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84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灸绒品质是影响灸疗的重要因素,传统灸绒以三年陈为佳,但缺乏科学数据。该文以一年陈、三年陈的九牛草绒和蕲艾绒(叶绒比10∶1)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Van Soest法和同步热分析方法,研究一年陈、三年陈的灸绒的燃烧热品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牛草绒燃烧为热能均衡型,三年陈在140~302℃集中释放热量9998.84 mJ·mg^(-1)(占J总的54%),产热效率为122 mW·mg^(-1),在302~519℃释放7512.51 mJ·mg^(-1)(占J总的41%);蕲艾绒燃烧释热特征属于热能突释型,三年陈在140~311℃释放热量16695.28 mJ·mg^(-1)(占J总的70%),瞬时效能为218 mW·mg^(-1),在311~483℃释放热量5996.95 mJ·mg^(-1)(占J总的25%);燃烧参数(-R_(p)、-Rv、Di、C、Db等)表明,三年陈灸绒的燃烧热品质较一年新绒更佳,具有更大的燃烧热量、产热效率、易燃性、燃烧温和持久性以及较高的瞬时燃烧效率。该文利用科学数据阐明了九牛草可作为优良的灸绒使用,三年陈灸绒的品质优于一年陈。研究结果为九牛草绒的深度开发及灸绒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宽叶山蒿为艾的近源种,两者饮片或叶绒混在一起很难鉴别。该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宽叶山蒿与艾的方法。根据宽叶山蒿与艾的ITS2基因测序结果,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在ITS2基因202位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依据此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特异性PCR方法,以此方法进行混样检测验证可行性与稳定性。在特异性PCR条件下,使用特异性引物JNC-F与通用引物ITS3R,艾可以扩增出1条218 bp的特异条带,而宽叶山蒿不能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KY-F与通用引物ITS3R,宽叶山蒿可以扩增出218 bp特异条带,而艾不能扩增。建立的方法同时可以用于检测饮片及加工品叶绒,使用JNC-F/ITS3R体系可以检测宽叶山蒿中是否混有艾,艾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3%;使用KY-F/ITS3R体系可以检测艾中是否混有宽叶山蒿,宽叶山蒿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模板检出限考察中2个体系对模板的检出限均为5 ng。构建方法可为两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准确检测和判定市场上2种药材是否混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三七总皂苷和三七剪口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三七总皂苷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方法 采用三七总皂苷对照品作为随行对照, 用岛津 C18(150 mm × 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203 nm,流速均为 1.0 ml·min-1,确定构成三七总皂苷指纹的 10 个共有峰。 结果 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能使三七总皂苷的 5 种主要成分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 和 Rd 实现基线分离,并可对这 5 种主要成分进行定量。以人参皂苷 Rgl 为参比峰,所测定的 10 批三七总皂苷样品的相似度均 ≥ 0.995. 结论 所建立的 HPLC 指纹图谱和测定方法以三七总皂苷对照品作为随行对照,可避免由于仪器、试剂和人员的不同所产生的误差,并且简化了实验操作,可作为三七总皂苷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12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水平及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2家医院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的1242例AMI进行登记,以中国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为评价依据,描述AMI的诊疗现状,并对影响病死率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1242例AMI患者平均年龄63.0岁,1/3的患者年龄〈55岁。总病死率为9.10%。37.9%的患者进行了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总再灌注治疗率56.0%。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硝酸酯类药90.0%,阿司匹林87.8%,肝素88.7%,β受体阻滞剂73.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77.6%,调脂药43.6%,活血、益气中药静脉点滴30.5%。多因素分析,可降低病死率的综合因素有再灌注治疗、调脂药物、静脉滴注中药、β受体阻滞剂、ACEI、低分子肝素和洋地黄。结论 北京地区AMI治疗距《指南》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应建立AMI再灌注治疗的绿色通道,规范地遵循《指南》从事医疗实践,深入探讨中医药在AMI治疗中的地位,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及非痰非瘀证46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舌、脉象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医病机脏腑定位于心和肾,以心气虚为主,兼肾气虚,痰证患者尚多伴脾气虚;在46项临床症状中,仅15项症状在痰证、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相伴出现频率较高。除共有的本虚证外,痰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腻苔和滑脉,尚见胸脘痞满和腹胀等;瘀证则以紫舌、舌生瘀斑为主,尚见痛有定处;痰瘀互阻证则兼上述两种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综合应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有关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主要临床特征及脏腑定位的信息,对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母婴分离小鼠给予慢性神经疼痛应激后的行为、痛阈改变,以及血清和中枢抑郁、疼痛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温阳方、解郁方、及温阳解郁方进行干预探讨温阳解郁法抗抑郁、改善疼痛敏感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小鼠出生日为PD0,小鼠在出生后随机分为对空白组和母婴分离组,母婴分离组在PD5~14进行8 h·d-1的母婴分离,离乳后将其分为母婴分离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和氟西汀组,每组15只,同时以15只未经母婴分离的同期雄性仔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母婴分离组小鼠于PD21~90以普通发育饲料喂养,余组分别以温阳方二仙汤、解郁方逍遥散、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药混饲料喂养(用药剂量分别为5.84、12.00、16.68 g·kg-1及2.60 mg·kg-1)。于PD91行坐骨神经结扎手术,建立母婴分离+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测量机械痛阈和温度痛阈检测各组小鼠疼痛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P物质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杏仁核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下丘脑β-EP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杏仁核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FK506结合蛋白5基因(FKBP5)、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基因(GRM5)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母婴分离组小鼠5 min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和运动总距离均显著减少(P<0.01),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1)。血清CORT和β-EP均显著上升(P<0.01),FKBP5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下丘脑β-EP表达上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母婴分离组比较,各给药组5 min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P<0.01),温阳组、温阳解郁组和氟西汀组小鼠在5 min旷场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P<0.05,P<0.01),各给药组痛阈均不同程度上调。解郁组小鼠血清CORT显著下降(P<0.01),β-EP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NF mRNA显著上升(P<0.01)。温阳组小鼠Nr3c1及GRM5 mRNA均明显下降(P<0.05,P<0.01)。温阳解郁组小鼠血清CORT明显下降(P<0.05),Nr3c1、GRM5及BDNF mRNA均下降(P<0.05,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下丘脑β-EP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温阳组、解郁组和温阳解郁组小鼠杏仁核GR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解郁方可通过增强杏仁核GR表达、抑制杏仁核区神经可塑性及兴奋性达到抑制中枢疼痛敏化和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缓解抑郁行为和改善躯体疼痛过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对淡豆豉的历史演变、古今发酵工艺对比和关键环节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总结了淡豆豉的品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淡豆豉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经分析后发现,在淡豆豉的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杂菌、温度和湿度等均为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后酵”过程的条件控制更是被历代本草重点关注。此外,古代认可的“香美之豉”是以霉菌为优势菌发酵而成,发酵霉菌的选育和使用应是解决淡豆豉品质问题的要点。因此,基于历代本草所载 “香”和“美”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和优化菌种、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对提高淡豆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类有周期性发作特点的慢性血管神经性疾病,是青年人中较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气短、心慌、易激惹等.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宋军  全小林  赵林华  姬航宇 《中医杂志》2011,(19):1651-1653
目的观察开郁清热方对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开郁清热方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阶段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除治疗后6个月外,其他治疗后各阶段患者T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之出现反弹,治疗后24个月时出现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各阶段患者TG、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清热方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糖脂代谢,具有糖脂同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云 《当代护士》2018,(2):17-20
综述了延续护理的概念及内涵、测评工具,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的形式内容及效果评价。认为构建适合乳腺癌患者的延续性照护模式,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