6篇
  免费   1287篇
  国内免费   1275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310篇
妇产科学   213篇
基础医学   1395篇
口腔科学   435篇
临床医学   2665篇
内科学   2054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504篇
特种医学   4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466篇
综合类   6832篇
预防医学   2370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3881篇
  23篇
中国医学   1192篇
肿瘤学   664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27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509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545篇
  2015年   660篇
  2014年   921篇
  2013年   948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1340篇
  2010年   1216篇
  2009年   1180篇
  2008年   1361篇
  2007年   1177篇
  2006年   1161篇
  2005年   1226篇
  2004年   1155篇
  2003年   1058篇
  2002年   935篇
  2001年   867篇
  2000年   671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544篇
  1996年   506篇
  1995年   428篇
  1994年   341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99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Lgr5及E-黏蛋白(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Lgr5及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Lgr5和E-cad蛋白分别在60例(87.0%)和30例(43.5%)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分别有5例(16.7%)和30例(100%)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gr5蛋白:χ^2=45.814,P<0.001;E-cad蛋白:χ^2=11.249,P=0.001)。Lgr5和E-cad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Lgr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P<0.05)而E-cad蛋白阳性表达却与此无关(P>0.05)。Lgr5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9,P=0.117),而E-cad蛋白表达阳性胃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明显优于E-cad蛋白表达阴性胃癌患者(χ^2=5.814,P=0.016)。Lgr5蛋白表达与E-cad蛋白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s=-0.355,P=0.003)。结论Lgr5蛋白可能参与了肿瘤组织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过程,与肿瘤恶生程度有关,未发现其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E-cad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肿瘤局部侵袭和进展且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低高镁饮食大鼠血清矿量和骨代谢水平的改善作用,为骨质疏松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将60只清洁雄性SD成年黑色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槲皮素喂养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实验过程中均正常喂养,模型对照组和槲皮素喂养组均适应性喂养2周后,进行低高镁(5 mg/L,镁60 g/L,蒸馏水溶液作为饮用水)喂养3个月,槲皮素喂养组给予低高镁喂养期间同时给予槲皮素(2.64 kg/d)。观察各组大鼠的日常饮食量、饮水量、体重、毛发、毛发色泽、活动等一般情况,分别于低高镁喂养前(实验前)和给药喂养3个月时(实验后)两个时刻点进行血清矿量(血、血镁、血磷)及骨代谢指标(BALP、CTX-1、BGP、t PINP)测定。结果实验期间,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槲皮素喂养组大鼠的日常饮食量、饮水量、体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空白对照组、槲皮素喂养组实验大鼠更具活力,毛发更光润。模型对照组大鼠实验后的血量、血磷量、BALP均下降,血镁量、BGP、CTX1、t PINP均提升,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喂养组大鼠实验后的血量、血磷量、BALP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实验后(P0.05),槲皮素喂养组大鼠实验后的血镁量、BGP、CTX1、t PINP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实验后(P0.05)。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改善低高镁饮食大鼠血清矿量和骨代谢水平,可能在低高镁交互作用诱导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老年患骨丢失情况,为预防此类患继发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同一时期住院,一般情况相近的颅脑损伤老年患的血清碱性磷酸配(AKP)、尿(Ca)、尿经脯氨酸(Hyp),尿肌酐(Cr)等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的检测值,并与健康老年人的检测值对比。结果:颅脑损伤老年患的血清AKP、尿Hyp/Cr、尿Ca/Cr平均值高于健康老年人的检测值。提示颅脑损伤老年患骨吸收率高于健康老年人。结论:颅脑损伤老年患可能存在较健康老年人更严重的骨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995.
1965年.Urist首次将脱骨基质植入动物非骨骼部位,成功地诱导了异位成骨,后来被命名为骨形成蛋白(BMP)。此后,BMP被广泛深入的研究,以修复各种骨创伤缺损和退行性疾病。直到1988年.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及众多关于此蛋白研究.已证明其属于β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目前,已经研究出BMP的分子遗传机制,并发现15种以上不同人重组BMP.其中以人重组BMP-2(rhBMP-2)诱骨活性最强,与其他rhBMP有协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聚笨乙烯磺酸镧对大鼠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Wastar大鼠90只,参照Yokozawa方法腺嘌呤0.3g/(kg·d)灌胃,连续25d。将造模成功动物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聚笨乙烯磺酸镧1.500、0.750、0.375g/kg 3个剂量组,阳性对照碳酸咀嚼片组及模型对照组.各组大鼠每日给相应供试品.连续用药22d。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给药开始后7、14、21d称取动物体重,观察体重变化。给药10、21d后1h,自大鼠颈静脉取血检测血清PTH、Urea、Cre、P、Ca、K、RBC、Hb、PLT、HCT。给药22d后1h处死大鼠,摘取双侧肾脏,称重肾脏系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待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聚苯乙烯磺酸镧在本试验中大剂量组[1.5g/(kg·d)]可明显降低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P水平,行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降钾作用,对其他指标无影响。阳性对照组对血清有明显升高作用。结论聚苯乙烯磺酸镧可有效降低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磷水平,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降钾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鉴于对2型糖尿病(NIDDM )骨生化代谢指标的检测结果很不一致,本研究排除了受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并发症、经济条件等因素,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特征。一、材料和方法1 .对象 (1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 9名,平均年龄5 1岁,体检合格,BMI 2 5 .2±0 .3;(2 )NIDDM组:4 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 985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平均年龄5 3岁,BMI 2 5 .0±0 .6 ,病程5~7年,尿白蛋白排泄量≤30mg/L ,当前血糖水平控制较好,排除其他疾病。2 .仪器与试剂 血清(Ca)、磷(Pi)、碱性磷酸酶(ALP)…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联机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血液透析(HD)和血液滤过(HF)的优点,即通过弥散高效除小分子物质和通过对流高效清除中分子物质。本研究通过HD与联机HDF对比观察,对维持性血透患者(Ca)磷(P),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方法选取本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透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机HDF组和HD组。3个月后检测透析前、透析后Ca、P、PTH。结果联机HDF组与透析前相比,联机HDF组与HD组Ca、P、PTH的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P的下降率,联机HDF高于HD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H的下降率,联机HDF高于HD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机HDF可以有效清除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液中Ca、P、PTH,且对PTH的清除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及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维生素C、西咪替丁、维生素E和氯雷他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连续治疗7 d,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儿紫癜性肾炎情况、皮疹恢复时间、皮疹反复次数及腹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皮疹恢复时间为(12.57±3.46)d,短于对照组的(17.26±4.77)d;观察组3个月内皮疹反复次数为(1.8±0.7)次,少于对照组的(3.9±1.5)次;观察组3个月内腹痛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患儿皮疹症状,降低腹痛发生率,对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复苏过程中给予钠钾镁葡萄糖注射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我院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共5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26例,使用乳酸林格液常规液体复苏;实验组患者26例,给予钠钾镁葡萄糖注射液复苏,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钾、钠、、镁等值;测定复苏1 h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复苏1 h后,患者的血钠、血钾、血、血镁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复苏1 h后,MAP更高,患者心率相对较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患者给予钠钾镁葡萄糖注射液救治临床效果更好,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