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总结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 18例患者 2 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 ,先将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内 ,再将不可脱卸球囊于动脉瘤颈处充盈覆盖瘤颈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填塞动脉瘤。结果  17个动脉瘤治疗成功 ,完全填塞的动脉瘤 12个 ,次全填塞 (>90 % ) 4个 ,不完全填塞 (<90 % ) 1个 ,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 ,平均随访 9.4个月 ,临床效果优良。结论 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 ,以探讨预测aGVHD的临床指标。方法  30例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动态监测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10例发生Ⅰ度GVHD ,5例发生Ⅲ~Ⅳ度GVHD ;sIL 2R在发生aGVHD组于移植后第 2周上升 ,第 3周达峰值 ,其升高早于aGVHD症状的出现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 ;其它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不显著 ,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发生伴随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sIL 2R在aGVHD症状出现前明显上升 ,可作为预测aGVHD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运动病评定标准的科学性,采用红外热象仪及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分别测试了60名健康男性青年,在电动秋千摆动刺激前、秋千实验后即刻、休息20min后,三次的面部皮肤温度及微循环血流量,将测试数据与肉眼观察判断的面色苍白程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后随着苍白症状的出现,面部皮肤温度下降,微循环血流量减少,肉眼观察的苍白程度与这两项指标变化不完全一致。表明肉眼观察面色苍白分度虽然简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用面部皮肤温度或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来判断苍白程度,可以排除主观因素和外部影响,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向阳  黄志军  肖飞  袁铭  张芳  李倩 《中国药房》2010,(47):4477-4478
目的:建立某中药复方制剂中甘油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B-Awax石英毛细管柱(30m×0.32mm×0.50μm),进样口温度为250℃,柱温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165℃;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为300℃;载气为N2,流速为1.0mL·min-1;分流比为5∶1;进样体积为1μL;以萘为内标物,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结果:甘油与内标物在14min内分离良好;甘油的进样浓度在1.1036~11.0360mg·L-1范围内同其与内标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低、中、高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1.0%)、98.8%(RSD=1.5%)、99.7%(RSD=1.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某中药复方制剂中甘油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研究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对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病变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为研究金叶败毒(JYBD)抗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肺细胞,加入病毒吸附2h,弃病毒液,加入最大无毒浓度TD0金叶败毒,分别作用12、24、72、120h,收获细胞,设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病变情况: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金叶败毒组:12~72h细胞胞浆空泡变性程度均减轻,未观察到病变变圆细胞,120h观察到出现病变变圆细胞,部分正常细胞胞浆空泡变性程度减轻。与金叶败毒组比较,GCV组细胞胞浆空泡变性程度与之相当,但120h未观察到病变变圆细胞。金叶败毒组:12hHSP70表达增强,72h继续上升,120h达最高点。与正常细胞对照组比较,各时相HSP70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组比较,12、24h2个时相HSP70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昔洛韦组:与金叶败毒作用类似,可增强病毒感染细胞内HSP70表达。结论金叶败毒制剂可抑制MCMV细胞病变作用,还能增强病毒感染细胞HSP70表达,可能是其抗MCMV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芪汤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辨证施治。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8%较对照组的69.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21.22%高于对照组的7.3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SF-36量表评分,治疗组患者在"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维度积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分钟步行试验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汤可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α-干扰素受体(interferon-α receptor,IFN-α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IFN-αR和PCNA在不同病理特征颅咽管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釉型颅咽管瘤IFN-αR、PC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未见术后复发;在颅咽管瘤中IFN-αR和PCNA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 IFN-αR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与PCNA存在相关性;IFN-αR可能参与了颅咽管瘤的细胞增殖过程,与颅咽管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抗 C D+4 人鼠嵌合抗体对哮喘发作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取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50 mg/ L、100 mg/ L 抗 C D+4 人鼠嵌合抗体,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其对经抗 C D+3 单抗诱导的体外培养0 、24 、48 小时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 T T) 微量比色法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哮喘患者淋巴细胞经抗 C D+3 单抗诱导培养24 小时(33 ±07) % 及48 小时(52 ±15) % 凋亡细胞阳性率与正常人24 小时(65 ±33) % 、48 小时(89 ±30)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0290 ±0013) 与正常组(0220 ±0015)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50 mg/ L、100 mg/ L 抗 C D+4人鼠嵌合抗体均可显著增加哮喘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数量[50 mg/ L:24 小时为(1420 ±220) % ,48 小时为(33 ±4) % ;100 mg/ L:24 小时为(21 ±5) % ,48 小时为(400 ±27) % ] ,两者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杜氏盐藻与其他藻类和高等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将杜氏盐藻的叶绿体16S rRNA序列与一些藻类和陆生植物叶绿体的16S rRNA序列资料进行同源性比较与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进化树显示整个植物界明显分为3个大的类群: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金藻门、褐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形成一个类群,裸藻门单独形成一个类群,而绿藻门和陆生高等植物共同形成一个大的类群。陆生高等植物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拥有一个共同的绿藻祖先,而杜氏盐藻、莱菌衣藻等所归属的团藻目则与其他绿藻及高等植物分离,独立形成一个极为分散的类群。结论:杜氏盐藻所隶属的团藻目属于较为原始的绿藻,彼此之间亲缘关系较远,而且与进化主干上的其他绿藻及高等植物较早分离。  相似文献   
20.
杜氏盐藻叶绿体16S rRNA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克隆和鉴定杜氏盐藻叶绿体16Sr RNA基因。方法:根据衣藻、小球藻等绿藻叶绿体16Sr RNA基因序列,利用软件分析找出其高度保守区,据此设计引物,PCR扩增杜氏盐藻叶绿体16Sr RNA序列,并与莱茵衣藻、普通小球藻、绿肾藻和原始绿藻Mesostigma Vivide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序列1110bp与莱茵衣藻、普通小球藻、绿肾藻和原始绿藻Mesostigma Vivjde 4种绿藻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0%、79.9%、81.3%和81.6%。结论:本实验中所克隆的序列为杜氏盐藻的叶绿体16S rRNA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