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小鼠骨组织微结构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20只4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标准饮食组(control,n=9)喂食标准饮食,高脂饮食组(HFD,n=11)喂食高脂食物诱导小鼠脂肪肝模型。12周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的血液、肝脏、股骨、胫骨样本。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肝脏组织经HE和油红O染色,测定肝脏的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micro?CT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对两组骨样本数据进行比较,数据包括:骨总体积(TV)、骨量(BV)、骨体积分数(BV/TV)、连接密度(Conn.D)、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表观密度(Ap.Dens)、实质密度(Mat.Dens)及各向异性程度(DA),部分股骨HE染色测量骨髓脂肪含量。结果:高脂饮食组小鼠均成功建立脂肪肝模型;与标准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小鼠的股骨具有低TV[(2.128 ± 0.591)mm3 vs.(3.570 ± 0.330)mm3,P < 0.001]、Tb.N[(1.769 ± 0.218)/mm vs.(2.284 ± 0.726)/mm,P=0.030]、SMI(2.950 ± 0.242 vs. 3.820 ± 0.729,P=0.004)以及较高的Tb.Sp[(0.595 ± 0.083)mm vs.(0.472 ± 0.116)mm,P=0.013];高脂饮食组胫骨TV[(1.127 ± 0.338)mm3 vs.(1.741 ± 0.683)mm3,P=0.017]和 SMI(2.431 ± 0.501 vs. 3.188 ± 0.465,P=0.003)也低于标准饮食组。骨髓组织形态分析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骨髓中每mm2脂肪滴的数目(AD)显著高于标准饮食组(5.5 ± 2.2 vs. 2.6 ± 0.5,P=0.042),AD的多少与TV显著相关(股骨:r=-0.756,P=0.030;胫骨:r=-0.771,P=0.025)。结论:脂肪肝对小鼠的骨微结构有着不良影响,而骨髓的脂化可能是导致这一病理现象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92.
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自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与抑郁症康复者之间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差异。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和康复者各30名,分别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被试的外显自尊,用内隐联想测验(简称IAT)测量内隐自尊,对两个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抑郁症组的外显自尊水平显著地低于康复组,抑郁症组的内隐自尊水平与康复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抑郁症组外显自尊有低于内隐自尊的倾向,康复组外显自尊有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结论抑郁症组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康复组,在内隐自尊上差异不显著;抑郁症组与康复组在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水平有着不同的组合。  相似文献   
93.
目的调查"全面二孩"政策下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46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55. 5%的育龄妇女希望能生育2个孩子,48. 4%的育龄妇女赞成"二孩"政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的年龄(P=0. 000,OR=1. 529)、婚龄(P=0. 002,OR=1. 417)、婚育状况(P=0. 000,OR=4. 319)和家庭年收入(P=0. 005,OR=1. 370)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建议建立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承担生育负担的一体化责任体系,全方位切实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一个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从基因水平确定其原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法对该家系成员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基因(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TC)的10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突变,以10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先证者新生儿期发病,OTC基因测序发现其第9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c.917G>C,第306位密码子由AGA突变为ACA,精氨酸替换为苏氨酸,即p.R306T.家系成员检测证实先证者母亲及家系中另外两名女性为表型正常的c.917G>C杂合突变携带者,其他家系成员及100名对照者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错义突变c.917G>C为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尚未见报道,是一新发现的OTC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调查儿科ICU护士肠内营养相关决策行为的现状,为推进儿科ICU肠内营养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月抽取南京市儿童医院NICU、PICU、CCU、SICU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科ICU护士肠内营养相关决策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177份问卷,有效回收142份。仅有57.0%的护士熟知本科室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胃管留置长度和位置核实方法方面,高达54.2%~94.4%的护士依旧采用传统方法;喂养不耐受监测方面,91.5%的护士每次喂养前都评估胃残留量,当问及如何处理胃残留时,高达60.6%的护士将胃残留全部丢弃;本调查还发现仅有7.0%的护士总是主动采取非药物方式预防或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与发展。结论 儿科ICU护士肠内营养的实施与护理措施大多沿用传统方法,欠缺对新方法的学习与探索。建议加强儿科ICU肠内营养相关指南和新理念的培训,制定科学严谨的肠内营养实施与操作流程,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营养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提高儿科ICU护士工作主动性,从而优化危重患儿肠内营养的管理。  相似文献   
96.
有早产风险的孕妇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antenatal corticosteroids, ACS)治疗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早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然而ACS治疗可能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糖代谢等产生不良影响, 且ACS对早产儿各系统发育潜在影响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文综述ACS治疗对早产儿神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系统的近远期影响的研究进展, 以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7.
阐述流程管理理论,探讨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实践中应用流程管理,促进CME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达到管理过程的高效、有序、高质。  相似文献   
98.
小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5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及纳洛酮1、10、100、1000ng·kg-1组(NL1、NL2、NL3、NL4组),各组皮下注射相应药物,3min后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1,随后分别进行跳台、避暗及Y迷宫实验,以不同时间测定的潜伏期、错误次数、一次性正确次数作为评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结果:与NS组比较,跳台实验中纳洛酮各组小鼠的跳台潜伏期缩短(P<0.05),避暗实验中NL1、NL2、NL3组的潜伏期缩短(P<0.05),NL1、NL3组错误次数增加(P<0.05),Y迷宫实验中各组小鼠正确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小剂量纳洛酮与氯胺酮合用可增强小鼠在跳台、避暗实验中的遗忘作用,但对Y迷宫实验中学习记忆的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江苏省近视防控研究中心”微信服务号的设计与实践,完善近视防控服务号品牌建设。方法:基于江苏省近视防控研究中心的工作特色和业务流程,设计、搭建“江苏省近视防控研究中心”微信服务号,并通过用户净增长人数及满意度调查分析,优化公众号的服务质量。结果:搭建形成以近视防控新闻推送、科普宣传、互动交流、实时查询为一体的“江苏省近视防控研究中心”服务号平台。结论:通过建设、运营江苏省近视防控微信服务号,实现江苏省近视防控信息整合、视力健康数据实时查询和关注用户满意度提升,有效提升江苏省近视防控研究中心微信服务号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微创治疗已成为肝外胆管结石的主流方式,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是目前最常采用的肝外胆管结石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可完整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可同时处理胆囊疾病并行病理活检等,但该手术不适用于有重度粘连及炎症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则适用于炎症较重的患者,创伤小,但操作复杂,失败率较高,破坏了Oddi括约肌功能,且不能同时处理胆囊疾病。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scopy,PTCS)适用于高龄、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且拒绝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于ERCP插管失败的患者。本文中我们对目前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适应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