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1篇
  免费   1854篇
  国内免费   501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118篇
妇产科学   211篇
基础医学   595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3936篇
内科学   1318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348篇
特种医学   6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644篇
综合类   7665篇
预防医学   3145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5373篇
  86篇
中国医学   3660篇
肿瘤学   1796篇
  2024年   278篇
  2023年   1095篇
  2022年   1002篇
  2021年   1292篇
  2020年   1394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811篇
  2015年   959篇
  2014年   1615篇
  2013年   1652篇
  2012年   2325篇
  2011年   2298篇
  2010年   1787篇
  2009年   1634篇
  2008年   1791篇
  2007年   1477篇
  2006年   1388篇
  2005年   1484篇
  2004年   948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491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290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挖掘和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加入的药物"磷酸氯喹"和《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中推荐加入的"硫酸羟氯喹"上市后的安全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以"氯喹"及"羟氯喹"为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s)报告,提取排名前200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进行指定医疗事件(designated medical event,DME)筛选,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检测ADR信号,重点评估和比较出现DME的系统器官分类(SOC)中的安全信号,并对DME进行分析。结果: 提取FAERS数据库得到氯喹与羟氯喹ADEs报告数量分别为1 128例和29 639例;氯喹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占比57.89%,羟氯喹占比26.60%。经DME筛选,共涉及7种SOC,其中眼部疾病与呼吸系统相关ADR中,羟氯喹检出的信号较多;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2种药物信号检出数量大致相等;心脏、血液及肝胆系统相关ADR中,信号主要集中在氯喹;耳部系统相关ADR中,信号检出较少。另外,氯喹检出的7种DME中尖端扭转型室速信号值最高,羟氯喹检出的4种DME中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信号值最高。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ADR信号检测有助于新冠疫情中氯喹与羟氯喹的安全性评价,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在药品检验机构改革的背景下,为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迎挑战、抓机遇、再发展提供思路。方法: 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视角对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内外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现状提出新业态发展模式,应用麦肯锡矩阵模型展开剖析并阐述新业态发展路径。结果: 各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和瓶颈,同时拥有再发展的机遇。结论: 可采取新业态发展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扶助企业提升能力水平并做好政府依法行政的技术支持,保证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静脉化疗治疗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63例(A组),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57例(B组),化疗方案为卡铂(50 mg/m2)联合吉西他滨(1 000 mg/m2)。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及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90.5%)明显高于B组(71.9%)(χ2=7.5,P<0.05)。A组手术切除率(95.2%)高于B组(84.2%)。A组术中出血量(443±263)ml,B组术中出血量(695±3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P<0.05)。A组9.5%(6/63)达到病理完全缓解,B组5.3%(3/57)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A组的不良反应较B组轻(P<0.05)。A、B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3.0%、54.4%(χ2=4.471,P<0.05),总生存率(0S)为77.8%与63.2%(χ2=3.022,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最大径≥4.5 cm)均是影响年轻宫颈癌O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年轻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轻,能提高无进展生存率,但长期生存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法量化形式对MG患者,非MG患者及健康人进行新斯的明试验评分,以确定评分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提高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出现症状的25例MG患者和12例非MG及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非MG患者中包含9例非MG患者和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及阿托品,将注射前1 h,及注射后1 h每10 min的临床及相对评分记录统计学检验试验前显效时的绝对评分,同时对相对评分的阳性和阴性界定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MG组于的试验前后评分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选择相对评分的60%界定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值,25%界定为阴性时,约登指数相对最高。结论 MG临床绝对评分法和相对评分法有助于对MG患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膀胱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30%的患者初诊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膀胱全切术是MIBC患者治疗的首选,但它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复发率高达30%~45%,5年生存率仅为36%~54%。新辅助化疗治疗MIBC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就新辅助化疗用于MIBC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分期的手段已被肿瘤学界普遍接受,而且对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可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不良后果。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发展,其适应证不断扩大,但该方法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生及时机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新的分泌蛋白Sjsp16的编码基因。  方法 根据EST测序的结果设计引物 ,从含有Sjsp16基因的cDNA克隆中扩增得到该编码基因 ,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2 8中表达 ,然后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蛋白结构功能进行预测。 结果 成功克隆和表达了日本血吸虫分泌蛋白基因Sjsp16,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N端带有一个信号肽序列 ,是一个分泌蛋白 ,含有一个ML功能结构域 ,具有 4种潜在的功能作用位点 ,即 1个N 糖基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 3个肉豆蔻酰化位点。 结论 Sjsp16基因编码蛋白为具有脂质识别和结合功能的分泌蛋白 ,可能为潜在的血吸虫病药物靶点或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998.
病历摘要 患者女,61岁,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7.5~38.5 ℃,伴流涕、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痰中带血丝,并感双侧胸部隐痛,无盗汗、乏力,在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新福欣1.5 g,3次/d,治疗7 d无明显好转,体温升至39 ℃,应用地塞米松5 mg后体温正常,2 d后仍有发热,伴全身乏力、头疼、胸闷、咳嗽,咳白色黏痰,予抗痨药物(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 g,乙胺丁醇0.75 g,链霉素0.75 g肌注,1次/d)及恒奥静滴等治疗8 d无好转.  相似文献   
999.
新辅助化疗是应用于局部治疗前的系统性化疗。新辅助化疗优势显著,其可使肿瘤降期,提高部分患者的手术率和保乳率;且对于部分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率(p CR)的患者,可预测并改善预后。近年新辅助化疗的研究逐步深入,其适应证随之扩大,乳腺癌分子分型理念也推动了个体化化疗方案的进展。本文对新辅助化疗的优势、适应证及化疗方案进行介绍,并从分子分型角度总结了不同亚型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NAC)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verse、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收集NAC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RCTs,共2 164例患者。结果提示,NAC联合根治性手术能够提高MIBC患者5年生存率(OR=1.77;96%CI:1.05~2.97;P=0.03),尤其对于T2期肿瘤患者(OR=2.02;95%CI:1.37~2.96,P=0.000 4);能够提高T0期患者比例(OR=3.64;95%CI:2.25~5.88;P<0.000 01),降低T4期比例(OR=0.45;95%CI:0.25~0.81;P=0.007);NAC联合根治性手术仅提高术后2年无疾病生存率(OR=1.64;95%CI:1.03~2.64;P=0.04);对肿瘤转移发生率无影响(OR=0.39;95%CI:0.08~1.94;P=0.25)。结论 NAC联合根治性手术能够提高MIBC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T4期比例;而GC方案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