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积累可以抑制成骨细胞表达、增强骨吸收等。但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确切分子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介导了体内多种生物过程,如胚胎形成、器官发生、肿瘤形成等[1]。  相似文献   
32.
2011年11月,笔者在泮托拉唑钠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使用时发现两药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医院内卒中与医院外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差异以及医院内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71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医院内卒中(101例)与医院外卒中(2949例)患者溶栓治疗各时间点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院内卒中患者比医院外卒中患者的入院至影像时间长[53.5(32.0,79.8)min vs 20.0(14.0,28.0)min,P < 0.01]、影像至溶栓时间长[47.5(27.3,64.0)min vs 36.0(24.0,53.0)min,P <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长[99.0(70.5,140.5)min vs 55.0(41.0,74.0)min,P < 0.01]。在医院内卒中患者中,高级卒中中心比初级卒中中心入院至影像时间更长[59.5(44.5,83.3)min vs 37.5(16.5,63.5)min,P < 0.01],入院至溶栓时间更长[110.0(77.0,145.0)min vs 88.0(53.8,124.3)min,P < 0.05],但影像至溶栓时间更短[36.5(23.8,60.3)min vs 53.5(34.3,64.8)min,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4,95%CI:0.882~0.989,P < 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912,95%CI:0.855~0.973,P < 0.01)是医院内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与医院外卒中相比,医院内卒中存在一定延误,未来需要建立更加流畅的医院内卒中溶栓流程。  相似文献   
34.
李阳  王于昌  彭海文  董希杰  刘国栋  王伟  闫红  杨帆  刘丁  敬慧丹  解雨  汤曼力  陈娴  高伟  郭庆山  唐朝晖  唐昊  何炳灵  毛庆祥  王震  白祥军  陈大庆  陈海鸣  刀敏  都定元  冯皓宇  冯珂  高翔  何武兵  胡培阳  胡熙  黄刚  黄光斌  姜伟  金红旭  孔来法  李贺  李连欣  李湘民  李新志  李怡飞  李子龙  刘慧敏  刘长剑  马小刚  潘春球  潘晓华  彭磊  屈纪富  任前贵  桑锡光  邵标  沈印  孙明伟  汪方  汪娟  王军  王文楼  王志华  吴旭  肖仁举  谢扬  徐峰  杨新文  杨越涛  姚永坤  尹昌林  郁毅刚  张可  张兴文  章桂喜  赵刚  赵小纲  朱晓松  朱延安  朱长举  李占飞  张连阳 《中华创伤杂志》2023,(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 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 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 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 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孙玲  林咏蔚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10):495-495,497
胎盘绒毛植入是妊娠罕见的并发症,绝大多数胎盘植入都是在足月分娩处理第三产程时才发现.早期妊娠发生胎盘植入更为罕见,这为晚期胎盘植入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其发生与原发性蜕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内膜缺陷,如:子宫疤痕、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或宫角妊娠等因素有关[1].近年,剖宫产率、流产率的增高,本病发生率亦有上升趋势.本院收治3例妊娠早期胎盘植入病人,其中2例有剖宫产手术史,3例均有多次流产史.  相似文献   
36.
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状况,为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水平提供数据.方法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编制调研登记表.调查浙江省9家综合性三甲医院2007年围术期输血患者的病例,分析用血指征的符合情况,统计术中和术后72 h不同类型手术患者各血液成分的输注量和各血液成分使用的不合理率,对数据分别进行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19 102次输血中,成分输血率达到99.3%,但是,有8251次红细胞输注和176次全血输注属于无指标输血,即44.1%的围术期用血是麻醉医生或者手术医生仅根据临床经验而实施的行为,其中包括了603例输血患者术后72 h内仍没有复查Hot或者血红蛋白水平.对于有完整输血指标检测记录的患者进行合理与否的判断,红细胞和全血输注的不合理率均为39.2%,主要原因是输注指征过宽,血小板输注不合理率为43.7%,主要是未达到输血指征时输注或者输注血小板量不足1个治疗量.结论 尽管浙江省三甲医院围术期的成分输血开展良好,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输血现象,急需引起各家医疗机构重视,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和提高安全用血意识.  相似文献   
37.
患者就医感知价值研究为把握患者就医感受,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患者就医感知价值由一系列关键指标构成,通过分析患者感知价值的各个构成指标及其对患者感知价值的影响作用,可以将患者感知价值指标按照敏感度和易感性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找出其中的强感知指标、中等感知指标、弱感知指标、显性指标、隐性指标。结合实际的案例,对这些指标进行归类分析后,可以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8.
文章针对患者就医感知价值中的“看病难”问题,围绕患者就医等候时间、就医便利性和就医感知价值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并结合台州医院的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医院里,患者个人时间充裕程度与就医感知便利性无相关性,患者就医感知便利性与就医感知价值呈正相关性;患者个人就医时间充裕程度与就医感知价值无相关性,而患者特征对其时间充裕程度、就医感知便利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低张水灌肠MRI在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低张水灌肠对34例临床拟诊结直肠癌的病例进行MRI检查,应用FSPGR T1WI, SSFSE、FIESTA脂肪抑制T2WI,DWI和LAVA增强扫描,评价肠壁肿瘤浸润、肠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76.5%(26/34), 其中,T1~2期的准确率为42.9%(3/7),T3期的准确率为72.7%(8/11),T4期的准确率为93.7%(15/16).评价肿瘤肠壁外侵犯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90.9%.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8.0%,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62.5%.结论 MRI可全面评价结直肠癌的部位、侵犯程度、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前、期间以及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总结变化特点,并研究给药剂量调整与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美罗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83.2±7.8)%,亚胺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71.7±5.3)%,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血药浓度逐渐恢复,但增加丙戊酸钠给药剂量对血药浓度变化影响不明显。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著降低,两者不宜联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