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95篇
  免费   1404篇
  国内免费   2020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225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362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4662篇
内科学   71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48篇
特种医学   18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415篇
综合类   7766篇
预防医学   1663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2527篇
  59篇
中国医学   2475篇
肿瘤学   577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779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863篇
  2020年   986篇
  2019年   863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782篇
  2016年   944篇
  2015年   1099篇
  2014年   1816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2188篇
  2011年   2414篇
  2010年   2098篇
  2009年   1924篇
  2008年   2091篇
  2007年   1860篇
  2006年   1633篇
  2005年   1637篇
  2004年   1312篇
  2003年   1076篇
  2002年   852篇
  2001年   711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430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共 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70例)和观察组( 70例),两组均西医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手法推拿,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ASC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 7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 CAS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0.05),观察组治疗后 VAS疼痛评分( 1.77±0.3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2.52±0.58)分及治疗前( 6.69±1.53)分(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 P<0.05)。结论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症状控制效果,提高颈部活动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有助于拮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992.
王亚洲  麻文谦 《安徽医药》2020,24(6):1187-1191
目的探讨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 PC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60例胸腰椎 OVCF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弯角装置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组( PCVP组) 30例,常规双侧穿刺 PVP治疗组( PVP组) 30例。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X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 24 h、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后复查 X片或 CT评估骨水泥渗漏等相关并发症,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VP组的手术时间、 X线曝光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常规双侧穿刺 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 PCVP组 VAS评分术后 24 h(2.4±0.8)分、术后 3个月( 2.3±0.6)分及末次随访( 2.4±0.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 7.8±0.6)分(P<0.05)ODI术后 24 h(18.8±3.8)%、术后 3个月( 18.6±3.6)%及末次随访( 19.0±3.1)%均明显低于术前( 39.6±3.3)%(P<0.05);侧穿刺 PVP组 VAS评分术后 24 h(2.3±0.5)分、术后 3个月( 2.3±0.4)分及末次随访( 2.4±0.9)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常规双,(8.0±0.5)分( P<0.05)ODI术后 24 h(19.0±2.7)%、术后 3个月( 18.±3.3)%及末次随访( 19.1±2.3)%均明显低于术前( 40.5±4.2)%(P<0.05)。术后 24 h、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 VAS评分及 OD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骨水泥渗漏 PCVP组发生 2例,渗漏率 6.7%;常规双侧穿刺 PVP组发生 6例,渗漏率 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 X线曝光次数少、出血少的优势,治疗胸腰椎 OVCF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前、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自 2017年 1—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病人 98例。根据伤椎置钉多少分为三组:跨伤椎置钉组( A组) 32例,单侧伤椎置钉组( B组) 28例,双侧伤椎置钉组( C组) 38例,随访时间范围为 12~20个月,平均 16.2个月,对三组病人的术中、术后及末次随访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A组(88.00±11.75)min,B组( 87.63±11.85)min,C组( 89.97±11.28)min,F=0.405]、术中出血量[A组( 107.81±16.09)mL,B组(111.72±20.02)mL,C组( 113.43±19.18)mL,F=0.82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A组( 3.19±0.93)分, B组( 3.36±0.83)分, C组(3.34±0.77)分, F=0.383]、术后第 3天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96.07±2.23)%,B组(96.79±2.90)%,C组( 96.75±3.76)%,F=0.545]及矢状位 Cobb角[A组( 5.07±1.95)°,B组( 4.40±1.34)°,C组( 4.29±1.66)°,F=2.06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 B、C组病人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 92.79±1.97)%,B组( 94.12±2.00)%,C组( 95.00±1.70)%,F=12.079]、矢状位 Cobb角[A组( 7.77±1.87)°,B组( 6.47±1.54)°,C组( 6.38±1.58)°,F=7.046]、伤椎复位丢失情况[高度丢失: A组( 3.01±1.18)%,B组( 2.26±0.87)%,C组( 1.83±0.60)%,F=15.175;角度丢失: A组(2.68±1.06)°,B组( 2.07±0.85)°,C组(2.11±0.86)°,F=4.349]与A组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 C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与传统的跨伤椎置钉相比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上能更有效的降低后期复位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迟发型后凸畸形的发生;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比单、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症状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年10月至 2016年 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观察组接受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接受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结果;对比两组椎体融合时间及融合率;对比两组术后脊柱稳定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术后的 VAS评分、 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 P<0.05);观察组术后 10 d、术后 3个月的 VAS评分、 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病人的椎体融合时间、融合率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相似文献   
995.
流化床包衣技术具有效率高、传热传质性能好等优点,在制药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包衣过程本质为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准确地理解气固流动行为及其流动特性、掌握流化床包衣及其放大规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简介了流化床包衣的基本过程,然后以颗粒特性为基础,从颗粒的旋转、碰撞和形状3个方面综述其对包衣过程中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对流化床包衣性能产生的影响,并进行简要分析。基于此,本文指出了后续研究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从介观颗粒群尺度研究流化床包衣相似放大可能是解决传统相似放大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头晕、耳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小毛病,正因为如此,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其实,它们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和治疗。5类疾病可有耳鸣头晕症状目前,耳鸣头晕主要被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旋转性眩晕,是指由小脑功能障碍以及前庭神经系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眩晕病症,其典型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倾倒感,且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晃动,眼前的景物也在旋转;另外一类为一般性眩晕,主要是由身体某部分的疾病而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常感头重脚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类型的CT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脊柱结核患者的CT表现,将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类型分为骨碎片型、溶骨型、局灶破坏硬化型、骨膜下型及混合型5种类型,分析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类型及其构成比.结果:共分析202个病变椎体骨质破坏类型,其中骨碎片型17个(8.4%),溶骨型76个(37.6%),局灶破坏硬化型57个(28.2%),骨膜下型25个(12.4%),混合型27个(13.4%),以溶骨型和局灶破坏硬化型多见.不同节段椎体骨质破坏类型构成比不同,腰椎以局灶破坏硬化型多见,颈胸椎以溶骨型多见.结论:脊柱结核不同骨质破坏类型具有相应的CT表现特点,不同节段椎体骨质破坏类型构成比存在差异,CT检查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SCIWORA)的MR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SCIWORA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4月-2011年10月我院诊断为SCIWORA的10例患儿的临床及脊柱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儿均于外伤后(车祸碾压腰腹部1例,外力打击腰部2例,舞蹈练习下腰7例),立即至3天后出现下肢无力、疼痛等脊髓损伤症状,10min~3d(中位时间3.5h)后症状达高峰,出现下肢瘫痪,症状稳定不再进展。伤后2~10d行首次脊柱MRI检查,病变累及全脊髓的1例,累及下颈段、胸段、腰段1例,累及胸段者2例,累及胸、腰段的6例。MRI显示脊髓水肿4例,呈长T2长T1信号;脊髓水肿伴出血6例,出血呈短T1信号。11~18d复查者10例,病变范围减小1例,范围增大2例,范围无变化7例。复查时出血者3例。伤后32~42d复查者4例,均发现脊髓萎缩。本组合并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1例,可见前纵韧带损伤。结论:全脊柱MRI检查是用于诊断儿童SCIWORA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可进行脊髓损伤的神经影像学评估,还可显示脊柱X线及CT无法直接显示的脊柱韧带、椎间盘、终板及骨髓等非神经性软组织损伤情况,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马尾神经硬膜疝的发生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收治的41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致伤机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和随访数据,观察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情况. 结果 4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49例(11.8%)术中探查发现合并马尾神经硬膜疝.前路手术组115例患者,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7.8%(9/115).后路手术组301例患者,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为(13.3%,40/301),其中40例腰椎爆裂骨折伴椎板骨折患者中有38例合并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为95%.发生马尾神经硬膜疝的患者中44例(90%)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5例(10%)虽然神经功能完好,但在术中发现很大一部分马尾神经根被嵌夹在椎板骨折裂隙中. 结论 对于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及椎板骨折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考虑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存在的可能,术中应谨慎操作以防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借助MRI影像,研究胸腰椎骨折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先后顺序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2008年9月-2012年9月13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X线片、CT和MRI抑脂序列检查资料.按骨折形态行AO骨折分型,棘间韧带(ISL)、棘上韧带(SSL)、黄韧带(FL)和小关节囊(FC)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完整、血肿和撕裂,ISL又分为血肿比例>50%和≤50%.最后分析AO形态学损伤的进行性等级与MRI信号之间的关系. 结果 AO A1/A2表现为单纯FC牵张损伤,A3出现ISL撕裂,范围较小,FL和SSL基本完整;AO B1表现为除FC损伤外,还有ISL血肿撕裂,SSL/FL损伤发生率较低,β2表现为SSL/FL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AO C表现为小关节脱位伴骨折,ISL、SSL、FL均会撕裂.AO骨折程度与MRI显示PLC损伤高度相关(P<0.01). 结论 MRI能很好显示PLC各单元的损伤情况及其损伤顺序.AO形态学分型与MRI紧密关联,随着创伤力量的增加,PLC各成分出现进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