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中国汉人HLADQAl基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LA基因的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ApalⅠ、BsajⅠ、HphⅠ、FokⅠ、MboⅡ、MnlⅡ)消化DQAl座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研究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中国汉人HLA-DQAl基因与系统红斑狼疮的遗传关联。发现系统红斑狼疮DQAl*0102(36.5%,RR=2.25,P<0.05,EF=0.20)及*0401(15.4%,RR=12.42,P<0.005,EF=0.14)显著增加,而DQAl*0501(11.5%,RR=0.21,P<0.005,PF=0.31)和*0.0601(3.9%,RR=0.27,P<0.05,PF=0.09)显著下降。排除DQAl*0401的影响后,*0102频率的升高表现得更加明显(RR=2.84,P<0.01)。上述发现显示:DQAl*0102及*0401对SLE有遗传易感作用,而DQAl*0501和*0601有遗传抵抗作用,并提出了有关可能的单体型。  相似文献   
72.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变过程中三种基因的原位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了解癌基因在实验性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肝组织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癌过程中N-ras,c-myc,H-ra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癌早期增生的肝细胞及变异肝细胞灶中即显示N-ras和c-myc的过度表达,并随增生肝细胞结节的形成和演进,二者过表达细胞增多且相伴而存。诱癌中期出现H-ras的过表达。结果提示,N-ras,c-myc的异常表达是大鼠肝癌变中较早出现的分子改变,可能与肝癌的启动有关,也是肝癌形态发生的分子基础之一,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而H-ras的异常表达则可能对癌前病变的发展具促进作用。同时也表明,肝细胞的恶性转化需要多个癌基因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3.
 p53 上调节的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53 up-regulated modulator of apoptosis,PUMA)是 2001 年由 Yu 等[1]和 Nakano 等[2] 2 个独立研究小组同时发现的,是 Bcl-2 蛋白家族的促凋亡成员之一,具有强大的促凋亡作用,可被内、外源性 p53 快速诱导活化。PUMA 基因定位于 19q,cDNA 全长 1.9 kb,转录本由 4 个外显子(1a、2、3、4)组成,编码 1 个由 193 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定位于线粒体膜上。Bcl-2 蛋白家族中促凋亡蛋白的共同点是都含有 1 个由 9 个氨基酸(LRRMADDLN)组成的 BH3 保守结构域。其中 PUMA 与 Bik、Bad、Bid、Bim、Hrk/DP5 及线虫 Eg-1 等促凋亡蛋白,都只存在 1 个 BH3(Bcl-2 homology3)结构域,统称为 BH3 仅有蛋白。从秀丽隐杆线虫到小鼠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学研究显示,BH3 仅有蛋白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启动因子,BH3 仅有蛋白通过其 BH3 结构域与 Bcl-2 蛋白家族中的抑凋亡蛋白表面的沟槽相互作用从而启动凋亡,提示 BH3 结构域对 BH3 仅有蛋白与 Bcl-2 等抑凋亡蛋白结合并启动凋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PUMA 的 BH3 结构域位于其氨基酸序列的第 141 ~ 149 位,缺少此结构域的 puma 突变体也将丧失诱导凋亡的功能[4]。近年来,PUMA 的诱导凋亡作用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仅就 PUMA 的促凋亡作用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Cyr61在单纯及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yr61在单纯和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及其在创伤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制备单纯及放创复合伤动物模型,采用光镜、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Cyr6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规律。结果5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在伤后第3、6、9、15天,Cyr61表达量均随创伤愈合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同一时间点,放创复合伤组Cyr6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单纯创伤组,第21天放创复合伤组表达继续升高,而单纯创伤组表达下降。Cyr61表达时相拖后与辐射所致伤口愈合延迟一致。结论Cyr61在放创复合伤肉芽组织中表达较单纯创伤组明显降低,影响细胞迁移、新生血管形成和组织改建等重要过程,这可能是辐射所致伤口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Cyr61在创伤愈合过程的表达规律有助于创伤的预后判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5.
重组腺病毒介导反义c-myc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昌中  林晨  张海增  梁萧  张雪艳  付明  吴旻 《癌症》2000,19(12):1072-1076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反义c-myc基因(Ad-ASmyc)治疗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观察Ad-ASmyc对人肝癌细胞系的转导效率,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DNA片段化分析、RT-PCR、裸鼠皮下移植瘤治疗实验,分析Ad-ASmyc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QSG-7701、SMMC-7721和HCC-9204细胞生长和c-myc基因表达及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Ad-ASmyc可高效转导人肝癌细胞系,抑制细胞生长;转染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克隆成活率为对照组的53.9%~69.1%,c-myc基因表达下降;Ad-ASmyc处理肝癌细胞,DNA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梯形条带,瘤内注射Ad-ASmyc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反义c-myc基因转移,有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6.
骆爱萍  王光虎  刘芝华  王秀琴  吴旻 《癌症》2000,19(9):843-845
目的:研究新基因RA28的读码框及其蛋白的性质,并检测其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高效表达,产物经金属螯合合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RA28蛋白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此外,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结果:RA28蛋白的分子量为12KDa,等电点为7.1:RA28蛋白在所检测的细胞系中均表达,未见细胞表达的特异性;同源序列比较表  相似文献   
77.
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食管癌的基因表达概况,寻找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以癌及癌旁组织poly A+ R N A 反转录合成的c D N A 为探针,与 Atlas 微点阵表达分析膜进行差异杂交。结果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在所分析的588 种已知基因中,cdc25 B、 M M P、 M E T 等61 个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cytokeratin 4 、 B A D、 I L1 R E C E P T O R A N T A G O N I S T、 I L6 等22 个表达下调,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转移调控的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 这些基因的表达改变组成了一个食管癌特异的基因表达谱,首次为食管癌细胞的恶性表型提供了分子遗传学参考数据,一些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发展生物标记物或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线索。 Atlas 微点阵表达分析滤膜的差异杂交为初步了解某一组织或细胞的表达状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对细胞能量代谢、细胞死亡等生物学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细胞器,线粒体含有独特的DNA,并且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刺激导致DNA损伤。损伤的线粒体DNA会进一步导致线粒体蛋白复合体改变,并通过生成氧自由基等多种机制导致肿瘤的发生。为了维持稳定的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存在多种机制修复损伤,其依据不同受损程度启动不同修复机制,这一过程称为“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衍生囊泡、线粒体融合/裂变、线粒体自噬等。本文综述了不同的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并且列举了线粒体质量控制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的蛋白质的相关功能和肿瘤研究进展。此外,线粒体在药物靶点及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的开发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转化医学前景。相信对于线粒体功能及相关机制的深入探索,能够有助于解决目前肿瘤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食管癌高发区粮食中镰刀菌毒素的含量及其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镰刀菌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主要污染菌。我们随机抽取北方两个食管癌高发区居民主要食用粮,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分析75份样品中的毒素含量,林县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检出率约为92.3%(3639);以大麦中检出率最高,达100%;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检出率约为53.8%(2139)。磁县主食中两种毒素的检出率更高,达100%。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资料,食管癌低发的美国的粮食中,仅发现低水平的DON,玉米粉中平均为80ngg;面粉中平均为110ngg;早餐谷物中平均为80~90ngg,未发现NIV及其他单端孢霉素的存在。本研究应用北京粮…  相似文献   
80.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染色体畸变。方法 采用 7,9,11,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 3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30例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 )研究 ,并同时做了细胞学检查。结果  (1)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中 7,9,11,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阳性率分别为 2 3.5 %、38.2 %、14.7%和 11.8% ;冲洗液中各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 30 .0 %、5 0 .0 %、2 6 .7%和 16 .7%。其中 9号染色体畸变率较高 ,但与膀胱癌分级、分期无明显关系 ;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的分期密切相关 ;11,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2 )膀胱癌患者尿液组中尿细胞学、FISH阳性率分别为 2 9.4%和 5 5 .9% ,两种方法联合后阳性率达 6 7.6 % ;膀胱冲洗液组中阳性率则分别为 2 7.6 %和 73.7% ,两种方法联合后阳性率达 80 .0 %。结论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FISH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冲洗液脱落细胞间期核染色体数目畸变 ,有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