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512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151篇
  5篇
中国医学   79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Progress of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s with acupun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计算机检索科技期刊数据库,得到近10年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符合纳入标准的42篇文献,主要涉及针刺、灸法、针灸并用、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疗法,多取脾胃经的穴位为主穴。但针灸辨证取穴、针刺补泻手法的应用及试验方案的设计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52.
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点,认为脂肪肝形成跟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并在《内经》、《难经》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基础上,临床治疗脂肪肝非常重视"肝病实脾",以防止肝病传脾,既注重"已病",又防范了"未病",用自拟"脂肝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添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2钾盐等渗体溶液的EDTA真空采血管对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等主要血常规指标是否有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3例和68例患者的血液标本,以患者血液标本为对照管,摇匀后定量在对照管中吸取1mL血液加入到盛有25μL浓度为12%的等渗体管中作为实验管,立刻摇匀,静置2h后分别在雅培CD3700和东亚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结果实验管与对照管检测WBC、RBC、Hb、HCT、PLT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且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达到临床可接受性能要求。结论EDTA2钾盐等渗体的添加对全血细胞分析无影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影像设备学X线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设医学影像设备学课程学生135名,随机分成传统教学组、翻转课堂联合传统教学组、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联合传统教学组,每组45名。每个组别使用相应的教学方式,结束教学后,通过调查问卷及理论知识测验等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联合传统教学组理论成绩高于翻转课堂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联合传统教学组、翻转课堂教学组理论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影像设备学X线课程教学中应用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理念,探讨“黄芪-当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与Pubchem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活性成分及其平面结构图与结构式,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和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该药对治疗CAA的成分-疾病靶标及其Uniprot ID。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与活性成分的作用关系,筛选出有效成分,根据成分-疾病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5个核心靶标,并利用systemsDock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DAVID6.8在线工具进行成分-疾病靶标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当归活性成分共20个,可作用于144个靶标,主要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结论:“黄芪-当归”可能是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加血管新生等多方面调节造血功能治疗CAA。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青蒿治疗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筛选出青蒿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靶点,将青蒿作用靶点与AML相关靶点取交集,筛选出青蒿治疗AML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青蒿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选出关键化合物。通过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选出关键靶点。通过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靶点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从青蒿中筛选获得22个有效活性成分,104个作用靶点,与AML有关的作用靶点94个,关键靶点14个,通路涉及免疫调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这些作用通路可能是青蒿防治AML的活性途径。结论初步研究了青蒿治疗AML的作用机制,青蒿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来发挥治疗AML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微透析技术在药物局部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微透析采样技术研究靶向给药制剂局部药动学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方法:用Web of Science,CNKI数据库检索,检索时间近5年内,关键词为微透析与局部药动学,按照靶向部位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微透析采样技术与其他检测技术联用,可在体、实时检测局部组织药物浓度,在心、肝、肺、结肠、脑、皮肤、关节、肿瘤、硬外膜、耳蜗、眼组织部位局部药动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结论:微透析采样技术在靶向制剂体内评价及局部药动学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六味地黄加味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加味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25 mg/次,每日3次,视患者血压情况调整用量,合并高血脂加舒降之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加味方治疗。疗程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 h蛋白尿、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六味地黄加味方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肾损害,从而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高凝状态、减少自由基对肾脏结构损伤、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性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中药银屑Ⅰ号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和银屑Ⅰ号小、中、大剂量组,建立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和鼠尾鳞片表皮模型,除生理盐水组外,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各组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和促进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的能力。结果银屑Ⅰ号小、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1);银屑Ⅰ号中、大剂量组均可以显著提高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数(P〈0.01)。结论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改善表皮角化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茯苓多糖对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应答的影响,探讨其对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茯苓多糖组,对照组口服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茯苓多糖组每日按体重口服给药1次,剂量为200 mg·kg-1,2组小鼠给药1周后,1次性给予每只小鼠口服抗原卵清白蛋白(OVA)5 mg进行免疫,分别于免疫后1,2,3周,收集小鼠粪便样本,ELISA检测小鼠粪便OVA特异性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2组小鼠给药1周后,分离小鼠派氏结,流式细胞术检测派氏结(Peyer’s patches)中B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粪便中OVA特异性sIgA在1,2,3周时分别为(19.39±2.89),(17.60±5.65),(14.48±4.55)μg·L-1,茯苓多糖组为(28.44±3.72),(42.24±5.14),(26.29±4.82)μg·L-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派氏结B细胞CD80,CD86表达率(%)分别为1.84±0.11和16.50±1.47;茯苓多糖组表达为2.76±0.29,22.02±1.89,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多糖对肠道sIgA分泌具有调节作用,这与其活化派氏结B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