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9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460篇
内科学   8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715篇
预防医学   1205篇
眼科学   3505篇
药学   562篇
  10篇
中国医学   554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们自1989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本市一所中学对一部分近视患者用0.25%托吡卡胺(双星明)进行治疗,现将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治疗对象: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中部分近视患者,年龄13至19岁,远视力低于5.0,近视力正常,除部分患者眼底有近视性改变外,无其他病变。随机设置对照组。 1.2 检查方法:检查视力用对数视力表,常规操作。屈光检查自然瞳孔检影,主觉插片复核。 1.3 治疗用药:使用重庆医药研究所研制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比观察近视儿童配戴离焦软性接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共75例儿童纳入分析。离焦软镜组:日戴周边离焦软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30例(60眼),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9.9±1.00)岁,等效球镜度数(?2.78±0.70)D。角膜塑形镜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45例(90眼),女性30例,男性15例,年龄(9.67±1.11)岁,等效球镜度数(?2.67±0.71)D。两组患儿均已配戴12个月及以上框架眼镜后验配接触镜。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情况及角膜结膜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近视儿童戴框架眼镜期间眼轴增加较快,OrthoK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4±0.09) mm,DISC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7±0.07) mm;换为接触镜后戴接触镜12个月后,OrthoK 组眼轴增量(0.18±0.04) mm;DISC组眼轴增量(0.19±0.05) mm,两组儿童更换近视防控方案后眼轴增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接触镜的眼轴长度增量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两种接触镜12个月期间,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1.20%,离焦软镜组为20.00%,其中离焦软镜组比例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染色1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66.70%,离焦软镜组为56.70%;角膜染色2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7.80%,离焦软镜组为16.70%,其中两种程度的角膜染色角膜塑形镜组比例均略高于离焦软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镜乳头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2.20%,离焦软镜组为10.00%,离焦软镜发生率略高于角膜塑形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均可有效控制近视儿童眼轴长度的进展,其控制效果均优于框架眼镜,两种接触镜对眼轴控制效果接近。两种接触镜的角结膜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3.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术前SCL-90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近视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手术筛选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量表(SCL-90)对欲求准分子激光手术的800名连续病例进行术前的心理测评,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的6个因子均分、总分及阳性项目总数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各因子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的人数占0.28%~3.3%.结论 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压力大于正常青年组,术前心理评估非常必要,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避免手术,而对心理压力过大的病人应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苏州市学生近视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近视的风险模型,为学生近视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招募苏州市四至十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标准化问卷收集学生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用眼环境、读写习惯、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睡眠及父母近视史等,现场测量教室照明,对每名学生进行屈光检测和裸眼远视力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Framingham模型构建近视风险评分模型。结果 本次纳入9~18岁学生2 859人,近视2 264人,近视检出率为79.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1.544,95%CI:1.258~1.896)、年龄(OR = 1.404,95%CI:1.325~1.487)、父母近视(一人近视:OR = 2.114,95%CI:1.694~2.638;均近视:OR = 3.450,95%CI:2.590~4.594)、黑板面照度不合格(OR = 1.316,95%CI:1.017~1.703)和躺着或趴着看书或电子屏幕(OR = 1.464,95%CI:1.099~1.950)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Framingham近视风险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733~0.777),最佳临界值点为6.6,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70.9%,约登指数为39.21%(95%CI:34.90%~42.35%)。结论 Framingham近视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近视预测能力,可用于近视的健康管理和干预。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系统评价角膜塑形镜对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延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数据库,语言限定为中英文。采用Cochrane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和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漏斗图检测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2篇文献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包含1 90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有所提高[1年:MD=0.40,95%CI(0.05~0.74),P=0.02];角膜曲率有所下降[1年:MD=-3.21,95%CI=(-3.64~-2.79),P<0.01];屈光度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1年:MD=-3.19,95%CI=(-4.42~-1.95),P<0.01;2年:MD=-3.61,95%CI=(-5.78~-1.43),P<0.01];眼轴增长有所控制[1年:MD=-0.73,95%CI=(-1.43~-0.03),P=0.04;2年:MD=-1.15,95%CI=(-2.25~-0.06),P=0.04];眼轴变化量有所下降[1年:MD=-0.42,95%CI=(-0.64~-0.21),P<0.01;2年:MD=-0.53,95%CI=(-0.96~-0.11),P=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够延缓中小学生轻中度近视的进展,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调查徐州市直属小学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教室光环境及学龄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运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直属小学学生进行视力检测;随机抽取4所学校,使用TES-1332A照度计测定教室光环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 2018年徐州市小学生近视检出率总体为49.84%(男生45.81%,女生53.88%),女生高于男生(χ2=52.001,P<0.05),且重度近视检出率更高(Z=7.795,P<0.05)。市直属小学生近视检出率54.18%,县区直属小学46.45%,市区高于县区(χ2=47.247,P<0.05)。不同年级近视发生情况不同,二~六年级近视检出率分别为36.03%,40.5%,48.45%,58.77%,65.4%,高年级近视发生率高于低年级(χ2趋势=384.766,P<0.05),且重度近视高于低年级(χ2=742.673,P<0.05)。各检测小学不同楼层间教室黑板以及桌面照度不同 (F=3.894,P<0.05) ,但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徐州市直属小学学生近视检出率较高,并随学龄延长而加重,女生更严重;监测学校教室光环境符合要求。改善和保护学生视力除了保障教室光环境合格和定期监测外,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学生视力的其他因素,共同促进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成都市高新区202所学校82 024名4~18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及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高新区儿童青少年总近视患病率为40.42%,不同性别(男38.76%vs女42.21%,χ2=101.529,P<0.001)、不同学龄段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1%、34.44%、79.73%、83.25%,χ2=22099.288,P<0.001)。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90%、1.25%、9.04%、17.20%、31.22%、42.10%、55.79%、65.15%、73.43%、79.95%、84.44%、84.45%、83.25%、81.95%、77.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均近视、初次使用电子产品年龄≤3岁、节假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阅读学习用眼持续时间≥30 min、有不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不足等是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高新区儿童青少年学龄初期近视患病率增长速度快,其影响因素可能与遗传及个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关,早期筛查及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初中生膳食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状况,分析饮食行为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郊区某中学的所有初中生,应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表及自编“1周内饮食行为问卷”进行膳食调查,采用NCCW营养软件分析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情况,采用全国通用的E字标准视力表对初中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181名初中生,其中女生92人(50.8%),男生89人(49.2%)。年龄10~16岁,平均(13.06±0.96)岁。蛋类、粗粮及大豆制品的食用情况不佳,能坚持一周内食用5~6次粗粮的初中生只有20人(11.0%)。24 h膳食回顾调查NCCW软件分析结果发现,该校初中生膳食矿物质的摄入中仅磷的摄入量男、女生均达到推荐摄入量的90%以上,其余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整体不足,其中钙的摄入量处于严重不足情况,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23.50%、26.62%。近视筛查发现,该校56.7%的初中生处于重度近视范围,其中女生左眼近视程度高于男生(P<0.05)。不同程度近视随着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量不同出现差异,钙的摄入量在重度近视学生中要高于轻度及中度近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校初中生矿物质和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其中矿物质钙与近视程度存在一定联系,建议家长及学校应在学生饮食上做到科学膳食均衡搭配,从饮食方面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郑州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视力相关健康行为的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4~6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视力相关健康行为情况调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小学生的视力状况以及视力相关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2 415名郑州市4~6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问卷调查,男童1 221人,女童1 194人,年龄10~13岁。视力不良检出共1 815例,占75.16%。轻度视力不良比例最高,共1 156例,占47.87%;其次是中度视力不良,488例,占20.21%;重度视力不良171例,占7.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517)、居住在城市(OR=5.888)、住校(OR=2.210)、读写姿势(OR=2.632,4.699)、参加课外辅导班(OR=5.501)、每日看电视时间(OR=1.440,1.881,2.389)、每日看手机或电脑时间(OR=2.307,2.704,3.747)、每日做作业时间(OR=1.736,1.887,2.234)、每日户外锻炼时间(OR=0.770,0.422,0.394)、家长不限制观看电子视频时间(OR=2.019)均为4~6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4~6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较为严重,准确地识别视力不良的各类危险行为,给予个体针对性的矫正,才能达成防控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
刘惠娟 《河北医学》2001,7(8):716-717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orthokerafology简称OK)矫正近视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角膜塑形术矫正82例近视,观察术后1周、半月、1月、2月近视屈光度,裸眼视力,角膜中央曲率及角膜散光变化。结果:配戴OK镜后屈光度,角膜中央曲率明显下降,角膜散光随时间延长有增加倾向,主要并发症是角膜上皮着色占16.7%,角膜可塑性散光增加占14.5%。结论:角膜塑形术可以降低近视度数,矫治和检测的规范化是矫治安全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