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二年生射干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射干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合理的施钾依据。方法 在施用氮肥、磷肥均为12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K0)、60(K60)、120(K120)、180(K180)、240(K240) kg·hm-2共5个施钾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对二年生射干农艺性状、药材产量、黄酮类成分含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施用钾肥可促进射干根系发育及分蘖苗产生,显著提高射干药材产量,与K0处理相比增施钾肥射干增产16.0%~44.0%,其中K180处理射干产量最高。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组均能促进射干根茎中的药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其中K120处理组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6种黄酮类成分的总积累量与K0处理组比较增加33.2%;同时还能促进射干氮、钾、镁、铁、锌等元素的积累。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射干根茎钾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偏生产力和根茎及叶片吸收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钾肥的农学效率则在低钾至中高钾施用量时较高,达到高钾状态后明显下降。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射干综合品质得分进行排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K120>K180>K240>K60>K0结论 综合考虑二年生射干产量、品质、钾肥利用效率等因素,在团风县射干种植生产中推荐钾肥施用量以120~16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大别山区射干、鸢尾、蝴蝶花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文根据柯赫法则对鸢尾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化学杀菌剂、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5种微生物菌剂对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射干、鸢尾、蝴蝶花感病植株分离得到的SG-Q,YW-Q,HDH-Q菌株通过形态鉴定,18S rDNA,rDNA-ITS以及TEF序列分子鉴定均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通过田间调查及回接实验表明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田间发病率是射干>蝴蝶花>鸢尾,菌株致病力强弱则是SG-Q>YW-Q>HDH-Q。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白绢病菌菌株SG-Q适宜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9种化学杀菌剂中29%石硫合剂和10%氟硅唑对病原菌SG-Q菌丝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种植物源杀菌剂1%蛇床子素、20%丁子香酚、0.5%小檗碱均对SG-Q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可使该菌菌丝形态发生变化;5种微生物菌剂中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SG-Q菌丝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患枯萎病菊花与健康菊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方法 以患病菊花植株和健康菊花植株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样本的细菌16S rDNA和真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枯萎病的发生降低了菊花根际土壤中细菌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程度,但对根际土壤中的真菌α-多样性无明显影响。菊花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微生物中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占比高于患病植株,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占比低于患病植株(P<0.05)。菊花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占比分别为27.49%,14.53%,11.94%,而健康植株镰刀菌属真菌占比分别为0.47%,1.01%,0.67%。菊花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会出现细菌性致病菌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和菊迪基氏菌属(Dickeya),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硝化类细菌、解毒类细菌、光合细菌等丰度高于患病植株。结论 患有枯萎病地块菊花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并大量富集镰刀菌属致病真菌和积累果胶杆菌属与菊迪基氏菌属致病细菌,而健康菊花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有益菌占比明显高于患病植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射干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射干提质增效栽培提供合理施氮依据。方法 在施用磷肥、钾肥12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 kg·hm-2 共5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射干农艺性状、产量、矿质元素积累量、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施用氮肥有利于射干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射干药材产量,射干产量增加48.75%~86.62%。当氮肥施入量为60~180 kg·hm-2时能提高根茎中射干苷、野鸢尾苷、次野鸢尾黄素等活性成分含量,但不利于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积累;锰、铁元素分别在氮肥施用量为120、60 kg·hm-2时最高。结合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为N180>N120>N60>N240>N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射干苷含量与射干体内氮元素积累呈正相关、与钙元素呈负相关;鸢尾黄素含量与氮呈负相关、与钙呈正相关;野鸢尾黄素与钙、锌呈正相关。结论 氮肥120~180 kg·hm-2的施用量可提高射干药材产量及根茎中射干苷、野鸢尾苷和次野鸢尾黄素等含量,提升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宽叶山蒿为艾的近源种,两者饮片或叶绒混在一起很难鉴别。该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宽叶山蒿与艾的方法。根据宽叶山蒿与艾的ITS2基因测序结果,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在ITS2基因202位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依据此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特异性PCR方法,以此方法进行混样检测验证可行性与稳定性。在特异性PCR条件下,使用特异性引物JNC-F与通用引物ITS3R,艾可以扩增出1条218 bp的特异条带,而宽叶山蒿不能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KY-F与通用引物ITS3R,宽叶山蒿可以扩增出218 bp特异条带,而艾不能扩增。建立的方法同时可以用于检测饮片及加工品叶绒,使用JNC-F/ITS3R体系可以检测宽叶山蒿中是否混有艾,艾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3%;使用KY-F/ITS3R体系可以检测艾中是否混有宽叶山蒿,宽叶山蒿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模板检出限考察中2个体系对模板的检出限均为5 ng。构建方法可为两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准确检测和判定市场上2种药材是否混用。  相似文献   
6.
菊花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在药品、食品等方面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人工集约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菊花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到菊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菊花枯萎病是最主要的病害,其次为菊花根腐病,叶部病害以黑斑病最为严重。根据目前药用菊花病害研究进展,对菊花栽培中其常出现的根部病害(枯萎病、根腐病、白绢病)、叶部病害(黑斑病、霜霉病、叶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的病原物、危害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药用菊花的田间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00份艾种质资源的14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同种质艾叶的质量差异并筛选出特异种质。方法 从全国收集艾种质资源,测定各种质的艾叶出绒率和总挥发油含量,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艾叶中12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5.67%~127.34%,其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夏佛塔苷、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的变异系数超过70%,变异较大;艾叶出绒率与9个品质性状呈负相关,艾叶总挥发油与10个品质性状呈正相关,而各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多呈相互协同的作用;对12个黄酮和酚酸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以S98(浙江省杭州市),S84(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S66(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S35(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八里湖乡),S15(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伏道乡)所对应的种质艾叶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欧式距离为8.0可以将100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90份资源,第Ⅱ类群包含3份资源,第Ⅲ类群包含3份类群,第Ⅳ类群包含4份类群,其中第Ⅱ类群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较高,第Ⅲ类群总挥发油含量较高,第Ⅳ类群艾叶出绒率较高。结论 不同艾种质叶片品质差异较大,该研究可为艾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控紫菀白绢病,明确引起该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合适防控药剂,该研究采集紫菀典型白绢病症状的植株和土壤表面菌核,分离纯化后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平板抑制法测定12种杀菌剂对其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紫菀白绢病的典型症状为茎基部最先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并向上蔓延,后期在发病部位长满白色菌丝,且周边附着大量白色至黄褐色菌核。分离纯化后共获得性状一致的15株菌株,结合形态学鉴定、基于ITS、TEF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将该致病菌鉴定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根据科赫法则开展致病性实验,测定结果显示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病原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生长pH为5~8,全黑暗条件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室内药剂初步筛选发现,4种化学杀菌剂(汰腐净、噁霉灵、氟硅唑和石硫合剂)、2种植物源杀菌剂(乙蒜素和大蒜油)、1种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梯度抑菌实验结果发现枯草芽孢杆菌、氟硅唑和乙蒜素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此外,活体药剂筛选实验显示乙蒜素可作为防治紫菀白绢病的主推药剂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 总结出蕲春县蕲艾“五改两促”的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技术包括改春种为秋(冬)种、改栽苗为植根(根状茎)、改宽畦为窄垄、改化肥为配施、改单茬为多茬、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促进综合开发利用。结论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蕲艾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蕲艾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为蕲艾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二年生射干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射干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处理模式,OM0(纯化肥施用)、OM1(30%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肥使用量2 567 kg·hm-2)、OM2(50%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肥使用量4 283 kg·hm-2)、OM3(70%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肥使用量6 000 kg·hm-2)、OM4(100%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使用量8 567 kg·hm-2),测定不同施肥模式对射干农艺性状、药材产量、黄酮类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适当比例的有机肥配施化肥可增加射干叶片宽度并促进分蘖苗的产生,从而提高射干药材产量,OM1和OM2处理组与OM0处理组比较产量增加6.65%和13.10%;有机肥配施比例过高则会导致产量下降。配施有机肥后,射干根茎中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增加,且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有利于钾、铁、铜等功能元素含量积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施肥模式下射干的综合品质排名由高到低为OM3>OM2>OM1>OM4>OM0。肥料利用率分析结果显示OM2处理组射干的氮、磷、钾积累量及肥料偏生产力达到最大值。结论 综合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下射干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指标及肥料利用率,建议在二年生射干生产上采用4 283 kg·hm-2的有机肥用量与化肥配施,以促进射干产业的提质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