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46篇
  免费   3974篇
  国内免费   3060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1283篇
妇产科学   1290篇
基础医学   6336篇
口腔科学   1274篇
临床医学   9968篇
内科学   5084篇
皮肤病学   1489篇
神经病学   718篇
特种医学   15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2556篇
综合类   24175篇
预防医学   10394篇
眼科学   667篇
药学   11913篇
  145篇
中国医学   5244篇
肿瘤学   3061篇
  2024年   470篇
  2023年   1682篇
  2022年   1522篇
  2021年   2059篇
  2020年   2037篇
  2019年   2385篇
  2018年   1173篇
  2017年   2199篇
  2016年   2304篇
  2015年   2743篇
  2014年   4296篇
  2013年   4239篇
  2012年   5397篇
  2011年   5890篇
  2010年   5370篇
  2009年   5067篇
  2008年   5619篇
  2007年   4899篇
  2006年   4249篇
  2005年   4359篇
  2004年   3398篇
  2003年   3070篇
  2002年   2394篇
  2001年   1809篇
  2000年   1327篇
  1999年   1184篇
  1998年   1053篇
  1997年   944篇
  1996年   828篇
  1995年   747篇
  1994年   690篇
  1993年   377篇
  1992年   344篇
  1991年   360篇
  1990年   326篇
  1989年   308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中药菩人丹对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DR)患者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2016年1—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SDR患者48例(96眼)。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24例(48眼),给予中药菩人丹粉剂口服,每次9 g,2次/d;对照组24例(48眼),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口服,每次500 mg,3次/d。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眼底照相、FFA、视野平均敏感度(MS)、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ERG-QPs)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眼底照相及FFA的改变情况(出血、渗出、微血管瘤、视网膜循环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平均敏感度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6. 893,P<0.01),对照组仅ERG-OPsO1潜伏期缩短(P<0.05),余指标均无改善(P>0.05),观察组ERG-OPsO1、O2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菩人丹可明显改善SDR患者的眼底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提高视野MS值,缩短ERG-OPsO1、O2潜伏期,增加振幅,有效治疗SDR。  相似文献   
22.
23.
彭瑶  胡立  蒲虹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7):696-699
目的 分析HBV患者YKL-40、CA19-9、GP73水平差异及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HBV患者病情的判定指标。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HBV患者,其中慢性HBV感染组4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6例、HBV相关肝硬化组24例,同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者血中YKL-40、CA19-9、GP73水平;分析HBV感染患者血清YKL-40、CA19-9、GP73水平与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血中YKL-40水平分别为(36.38±4.19)ng/mL 、(49.02±4.32)ng/mL、(65.14±5.21)ng/mL ,CA19-9分别为(12.03±1.03)KU/L、(13.84±0.98)KU/L、(16.94±0.81)KU/L,GP73分别为(47.22±5.38)ng/mL 、(98.53±10.24)ng/mL 、(229.85±12.19)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9±3.27)ng/mL 、(7.34±0.92)KU/L 、(30.93±3.89)ng/mL,均P=0.000 0。随着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不同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患者血中YKL-40、CA19-9和GP73也随之显著增加,均P=0.000 0;YKL-40、CA19-9和GP73均是影响HBV感染患者体内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化的独立性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血清中YKL-40、CA19-9、GP73水平是HBV感染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相关支原体感染与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102例HIV感染/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样本中的生殖支原体、梨支原体、发酵支原体等相关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共有67例患者尿样中检出支原体核酸,感染率为65.69%;其中,检出生殖支原体感染23例、检出梨支原体感染15例,检出发酵支原体感染29例,感染率分别为22.55%、14.71%、2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HIV感染患者与AIDS患者三种支原体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_4~+T淋巴细胞水平<500个/μL患者的三种支原体感染率高于CD_4~+T淋巴细胞水平≥500个/μL的患者(P<0.05);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血清IL-2、TNF-α水平均低于未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IL-4水平高于未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P <0.05)。结论 HIV感染/AIDS患者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支原体感染率,免疫功能较差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患者可表现为炎症因子的低表达,但尚不能认为支原体感染能够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并发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外周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收治的190例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为HFpEF并发MP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未并发MP感染的HFpEF患者106例为HFpEF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galectin-3、MMP-3水平;比较随访1年后不同预后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NT-proBNP、galectin-3和MMP-3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HFpEF并发MP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T-proBNP、galectin-3、MMP-3水平均高于HFpEF未感染组(P<0.05)。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NT-proBNP、galectin-3、MMP-3联合检测评估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年龄≥65岁、住院时间≥14 d、NT-proBNP≥6 091.35 pg/ml、galectin-3≥9.16 ng/ml和MMP-3≥245.53μg/L是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T-proBNP、galectin-3、MMP-3在HFpEF并发MP感染预后不良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HFpEF并发MP感染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6.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做手术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能吃药、能自己康复锻炼的,就不开刀。这想法大体是没错的,但也不可矫枉过正,有些人怡怡因此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本期“我的健康之路”的讲述者,就抓住了前列腺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7.
基于多靶点药物设计思想,以对氨基水杨酸(PAS)为母核,选用不同的连接子将PAS、异烟酸和氟喹诺酮三种结构单元缀合,设计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分子TM1和TM2;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目标分子,测试了目标分子抗结核及抗人致病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TM2a抗结核活性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 TM1a与阳性对照药物氟喹诺酮中活性最强的克林沙星相当; TM1a对所测试菌株都显示最强抑制活性, TM1b与TM2a对多数菌株显示很强抑制活性, TM1h/2h对部分菌株具有强抑制活性; TM1a/1h对金葡菌ATCC14125的抑制活性远强于所测试的氟喹诺酮,值得进一步研究。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分子TM1a和TM2a分别在8及32μg·mL-1浓度下表现出相对安全性。本研究首次合成了PAS为母核的三分子药效团拼接的新型分子,部分分子具有非常强的抑菌活性,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29.
30.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以快速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为特点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多神经根神经病。随着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该药引起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外源性神经节苷脂相关性GB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轴索型GBS,以四肢弛缓性瘫痪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急性、严重且快速进展的周围神经受累,较其他轴索型GBS病情重,恢复时间长,预后差。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是其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取代血浆置换成为GBS首选治疗方法,推荐剂量为0.4 g/(kg·d),连续静滴5 d,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早发现、早诊断、尽早停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及时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和康复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