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1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6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563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0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5篇
综合类   1182篇
预防医学   1075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07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妄想、抑郁和自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回了性的方法,分析了81例妄想性和140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行为,并用122例伴有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的自杀行为的相对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但男性病人两者的自杀行为无明显的差异,而女性病人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5),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远远少于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P<0.005)。  相似文献   
32.
根据WHO/中国卫生部精神卫生高层动员会(1999)资料显示,中国年自杀率已高达22.2/10万,属高自杀率国家(国际上习惯将自杀率〉20/10万列为高自杀率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也愈来愈复杂,人们的工作、生活、经济和精神压力愈来愈重。某些人不堪重负就采取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分析宁波市镇海区自杀动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3.
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设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主要策略。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提出了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新设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34.
目前.中国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但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在日前召开的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上,来自全球和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200位精神卫生领域的资深学者和专家,共同呼吁全社会正确认识抑郁症,重视抑郁症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  相似文献   
35.
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水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人,是同龄人的2~4倍,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不仅造成了个人及其家庭的重大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大学生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了排除大学生因刚入  相似文献   
36.
探讨大学生自杀原因及其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理的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K/GCV治疗组,CD/5-Fc治疗组,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GCV CD/5-Fc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各组体积数增加(P<0.05),治疗组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疗效q值=1.675>1.15,即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38.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低,受不得一点挫折。有的因一次小考成绩不理想便一蹶不振;有的因评选三好学生落选,情绪便一落千丈,成绩从此下滑;有的孩子因受老师一次批评,便以跳楼自杀威胁家长,甚至轰父母到外面住:“我不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近日,北京连续发生了两起学生自杀事件,一个当场死亡,一个多处骨折。据悉,跳楼原因非常简单,一个是因为“成绩不好挨训”,一个是因为与母亲争吵“确实有点急”。成都一个初二学生因为有一天未交作业,老师让其叫家长到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从关于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大量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自杀的概念、青少年自杀的特点、原因以及干预策略。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自杀”为关键词搜索1979-01/2005-01期间与青少年自杀行为相关的文献,在PsycAr-ticles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中以“suicide”为主题词搜索1976-01/1995-01期间的相关英文文献,同时通过手工以“自杀”、“suicide”为主题词在图书馆查找1979-01/2005-01的相关书籍内容,在互联网上以“自杀调查结果”为主题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自杀理论、自杀行为、青少年自杀方面的研究文献,筛除研究对象样本量太小、在权威性较低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56篇关于自杀或青少年自杀的研究文献,其中关于自杀的综述性文献11篇,关于自杀理论的文献17篇,关于自杀行为的文献63篇,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文献54篇,关于自杀调查结果的文献11篇。选择18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自杀者对自杀的后果具有一定认识和思考。自杀未遂率高于自杀死亡率,自杀成为前5位的死亡因素,自杀率存在性别差异,自杀的发生与发育成熟与否有关,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精神障碍、家庭和社会因素等方面,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和干预的。结论: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可以预测,并可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