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58篇
  免费   5946篇
  国内免费   3900篇
耳鼻咽喉   1996篇
儿科学   241篇
妇产科学   3603篇
基础医学   4107篇
口腔科学   531篇
临床医学   8652篇
内科学   5149篇
皮肤病学   404篇
神经病学   559篇
特种医学   49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15160篇
综合类   1405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381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3692篇
  16篇
中国医学   341篇
肿瘤学   21516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724篇
  2022年   1494篇
  2021年   2023篇
  2020年   1952篇
  2019年   1705篇
  2018年   1592篇
  2017年   1969篇
  2016年   2604篇
  2015年   2284篇
  2014年   4619篇
  2013年   4003篇
  2012年   5167篇
  2011年   5733篇
  2010年   4950篇
  2009年   4764篇
  2008年   4644篇
  2007年   5137篇
  2006年   4871篇
  2005年   4725篇
  2004年   3699篇
  2003年   3220篇
  2002年   2749篇
  2001年   2631篇
  2000年   2141篇
  1999年   1588篇
  1998年   1362篇
  1997年   1204篇
  1996年   705篇
  1995年   623篇
  1994年   531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181篇
  1987年   147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目的 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一线化疗的118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营养支持组(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各营养指标[KPS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变化及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化疗后,患者体质量,BMI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后,患者体质量和BMI并无明显变化,仅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其他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支持组化疗后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显著降低(15.4% vs. 42.1%,P=0.004),3级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9.2%,P=0.123).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治疗是食管癌患者化疗后发生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8,RR=6.048,95%CI:1.589~23.027).(3)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在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化疗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调查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居民(非医学相关人员)进行口腔癌及其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完成问卷调查共1 483份,其中男性663份(44.6%),女性820份(55.3%),年龄15~91岁.79.2%的被调查者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仍有16.6%被调查者每天只刷一次牙.当被问及听说过哪些癌症时,肺癌知晓率最高,达94.3%,肝癌,胃癌次之,达92.5%,92.4%,口腔癌的知晓率最低,仅47.7%.口腔癌知晓率与户口(P=0.015),长期居住地(P=0.028),家庭人均年收入(P=0.024),刷牙频率(P<0.001),自我检查口腔频率(P<0.001)及是否嚼槟榔(P=0.015)有关.多数被调查者从电视节目(24.3%),手机新闻/电子杂志(22.0%),微信(11.3%)及与朋友或身边的人聊天(14.6%)获知口腔癌相关信息.知道吸烟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仅34.9%,且其认识与年龄(P=0.011),教育水平(P=0.007),刷牙频率(P<0.001)及自我检查口腔(P=0.002)有关.知道饮酒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仅23.5%,其认识与教育水平(P=0.002),长期居住地(P=0.022),刷牙频率(P=0.009),自我检查口腔频率(P=0.005)有关.知道嚼槟榔是口腔癌危险因素的只有35.1%,其认识与年龄(P=0.040),学历(P=0.002),户口(P=0.002),家庭人均年收入(P=0.005),刷牙频率(P=0.001),自我检查口腔(P<0.001),嚼槟榔(P=0.002)有关.知道口内长期不愈的溃疡,白色斑块,红色斑块是口腔癌早期症状的分别有35.7%,21.6%,16.9%.结论: 北京市居民对口腔癌及其相关防治知识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尚有部分居民还未形成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大众对口腔癌及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如利用各种新媒体形式对大众进行口腔卫生健康知识宣教,以减少口腔癌发病率,提高早期就诊率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CD44v6在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正常宫颈上皮、15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16例宫颈原位鳞癌、1例宫颈原位腺癌、2 7例宫颈浸润鳞癌、15例宫颈浸润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 ,实验结果以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着色部位主要为细胞膜 ,细胞浆不着色或着色较浅。细胞核被苏木素复染成淡蓝色。 (2 )CD44v6阳性表达正常宫颈上皮为 1/ 10 ,宫颈不典型增生为 7/ 15 ;宫颈鳞癌中原位癌为 7/ 16 ,浸润癌为2 0 / 2 7;宫颈腺癌中原位癌 1例CD44v6阴性 ;浸润癌 15例 ,CD44v6阳性表达 2 / 15。 (3)宫颈浸润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D44v6的灰度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 [(0 .30 8± 0 .0 2 1)vs (0 .2 73± 0 .0 31) ,P =0 .0 0 6 ]。CD44v6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CD44v6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 ;CD44v6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CD44v6阳性可能与宫颈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评价人卵巢癌的 p5 3基因治疗效果。 方法 :用携带人野生型 p5 3的逆转录病毒转导 p5 3蛋白表达缺如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 OV 3,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 p5 3基因能够在体外及小鼠体内人卵巢癌细胞SK OV 3中表达 ,并对人卵巢癌生长有抑制作用。体外抑制率为 5 7%~ 88% ;对体内肿瘤抑制率为 40 %。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外源野生型p5 3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生长 ,增加病毒滴度将进一步提高体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4例STUM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78岁(平均54岁), 病程1~180个月(平均46个月)。以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直肠指诊可提示前列腺肿物,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正常或轻度升高,经直肠超声及磁共振提示前列腺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结节。结果: 3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2例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9例经病理明确诊断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镜下观察前列腺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呈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SA均为阴性,波形蛋白均为阳性,CD34及孕激素受体多呈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20%(平均6%)。病理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65个月), 失访2例,死亡1例,9例术后未见复发,2例因局部复发而多次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论: STUM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早期发现确诊,结合临床制定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6.
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不能手术肝癌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 方法B超引导下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治疗30例原发性肝癌(PHC),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体积变化、血清AFP水平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指标。 结果治疗后,96.7%PHC临床症状减轻,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肿块缩小率≥50%者占75.6%,平均肿块缩小率53.3%,彩色多普勒显示81.9%的肿块血供减少或消失。20例组织学检查发现治疗区内肿瘤组织出现完全或部分坏死、纤维化。30例PHC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0%、76.7%、43.3%,平均生存期19.5月。局部无并发症,治疗前后ECG、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功能均无变化。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瘤内注射MAA和32P胶体对不能手术的PHC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副作用低,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61例肺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癌基因Bcl-2、抑癌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Rb)、p53、p16。结果Rb与p16表达、p53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P<0.05),Rb与p53表达、p16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是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及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异常等多基因损害的积累过程和协同作用使各细胞增殖调控途径失控,最终导致肺癌发生并使肺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cl 2蛋白与涎腺肿瘤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4 2例腺样囊性癌、15例多形性腺瘤和 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bcl 2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4 2例腺样囊性癌 37例阳性 ,阳性率 88 1%。 15例多形性腺瘤阳性率 10 0 % ,但阳性细胞少 ,主要分布于上皮丰富的腺管样结构 ,而鳞状上皮及粘液软骨区为阴性。 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 ,导管上皮细胞少数散在阳性 ,腺泡细胞阴性。结论 :bcl 2蛋白在涎腺肿瘤组织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凋亡能力 ;在上皮成分中广泛过量表达 ,可能参与了涎腺肿瘤的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999.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nm23和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寻找有助于准确预测局部肿瘤进展、分型、预后情况的临床参照指标。 方法应用PCR-SSCP检测28例膀胱癌术后存档蜡块组织中nm23及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并与膀胱癌的病理及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nm23及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4.3%及17.99%。nm23及p53基因突变均发生在低分化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病例。nm23和/或p53基因突变与UICC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行脊椎肿瘤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CT引导下选择最佳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并随时调整,以确保整个穿刺过程在病变的椎弓根内及椎体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穿刺并发症。11例所取组织量可满足病理检查要求。1例取材量不足而未能得出满意诊断结果。结论CT引导下经椎弓根行脊椎肿瘤穿刺活检取材准确,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